廖麗娟
摘 要:高中生物課堂采用項目式學習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和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把握項目式學習的特征,在教學中體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創造性、體驗性和真實性。要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核心素養,注重項目內容選擇、任務分配、活動探究、成果評價等方面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項目式學習;特征;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1-0128-02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導下,學科教學需要不斷進行創新。高中生物教學可以充分借鑒項目式學習理念,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項目式學習模式中。項目式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能夠發揮獨特的優勢,從而鍛煉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以及操作實驗項目的能力。本文對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項目式學習法進行探究。
一、項目式學習的幾個特征
(1)項目式學習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項目式學習的應用主張將各個學科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有效融合,這樣學生才能在交叉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加強理解和學習,在針對性的能力訓練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團隊精神,積極促進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以生物細胞發生失水和吸水的實驗觀察為例,這一生物實驗融合了物理、化學等學科內容,可以有效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學生可在科學實驗方案的指導下,采取適合的生物實驗方法,選取合適的材料完成實驗探究。這樣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學習氛圍里,就能順利完成生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實驗,建立科學的理解和認知。
(2)項目式學習具備創造性。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平臺,在真實的科學問題情境下,積極為學生營造具備創造性的實踐環境。比如在項目式學習中,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就要積極在校園周邊開展多樣性的生物調查,同時還可以在校園周邊積極調查與生物相關的綠化問題。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可以思考利用農藥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更好地防治校園植物病蟲害,減少校園環境中化學藥品帶來的污染。
(3)項目式學習的綜合性。項目式學習的綜合性絕不是強調各個學科內容的簡單疊加,而是在教師有機整合的情況下,形成系統、科學的知識。如教師在生物項目式學習課堂提出問題“怎樣做好癌癥防治”,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癌癥發生的病理原因。學生只有聯系實際才能更好地掌握致癌因素,因此有效結合化學學科和物理學科的知識針對癌癥的預防,提出針對性對策。從物理角度出發,可以提醒人們盡量縮短接打電話的時間,可以用耳機進行接打;人們需要遠離高壓線和變電站的電壓威脅;避免長時間暴曬帶來的紫外線輻射。從化學角度提出措施,可得出盡量少使用各種劣質的洗滌劑。從生物學角度,可提出人們可以少食燒烤和油炸食品,生活不熬夜,學習工作有規律。
(4)項目式學習的體驗性。項目式學習可以讓學生通過動腦和動手來實現全身心的學習體驗。在親身經歷了項目式的科學實踐后,學生才能對相關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以DNA分子結構模型的制作為例,生物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制作DNA結構模型、數學模型和物理模型,在這一系列的模型建造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經歷DNA分子結構的探索歷程,從而促進科學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5)項目式學習的真實性。每一個項目學習都會與多個概念進行融合,這樣通過任務驅動帶來的實踐探究便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加強實際聯系,能讓項目式學習難度得到化解。例如,教師給學生講解有絲分裂知識后,可以積極幫助學生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方面進行觀察實驗,找到核內染色體的變化,明確分裂的過程與時期。這樣,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有效識別細胞分裂圖像,更好地確定有絲分裂中展現出的染色體數量。
二、項目式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積極選定項目內容。在項目式教學的應用中,項目教學內容的選定至關重要。以高中生物“酵母菌的呼吸”教學為例,在這一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酵母菌令葡萄糖產生酒精是在無氧還是在有氧的條件下發生的?并且,在這兩種狀態下細胞呼吸的生成物質有何特點?然后,在項目中教師根據以上問題,再結合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進行相應的假設。由于取材質量會嚴重影響項目式實驗的結果,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一個探討主題。例如,在對酒精產生原理的探究期間,學生會自己選取酵母菌培養液分別注入相應的試管中,然后自己觀察液體的變化。如此,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鉆研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2)分配任務。在科學確定項目內容后,生物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知識水平等進行基于小組的任務分配。當然學習小組也應該針對項目展開實地學習實踐,這就需要生物教師預先根據項目式學習的需求做好學習環節和步驟的設計,這樣學生才能按照層次完成相應的任務,最終保證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3)探究活動。制定了科學的活動方案后,教師要科學分工,給每一個小組內的學生都分配一定的學習任務。至于項目開展的地方可以是校園內也可以是教室內。例如,在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實驗中,教師設定項目計劃,先提出問題:如何維持血糖的平衡?然后,將建立血糖調節模型這個實驗題目確定為主題,進行假設:機體主要是利用某些特定的激素來對人體內的血糖平衡進行調節的,主要為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它們調節血糖有相反的作用。進而圍繞吃飯后和運動時候的反應進行實驗,引導學生探究血糖的恢復情況。這種探究實驗能夠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同時輔以教師的適當指導,就可以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4)做好成果顯示和活動評價。待學生完成相應的實驗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撰寫相關的實驗報告。學生在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要積極收集實驗數據資料,并且學生之間要進行分享和交流,以提高實驗報告的質量。基于項目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展開科學的教學評價,這一評價不同于傳統的單一評價,強調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例如,生生互評、教師點評以及小組之間互評、學生自評等,這些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還能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總之,項目式教學法具有趣味性、綜合性、創造性、真實性以及體驗性等特點,學生在項目式教學中探索生物學科的奧秘,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核心素養,注重項目內容選擇、任務分配、活動探究和成果評價等項目式學習環節的優化,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堅.基于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 ——以“生態工程”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1).
[2]魏芹.微型項目式學習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3]謝雪錦.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生物項目導學教學實踐 ——以“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