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彤 羅傳偉

一、把準語言激勵的時機
運用語言激勵應把握好激勵的時機,下面以《跪跳起》教學為例,闡述在體育教學中不同時機對學生的語言激勵。
1.當學生思考需要引導時。在課的基本部分,教師講解與示范時,提問學生“剛剛老師的手和腿分別做了怎樣的運動?”對于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說“你能第一個回答老師的問題,說明你認真觀察老師的規(guī)范動作了。”
2.當學生練習獲得成功時。在學生互相幫助練習成功時,教師可以說“你幫助的動作不僅正確而且恰到好處”“你們倆配合得真好”。在學生完成分組練習時,教師可以說“你的動作壓墊有力、手臂制動及時,真標準”“你的模仿能力真強,和老師的動作一模一樣。”
3.當學生遇到困難需要激勵時。在素質練習環(huán)節(jié),沒有取得比賽勝利的小組心情會比較失落。教師可以鼓勵說:“別泄氣!雖然你們組未能獲得第一名,但你們同心協(xié)力,共同完成任務,在老師心中,是善于合作的第一名。”
二、明確語言激勵的原則
語言激勵屬于教學評價的一種,只有遵循語言激勵的原則,才能更好地把握語言激勵的標準。
1.針對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語言激勵,要讓學生明白教師激勵他的意圖,讓其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進。如在學生學習足球“正腳背射門”時,教師針對學生的腳型正確與否進行評價:“這位同學的腳背繃得真緊,踝關節(jié)再緊張一點就更好了!繼續(xù)加油!”另外,在體育教學中的語言激勵也要注意區(qū)別對待,如在足球“正腳背射門”時,個別學生出現(xiàn)動作錯誤,教師可以說:“如果腳背再繃直一些就更好了,加油,一定能成功。”
2.目標激勵原則。合理使用目標激勵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提高教學質量。如,在體育教學初期,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樹立容易完成的目標:先完成單個動作的學練,再學會獨立完成。由于這兩個目標較為簡單,因此,學生會容易達成。然后,教師可以適當采取鼓勵性的話語,為學生設置中期目標:先完成組合動作,再完成之前學會的動作。此外,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為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設置遠期目標。使用階梯式目標激勵方法,將學習體育的過程拓展為三個階段,學生經(jīng)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練,心態(tài)將逐漸從害怕過渡到勇于嘗試,最后對體育學習感興趣。在使用該激勵方法時,教師需要對各項環(huán)節(jié)進行把控,重視目標設置的階梯性、合理性和指向性,繼而逐漸完成目標。
3.引導性原則。具有引導性的語言激勵能促進學生更好、更有目標地學習。如,在“廣播體操”練習時,當學生在練習中改掉錯誤動作或克服困難取得進步時,可以說:“你找出了自己手臂運動軌跡的問題并加以改正,現(xiàn)在動作越來越標準了,繼續(xù)加油!”當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互相糾正動作時,可以說:“同學們相互幫助、共同探討,我們組這個小集體的力量真大,同學們太棒啦!老師為你們點贊!”
三、巧用語言激勵的形式
語言激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產(chǎn)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1.平等對話式。平等對話教學強調通過教師與學生對話式的相互作用來達到學生自主和自由發(fā)展的目標。它是新課程的熱點與亮點問題,在改善教學方式上發(fā)揮著特殊作用。如在“籃球運球過桿”教學中,按照教學常規(guī),應該是三步過一桿。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先和學生探討如何運球過桿(教師提示三步),讓學生們探討出結論,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教師采用常規(guī)教學與之比較,然后找出差距,再共同探討優(yōu)質練習方法。
2.角色互換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睘閷W生創(chuàng)設“為師”的環(huán)境,使他們從學生的角色轉換為教師角色,這會使學生大受鼓舞,促成有利于學習的氛圍,使學生體會到學習也是件愉快的事情。如在“花樣跳繩交互繩速度跳”教學時,教師跳的個數(shù)沒有班級學生A跳得多(學生A一直是學校花樣跳繩社團的成員),于是教師提議“既然學生A是我們這群人中跳繩個數(shù)最多的,那么就請學生A做我們的跳繩老師,我跟你們一起學習。”這種角色互換對于學生A無疑是潛在的鼓勵,而對于其他學生也增加了追趕優(yōu)秀同學的動力。
——韓彤(安徽省安慶市羅塘初級中學,246003);羅傳偉(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qū)教育教學研究室,24600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