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佳(內蒙古科技大學)
新時代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媒體正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全媒體理念為指引,地方媒體人也正以極大的創作熱情,打造優質新聞媒體,并在媒體融合的時代潮流中不斷傳承地方傳統文化。然而,新時代也是新興媒體發展的迅猛時期,少數民族區域媒體同時也面臨著新媒體的強烈沖擊,地方傳統媒體出現了一定的困境,例如:全媒體人才的匱乏、缺乏媒體技術創新、投資力度小等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是全媒體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針對少數民族區域媒體的發展現狀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團結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
包頭市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是自治區經濟中心之一。包頭市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沿黃經濟帶的腹地,位于蒙古高原的南部,“陰山山脈”貫穿包頭中部,形成了三個地形區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北部高原。包頭是連接華北、西北的重要樞紐,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對外開放發展的重點區域。包頭市更是溝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及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塞。“包頭”這兩個字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譯音,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包頭市又有鹿城之稱,這里居住著漢族、蒙古族、滿族、回族、鄂倫春、達斡爾等31 個民族。全媒體時代對于包頭市這樣一個正在迅速發展中的少數民族城市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思想認識的高度,決定著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度。包頭市政府始終堅持自治區一體化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發揮市縣兩級的優勢,堅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推進各類媒體的融合發展,加速包頭市級總站、旗縣級子站的建設,實現運營管理和內容生產的深度融合,最終形成了包頭市以“新聞、政務、服務”為主體的融媒體平臺。
包頭日報社建立了黃河云移動客戶端,這也是包頭市級總站建設融媒體的發展中心。同時建立了旗縣級“融媒體管理服務”中心、包頭市“新聞信息發布”中心、“智慧民生”指揮中心和“智慧城市”服務中心。包頭市級總站又充分運用包頭日報社的成熟媒體技術和經驗,為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后臺保障和業務規劃。
融媒體發展的根本是“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也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方向。立足全媒體時代,包頭市著力提升融媒體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和公信力,使得新媒體網絡空間的主旋律更加強勁、更加富有正能量。包頭市大力投入幾千萬元,改造、建設包頭各類網站包括新聞網PC 網站、手機網站、等九大垂直類媒體新平臺,并將報紙采編系統升級為全媒體采編系統。
包頭廣播電視臺—金鹿視點作為垂直類新媒體,憑借獨家的視角、領先的思想,已成為自治區首家廣播電視臺手機客戶端,同時也是包頭市市民最直接、最實時了解到包頭市時事新聞的第一首選APP,它也是鹿城百姓的互動平臺、是產業觀點的集散地。由此可見包頭市融媒體的先發趨勢和品牌優勢也已逐步顯現出來,并日趨引導著其他媒體的發展方向。
日益迅速發展的新興媒體給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媒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包頭地方電視臺、地方日報、包頭市官網等媒體開創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此提高官方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自身的價值。面臨全國新聞媒體的改革,包頭市主流媒體緊隨時代步伐,逐步適應變革,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積極打造包頭日報社的主流媒體地位,建成了全新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同時也建立了服務媒體融合發展的管理模式。此外包頭市也構建了以“兩微一端”、網站為核心主導的媒體,加以手機報、城市聯播網、直播為輔的融媒體矩陣,形成了包頭市“傳統媒體、互聯網、移動端、音視頻”的梯次發布、多平臺傳播的全媒體生產和傳播模式。與此同時,為了加快融媒體的發展,提高其重要性,包頭市還成立了融媒體工作室,統一策劃、報道和宣傳,并以內容為主,設計和創造新媒體產品。
包頭市加快了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的腳步,將主流媒體的經營模式轉變為向用戶服務產業鏈經營模式。媒體融合正在逐步形成新的發展格局:首先以地方主流媒體為主進行宣傳,將主流社會信息傳播至千家萬戶;其次完善市區內部融媒體中心;再次逐步建立起縣級融媒體中心(目前已建成3 個縣級試點中心)。
在信息視頻化的時代,包頭市選擇了廣電媒體與地方報業相融合,搭建了全媒體平臺—區域式“中央廚房”。包頭電視臺實現了用戶“可視化”閱覽需求,包頭日報以紙媒提供優質的內容。這樣既可以明確各種媒體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特點,也可優化地方媒體的結構,助力解決一些地方主流媒體資源分散、重復的問題,同時有效地實現了優勢互補,建構起地方強勢媒體。
包頭市地處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相較于一線城市而言,經濟較為落后,媒體思想觀念受到傳統思想影響。目前包頭市很多媒體機構關于融媒體的認識還不統一,甚至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全媒體。很多期刊報社、電臺的媒體采編人員還是秉持著以“內容為王”的觀念,同時采取報網互動的理念來發展新媒體,還只是把網絡當作新媒體的唯一工具和渠道。在媒體互動發展的新時代,融合媒體發展的趨勢將是隨著全媒體的迅速發展,呈現出“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和全效媒體”發展態勢。因此,分析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利益關系,在包頭市政府的管控下合理整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將其人力和物力資源變為共通服務體系,將廣播與網站合并,做到優勢互補、揚長避短,確立一種新型的和諧互信、互補的媒體關系,才是對“融媒體”的正確認識,也才能從本質上取得包頭市區域媒體的發展和進步。
在全媒體時代,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媒體又該如何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媒體發展問題之一。包頭市的媒體融合發展基本模式,還是在傳統的媒體單位發展新興媒體。新媒體基本上就是傳統媒體內部的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下屬單位,其人力、物力、財力的決定權仍受控于傳統媒體,其發展理念、運行機制也遵循著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而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獨立實體。
全媒體時代要求媒體融合的全方面發展,而融媒體平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新技術平臺,因此傳統媒體如果想真正實施融媒體戰略就必須突破技術平臺的限制。但是目前包頭市傳統媒體缺乏全媒體人才,才開始針對此類人才說話速度慢、效率低的問題進行培訓,亟待引進社會人才。因此,人才激勵機制以及融媒體平臺發展的空間,是目前包頭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包頭市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并時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深入研究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和社會發展根本規律的同時,能夠積極處理好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的特殊性。因此包頭市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將會更多地聚焦當前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及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為加快推動少數民族區域媒體融合發展,提高全媒體人才培養質量,引領和服務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