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望良(武昌工學院)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主趨勢,也是世界各國在全球化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教育國際化發展視角來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以各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為主體,立足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獲取各個國家的高等教育資源,并在符合自身國家的法律法規國情政策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合作模式,促進教育資源、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交換,以新的教育資源、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為基點實現自身教育的創新,使各國本土教育向國際化邁進。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其驅動因素包含多個層面,有政治、文化、學術以及經濟、教育因素,尤其經濟發展是其主動因。可以總結為經濟發展帶動教育,而教育也同時助力于經濟發展,在兩者相互促進與融合下,實現本土社會經濟教育的共同發展趨勢,從而增強國家綜合國力。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質是實現知識的普遍性,達到知識更好的育人更好的教人的發展目的。知識是高等教育實施的核心,也是高等教育育人的媒介。知識的創新、更新、豐厚,為高等教育的實施提供保障。而在以往的高等教育實施過程中,其教育的實施,大都立足于本土,知識信息偏向專業化、學科化,知識的服務對象大多為高等教育師生,缺乏知識的普及性與普遍性。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其以國際化思維推進教育的普及化,促進本土化知識與國際化信息融合,使知識在國際化發展影響下更具生活化、實踐化、親民化。例如,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性,西方主張開放性,東方提倡保守性,而在兩者思想的融合下,推進教育與知識的普遍性,以此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質。尤其在信息技術支撐下,使教育信息能在網絡平臺中分享、傳遞,拓寬了高等教育服務對象,不僅使師生在網絡平臺中獲取國際化的高等教育信息,普通民眾也能在網絡平臺中獲取高等教育信息。
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實質為教育的職能化,推進高等教育的社會化進程,凸顯教育育人服務人的功效。高等教育國際化,為高等教育邏輯演化提供契機,應打造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的教育實施模式體系,使教育不僅服務于學生與教師,也服務于更多的社會民眾,立足于高等教育的普遍化,推進高等教育向智能化方向邁進。例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其教育的發展,不僅要立足于教育界,也要從多個維度審視教育發展實施模式,包含文化領域、政治領域以及經濟領域,以這些領域的信息為基礎,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專業化、職業化,使高等教育既關注學生專業教育,也重視學生職業培養,促進學生未來畢業成為國際化發展型人才,以此助力于本國經濟發展,凸顯高等教育育人之功效。
從社會發展層面來看,教育、經濟同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兩者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關聯密切。但在以往的高等教育實施過程中,教育的實踐,忽視市場經濟的分析,這促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要脫離,使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這對學生就業、企業發展以及高等教育辦學都存在影響。而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明晰社會經濟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動因,在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社會經濟也具有主驅動效應。而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當前多個國家發展,踐行高等教育國際化,走“教育救國”“教育助經濟”之發展路線,以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推助本國社會經濟之發展。
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我國的經濟被動主動地融入到世界體系中,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教育實施指明方向,同時也凸顯當前教育實施不足的問題,需推進我國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思想引領下,該思想的推進,加快了我國與世界貿易發展,推進我國經濟國際化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國際型專業人才推助社會發展進步,也是當前企業發展所需要之人才。而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趨勢指明方向,高等教育應主動向國際化發展,以市場經濟發展信息為媒介,將國際化思維融入到教育實施過程中,培養具有國際化思維人才,為社會發展輸送國際化人才,使人才成為我國與國際貿易組織發展的有力支撐,不斷地提升我國市場競爭能力,促進我國發展。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趨勢,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因此,在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中,我國教育的實施應做到與時俱進,樹立教育國際化思維,立足于高等教育實施模式,主動與國際教育合作,推進我國教育與國際化教育信息融合,并依托于信息技術,推進國際化信息在網絡教育平臺中互動、分享、傳遞,促進高等教育普及性,吸引較多的學者以學習者,實現學者、學習者對高等教育信息的學習,普遍提升我國公民素質教育,做到以教育強經濟、教育強國的發展目的。
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應加強學術交流,開展多樣化的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中西方學術信息交流,在此交流基礎上,明晰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方向,并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提供豐厚的理論信息支撐。同時,在加強跨學術交流過程中,應加強本土文化的弘揚,實現在本土文化傳遞傳播基礎層面中,汲取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立足于本土國情,構建高等教育國際化教育體系,推進國際化教育思維,在我國專業教育中推廣與實施,凸顯國際化專業教育實踐價值與意義。
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根據教育與市場經濟之關聯性,應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實施中,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推進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銜接,重構高等教育體系,使高等教育實施更具國際化。首先,審視高等教育實施不足問題,諸如:針對高等教育重視學生專業化發展、忽視學生職業性培養的問題,應立足于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需要要素,融入職業化信息,凸顯高等教育職業與專業融合教育趨勢。其次,以“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為基礎,構建教育經濟融合的教育實施模式,進而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進程。例如,根據“一帶一路”思想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獲取社會經濟發展信息,并構建動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體系。高等教育動態的國際化教育體系,其具體實施模式能做到教育的與時俱進,根據市場發展趨勢調整、變革高等教育國際化體系,促進人才的培養符合市場經濟發展模式。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質及其經濟動因實踐,立足于高等教育層面,深入分析高等教育與經濟之關聯,明晰市場經濟發展助力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意義,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指明了路徑與方向,以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助力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進程,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達到教育與經濟協同祖國之發展目的,進而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因此,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應做到與時俱進,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趨勢,以“一帶一路”倡議思想為導向,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方向進程,實現我國教育資源與國際化教育資源的融合,并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為基礎,深化我國高等教育革新,進而凸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與實踐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