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
稅務稽查是稅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驟和關鍵環節,也是稅務機關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的一種形式,其具體形式包括日常稽查、專項稽查和專案稽查。
可以說,稅務稽查在引導納稅人實現納稅遵從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夠切實有效維護稅收秩序、提高納稅遵從、保障稅收收入。在現行征管模式下,稅務稽查在稅收征管各環節中發揮著“最后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稅務稽查工作的整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查前分析可以說是稅務稽查的前提,充足的查前分析準備可以大大地提高檢查的工作效率。但當前,仍舊存在的問題是,部分稽查人員沒有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沒有實施嚴謹的取樣與調查。而且,選案也并不嚴格。現階段稅務稽查選案主要還是以人工選案為主,這就導致缺乏科學、嚴密的選案指標,會導致選案的主觀隨意性較大,較易發生誤選、漏選等情況。[1]
查前分析為整個的稽查工作點明了重點,而嚴格按照稽查程序實施稽查則為整個稽查過程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當前,在稽查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程序違法問題,實施稅務稽查應當兩人以上,并出示稅務檢查通知書和稅務檢查證,而稽查人員有可能在檢查中未按規定出示檢查證和檢查通知書、違反程序調取賬簿資料。除此之外,如果稅務稽查人員與被查對象有近親屬或者一些相關利害關系的,應當自行回避,被查對象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如果稽查人員該回避的未回避,或者借機收受或者向被查人員索取財務、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等,都會影響到稽查的效率與公正性。
除了程序上要合法合規,在稽查方法的選擇上,也很重要。稽查方法的選擇主要有以下幾種,順查法、逆查法、聯查法、側查法。稽查人員要根據具體的稽查要點、稽查路徑合理選擇恰當的稽查方式,否則,會大大降低稅務稽查的效率。稽查方法一經選定,不得隨意變更。
稅務稽查審理,也是整個稽查鏈條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審理不當,不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理,比如說,對于重大案件,本應移送上一級機關案件審理委員會審理而未移送。或者自由裁量權太大,行使不規范,就會造成同一案件處罰標準不統一,導致有些案件多處或少處罰款。二是把關不嚴,對于一些事實不清楚、資料不齊全的案件模模糊糊,未能堅持原則,如本應該交由檢查人員補正認定而未實施的,造成錯定、漏定、草率定案。[2]
根據審理后的結果,最終要落實到執行上,執行人員要將《稅務處理決定書》送達被查對象,并監督其執行。在這個過程中,若執行人員出現行政不作為現象,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處理處罰決定繳納稅款、罰款,而未能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導致稅款流失等狀況。
稅務稽查雖然是以稽查部門為首,但若沒有其他部門的配合,單憑稽查部門一己之力則很難破解違法現象的真實情況。當前我國各級政府部門之間還存在各自為政,信息無法共享的情況,所以,稽查局在實施稽查時,需要了解的其他信息往往會因為信息不流通而不能及時獲得,因此就會出現錯失稽查辦案的最佳時機或者為獲取信息東奔西走浪費人力物力的情況。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近年來,稅務稽查往往集中于房地產行業,所以,稅務機關對房地產企業的研究較多,但對其他行業,尤其是一些非核心產業的稽查總體較少,所以稽查人員對這類企業的財務狀況、賬務處理也不甚了解,尤其對這些企業偷稅逃稅的手段缺乏經驗。因此,這就需要稽查人員對被查企業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為后續稽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3]
一直以來,稽查工作都有固定的方法,固定的套路,然而,太過追求原有的方法和套路也容易讓稽查工作陷入一種固定思維之中,使得稽查缺乏創新思維,這樣反而不利于整個稽查工作的實施。稽查局的工作人員往往會因為常年的工作經驗,而被習慣所限制,較易陷入一種以往的經驗中,尋著過去的路徑來解決問題,殊不知,現在社會進步飛速,使得企業在自身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尋求隱藏更深的偷稅逃稅的途徑。
當前,隨著稅務稽查體制、機制建設的持續推進,各項內部制度正在日趨完備,但在防范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方面尚缺乏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和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特別是對檢查環節實施監控不夠嚴密,有的稽查人員執法過于任性、不負責任,就會導致出現弄虛作假、查而不實、查多報少、避重就輕、徇私舞弊等現象,而外部監督往往鞭長莫及,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有防不勝防的態勢。
企業出現的種種違法行為,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企業自身守法意識弱。長期以來,一些企業的領導缺乏納稅意識及稅務風險意識,導致企業的財會人員也缺少對依法納稅的足夠認識與重視,甚至可能認為企業的涉稅風險、納稅情況都“與己無關”。管理者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法律意識淡薄,即使企業做的規模很大了,依舊改不了舊毛病,導致偷稅逃稅等違法現象頻頻爆出。
對于稅務稽查來說,核實一個企業是否存在偷逃稅款的違法情況可能需要多方的配合,也需要各方予以提供相應的信息。比如,稽查部門要想了解到企業開業狀況,就需要工商局提供相關信息,要了解企業生產狀況,也需要安監局進行溝通。除此之外,還需要國土資源部門、審計、環保多個部門予以協助配合。因此,當前應該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做好信息共享工作,使得信息可以在各部門之間暢通無阻地流動。
稽查人員在具體實施稽查時,要結合該行業特點,提前深入學習了解,對被查企業能夠有細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稽查方案,把握好稽查重點。這就需要稽查人員不斷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升,充實自身。同時,各級稅務機關也應高度重視提高稽查隊伍素質工作,制定和實施稽查人才培養計劃。一方面注重著力培養稽查領軍人才,樹立好標桿;另一方面要著重培養可以對特定行業實施深入檢查的專家隊伍,使稽查執法能夠對本地區重點稅源企業實施有效監控。
信息化時代,科技日新月異,在此大環境下,各個企業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也變換出了新的偷稅逃稅的方法,因此,稅務稽查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如今大數據的背景下,應全面推進電子查賬軟件等現代化手段的運用,逐步提升信息化下的稽查辦案能力,把電子稽查應用水平作為對各地稽查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除此之外,稽查人員還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學習,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知識,用好“互聯網+”的平臺,大力推進信息化稽查的發展。
可以說,嚴格執法是稽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因為執法嚴格嚴謹,稽查人員才能結合行業特點逐步發現被查企業所存在的違法事實,才能依照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保證國家稅款如實上繳。因此,要保證嚴格執法,一方面,要注重對稽查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稽查人員的技能培訓,并且不斷豐富培訓的內容,更新最新的法律法規政策,切實提升稽查人員的稽查能力。
管理者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法律意識淡薄,會導致偷稅逃稅等違法現象頻頻爆出。因此,要想真正減少偷稅逃稅現象,還要從源頭上入手,對企業負責人及財務人員進行相應的稅法知識的宣傳,提高納稅遵從度。首先要在思想上,增強企業的納稅意識,使其真正從內心認識到繳納稅款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其次,再在具體行動上,也需要稅務機關宣傳和監督到位,通過展板、LED屏滾動播放相關法律條例,并附以真實的案例向納稅人宣傳偷逃稅款后果,以多種途徑來增強企業守法意識,提高企業納稅遵從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