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雅婷(江蘇連云港港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長期以來,國內實體經濟依靠貸款解決融資需求,在尚未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過大的存貸利息差給銀行帶來壟斷利潤的同時,也引發貨幣資金持有者的套利行為,導致各行各業做金融的現狀,最終加大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中小微企業作為貨幣資金的下游方,由于自身信用度底,缺乏足夠的資產抵押和擔保,大銀行主導的融資供給體系缺乏為中小微企業貸款的主動性,加之銀行冗長程序和繁雜手續,抑制了企業從銀行貸款的需求,部分轉向利率較高的民間借貸市場,“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想要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僅靠監管難以治本,真正的途徑是進行貨幣信用供給側方面的改革,將貨幣資金交易轉化為信用交易,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商業信用,通過商業信用的傳遞,實現下游方中小微企業的直接融資,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對銀行的依賴程度。
中小企業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激發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中小企業內部資金占比高,資金結構較為單一,對外融資中,因為融資通道窄、內部管理不規范、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使其面臨諸多困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違約幾率大等原因,對銀行的利潤貢獻度低,導致商業銀行沒有足夠利潤動力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第二,中小企業處于發展初期,資產規模小、抵押率低,財務數據往往不能滿足銀行信貸審批的要求,另外,銀行審批流程繁雜,也會加重中小企業銀行貸款負擔。
近年來,我國信托、保險、證券、小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加,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銀行貸款等主要融資渠道的重要補充。然而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這些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并沒有充分挖掘,存在較大市場空白。
中小企業主要通過自身積累的內源融資和銀行的間接融資滿足資金需求,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建設尚不健全,雖然上市要求較主板更為寬松的創業板已推出,為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獲得融資開辟了一條道路,但募集資金的企業大都仍為資質較好、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此外,中小企業發行債券難度較大,融資成本也高于銀行貸款。因此,中小企業外部融資方式較為單一,融資渠道受限。
第一,擔保機構以政策為導向,缺乏市場主導性,導致其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第二,擔保法律行規不健全,各級擔保機構的設立尚沒有統一的適應擔保業發展的市場要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缺乏統一的監管主體。第三,政策性再擔保機構服務不到位,擔保機構風險轉移難度大,導致其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需要承擔較大風險,缺乏開展中小企業相關業務的動力。
票據市場規模自2007 年以后迅速攀升,票據市場整體交易量和交易頻次顯著增長。通過承兌簽發為中小企業支付結算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可以降低中小企業資金成本。通過票據市場連結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為實體經濟帶來便捷的融資渠道和低成本的資金,通過電子商票在實體經濟中的廣泛使用,加快了資金的周轉,促進商品的流通,推動了貿易的發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電子商業承兌匯票”是指出票人依托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有關規定,以數據電文形式制作的,由銀行承兌后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央行先后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令【2009】第2 號—《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銀發【2016】224 號—《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相關法律,從制度層面保障了票據市場的電子化進程,推動電票業務的發展。上海票據交易所于2016 年12 月8 日成立,票據市場電子化進入新時代。央行2018 年6 月修訂了《電子商業匯票系統管理辦法》《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數字證書管理辦法》《電子商業匯票系統危機處置預案》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運行管理辦法》。一系列措施和文件的出臺,為電子票據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全國電子商業匯票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逐年遞增。2019 年全國電子商票簽發金額超過3.02 萬億元,同比增長18.61%,年末余額1.84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1.56%。應收賬款票據化發展迅速;同時,票據貼現利率低位運行,根據上海票據交易所2020 年1 季度數據顯示,票據貼現加權平均利率2.95%,較上年同期下降66 個基點,較上年末下降29 個基點,較同期LPR 低110 個基點。貼現利率的下行,快速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電子商票逐步成為核心企業在其供應鏈上下游之間支付結算的工具。
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辦發【2017】84 號文件—《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鼓勵供應鏈核心企業、金融機構與央行征信中心建設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對接,發展線上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2018 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運行【2018】634 號),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金融創新。電子商票作為貨幣的支付結算功能正在提升,通過貨幣信用供給側改革,推動商業信用發展創新,將貨幣交易轉化成信用交易,正引導企業以電子商票作為支付工具,加速貨幣資金周轉,真正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電子商票貨幣化支付功能是這樣實現的,出票人將信用度高的承兌人承兌的電子商票以電子貨幣形式進行支付轉讓,收款人同意接受電子商票后,出票人就實現了在該票據期限內的零成本融資。下游企業同意接收后,收款人可以繼續轉讓電子商票至下游企業,同樣沒有產生融資成本,此時,收款人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得以結清。該電子商票在供應鏈中可以逐級支付轉讓,電子商票在有效期內一直處于背書轉讓狀態時,就發揮了電子貨幣的信用支付功能,通過這種支付手段,使整個供應鏈條上票據受讓人轉銷應收應付賬款,降低了資產負債率,實現零成本融資。在整個供應鏈條中,處于下游的很難獲得銀行融資的中小微企業,可以憑借票據承兌人的信用向銀行申請保貼,憑借票據承兌人的高資信度享受較低的貼現利率,獲得降低的融資成本。
電子商票貨幣化支付通過信譽傳導機制,將優質企業的信用傳到給下游供應商,電子商票的開具不產生任何資金成本,票據的接受也沒有產生任何成本,流轉過程可以提高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最終持票人也可以根據企業需求自由選擇是否貼現其他獲得資金。這種流轉的過程就是電子商票支付融資的過程。金融機構可以圍繞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對供應鏈整體進行信用評級,通過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力較低的中小企業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其次,核心企業借助自身信用價值,吸引資金方進入到供應鏈中,提高整個供應鏈中的現金流情況,使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之間形成長效合作機制,提升整體競爭能力。
在電子商票貨幣化支付的過程中,信用較好的大型企業憑借自身良好信用簽發電子商票,進行支付,經過供應鏈的層層傳遞后,最終持票人大多數為中小微企業,他們可以向保貼銀行申請保貼,無須提供任何擔?;虻盅?,以較低的資金成本獲得現金流,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銀行機構在并未擴大風險的同時,實現對小微企業免擔保的信貸投放。
通過電子商票的支付加快電子商票流轉速度和電子商票的使用范圍,加快企業應收賬資金回籠速度,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同時,電子商票貨幣化支付的推廣,可以提升供應鏈條上各個環節企業的接受度,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促進商票支付功能發揮的同時,延伸融資功能。
商票市場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投資者監督企業授信。商票的融資鏈條中的核心企業,根據其資信度情況,可以引入保貼行等金融機構,為商票的流動性增信。如果出現逾期兌付等情況,銀行可以采取法律方式約束承兌人,促使企業規范信用行為,構建更加良好的商業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