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明(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審計中心)
隨著時代發展,數據分析審計模式有了新的變化,數字化數據審計模式開始成文主流,創新數字化審計工作方式,對于數據審計進行管理、操作、管控以及數據共享等數據審計工作中全部內容的數字化,這樣一來數據審計工作質量以及效率將會顯著提升,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數字化數據分析工作方式當中主要分為遠程持續審計監督和集中非現場數據分析,接下來將對集中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方式的主要內容以及發展創新內容進行探討。
集中非現場數據分析審計通常是在審計項目資料搜集準備時期,利用被審計企業當中的各項業務管理系統或是其他工作方式,針對要審計的數據內容開展數據分析,構建數據分析所需要的氛圍,通過對于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審核、篩查的方式,判斷企業數據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是企業發展收否存在風險。在開展這項審計工作之前,對于被審計的企業相關信息進行了解,能夠為數據審查提供工作指導,以此提高數據分析審查的速度和質量[1]。
數據審計單位應該依照“總體分析、分散核實”的數據審計原則開展審計工作。根據具體的審計項目數據、審查期限等內容制定集中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計劃方案,在開展數據審計之前,要根據不同部門進行集中非現場數據分析,以此形成有問題數據的列表以及數據分析引導。各個審計工作小組要針對每個部門之中的數據存在的問題列表以及數據分析引導結果,制定審計工作具體開展計劃方案,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分配,以此開展現場審計工作。在開展現場審計的過程中,要對那些存在疑點的數據開展分散核實,從而完成對存在問題的數據清單和數據分析引導成果的審計,除此之外,在現場數據審計工作全部完成之后,還要對本次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詳細報告[2]。

“1+N”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方式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將一場非現場數據分析對照N 個現場數據審計工作小組開展非現場數據分析。利用集中人員進行跨項目、跨企業的數據分析工作,不斷深化對于數據分析工作環節的把握,以此促進數據分析的實效性提升。對數據分析工作的經驗進行積累和總結,以此作為單位內的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的模板;要不斷對數據信息價值進行深度發掘,在進行審計項目之前就確定好審計工作當中的重要審查內容以及主要審查的內容,以此提高現場審計工作的工作速度;在非現場數據審計的過程中,要重視對數據中存在的疑點和不正常因素進行排查,并形成列表,以此幫助現場數據審計工作減少工作時間;對每一次的數據審計工作都要進行工作經驗總結,以此形成數字化數據審計案例以及數據分析模型,數據審計工作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將非現場數據分析與數據分析前數據調查結合到一起[3]。各個數據審計小組要對于分工進行明確,合理劃分工作,在進行非現場數據分析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現場審計前數據分析調查,將二者數據調查結論相結合,以此決定現場審計的過程中的審計主要內容。
其次,要將非現場數據分析和現場審計結合到一起。在各個數據分析小組選定非現場數據審計工作的主題時,選定的主題要和現場審計的主要工作內容之間是有聯系的、能夠實現數字化分析的、具有大量樣本的或者是覆蓋面積較大的數據分析主題。
再次,要將非現場數據分析和持續審計工作結合到一起。各個部門數據審計工作小組在完成本組數字化非現場數據分析審計內容之后,還要同時將公司持續審計監督工作完成,并根據工作當中的實際情況,制作出疑點數據清單,并將該數據清單發送給被審核企業進行核實。
最后,要將非現場數據分析和數字化案例結合到一起。在進行非現場數據分析的時候,各個數據分析小組需要對于數據進行創新性、大面積覆蓋以及多系統的對比審計,指定那些能夠對于審計工作效率起到促進作用并且具有推廣意義的數據分析審計主題。除此之外,在進行數據審計分析的過程當中要重視數據信息的收集,以此為數據化審計系統建立奠定堅實基礎。
“1+N”非現場數據分析模式應用于電網企業當中的主要方式:
電網公司想要讓“1+N”數據分析模式在公司內部發揮作用,就要培養出該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分利用智庫,選擇數據審計工作的主題。電網公司可以在公司內部選拔兼備審計工作經驗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審計人才,并以這些工作人員為基礎,建立本公司的專業審計工作團隊,不斷發揮專家和智庫的能力優勢,對數字化審計工作所需要的相關系統和關鍵進行開發,以此推動電力公司的數據分析審計工作發展。該專業團隊要在熟知《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指引》的情況之下,針對所在電網公司的實際工作需要,依照風險大小、數字化分析落實程度、數據審計實際質量、成果等內容,選擇、制定出可供非現場數據分析進行選擇、參考的多種審計主題[4]。
除此之外,電網企業還要制定完善相關數據審計方案,通過方案的制定能夠有效明確數據審計工作的工作目標以及操作規章流程。比如說,浙江電網公司就制定了《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方案》《非現場數據分析實施方案》兩種工作開展方案,這兩個工作方案明確地指出了浙江電網公司數據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以及各個小組應該做的工作和承擔的責任,并且對于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的工作流程進行了詳細的規定,這些規章制度的建立又能夠保證數據審核工作能夠高質量、快速地完成。
與此同時,還要為公司的數據審計工作人員不定期開展數據審計培訓,在培訓上,為相關工作人員詳細講解“1+N”工作模式的工作方式、重要性以及主要流程,并將這一模式和“1+1”工作模式相對比;在進行非現場數據審計工作介紹時,可以將以往數據分析報告或是疑點清單等內容作為例子,對于非現場數據分析的工作方式和要求進行詳細講解。還要為現場的員工介紹國內外電網公司的先進數據審計結算工作案例,讓員工從中收獲經驗并能夠結合本公司現狀進行工作模式創新。在培訓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員工能夠學會數字化的非現場數據分析操作方式,提高員工操作能力水平。
電網企業要對數據分析工作進行集約化的管理,要根據工作內容對數據審核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配,要同時推動非現場數據審計工作和現場審計工作前的數據收集工作開展,以此組建雙線聯動工作體系,方便進行數據交流互通。在現場審查過程當中,要對那些在非現場數據分析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審查。還要將審計關口前移,以此實現對非現場數據分析工作引導地再次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決定本次審計調查工作的主題,根據具體主題進行現場數據審計分析工作,將數據審計工作的重點由現場審計工作轉為非現場數據審計分析,加大力度對問題數據、疑點數據進行審查,以此避免出現漏查、漏審的現象,導致電網企業面臨風險[5]。
與此同時,還要對于審計工作計劃、工作人員分配以及工作階段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將“1+N”非現場審計工作方式與持續審計監督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集中審計的長處,不斷加強工作人員的數字化審計能力以及思維意識,對于同一審計內容但被審企業不同的項目,進行遠程項目數據提取,根據管理狀況的不同,構建全面的審計體制[6]。在進行數字化非現場數據審計系統的構建時,要對每次一審計工作都充分總結,搜集相關數據審計信息,為構建相關系統奠定基礎。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要重視那些能用現代信息技術、覆蓋量大、能夠多系統進行對比提高審計工作實效性、具有創新的審計主題,并將其寫成數字化審計工作的案例。
總而言之,將“1+N”非現場數據分析審計模式應用于電網企業當中,能夠有效提升電網企業審計速度,推動企業發展。但是當前在電網企業當中采取這一模式還不成熟,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于這一模式進行完善,以此促進企業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