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澤昊(西安培華學院)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物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基礎上,開始尋找生活調味品[1]。茶葉作為人們尋求的調味品之一,銷量連年提升,促進了茶葉制造與銷售企業發展的同時,加大了市場競爭壓力,如何制定一套競爭力較強、效益有保障的銷售方案,成為了該領域發展的重要研究內容[2]。數學建模法能夠準確且全面地分析市場經濟變化情況,所以本文選擇該方法作為研究工具,探究可行性較高的茶葉銷售方案。
數學建模法是一種對復雜問題采取抽象處理的工具,設定因變量和自變量,建立變量之間的關聯關系,利用數學知識,將兩種變量的規律關系變得統一化,以此降低問題分析難度[3]。目前,這種分析方法已經在多個領域均有所應用。
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數學建模法可以用于解決實際經濟問題,較傳統的經濟數據分析方法相比,該方法分析結果更加精準,存在一般性和真實性特點。例如,將該模型應用到茶葉銷售中,對復雜的茶葉銷售變量關系進行分析,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以專業銷售術語分析,從而使得茶葉銷售經濟現狀及市場需求變得更加清晰,為銷售決策提供可靠依據[4]。另外,數學模型的應用,還可以簡化經濟數據統計問題,將部分數據代入模型中生成數據表格,根據數據變化趨勢,快速挖掘銷售問題,有助于茶葉銷售策略的改善。因此,數學建模法是產品銷售策略優化的有效工具。
大部分茶企的不同類型產品可以為企業創造的效益存在一定差異,如果盲目地生產銷售,很有可能造成部分產品大量積壓、部分產品脫銷局面,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5]。因此,分析茶企經營產業的主次顯得尤為重要。數學模型法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明確產業主次順序,即通過計算各項指標參數,得到因子系數,形成經濟效益分析模型,利用該模型計算企業各類產品經營變化趨勢,預測接下來主要銷售產品。根據企業實際能力,嘗試著擴大該類產品生產規模和銷售渠道。
為了提高茶企的綜合競爭力,在開拓重要產業的同時,還應該完善薄弱產業經營方案。據了解,部分企業會選擇外包處理模式,將薄弱產業外包出去。然而,此處理方式會壓縮茶企經營利潤空間,導致運營成本增加,這對某些小型企業來說很難承受。面對此類情況,需要茶企對茶葉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數學模型,將各個運營環節經營數據代入模型中[6]。經過計算分析,確定對產業經營造成影響最大的環節。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為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其中,對產業經營造成影響最大的環節就是下一步工作開展的重點。
雖然產品銷售價格對產品利益有一定影響,但是如果產品生產成本過高,那么即便銷售價格較高,也無法保證該產品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為了給予產品利益保障,找到產品成本與利益的平衡點顯得尤為重要。利用數學模型,對產品成本與利益關系進行分析,找到利益最大情況下的產品成本方案,按照此方案支出生產費用,從而為茶企經營爭取更高利益。
第一步:采用資料收集法和市場調研法,獲取茶葉市場銷售情況和經濟發展背景信息,為數學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礎。第二步: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建立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計算因子系數,得到茶葉銷售數學模型。第三步:利用銷售模型將復雜的茶葉銷售經營問題抽象為簡單的問題,通過描述變量之間的關系,確定當前市場經濟情況,幫助茶企分析當前產品經營局勢。第四步:根據茶企產品經營局勢,推算未知量質量,可以將未知量理解為接下來產品銷售需求,從而確定下一步產品生產側重點。而后,利用數學模型計算分析相關經營數據,預算產品銷售金額,并獲取對應的經濟效益數據。假如數學模型預算結果與實際銷售情況不符,立即停止使用該模型,逐步驗證分析,挖掘數學模型的問題,采取合理的修正措施加以調整,直至該模型能夠符合市場情況。
數學模型在茶葉銷售策略中的應用,研究的目標問題有3 個:
(1)分析銷售茶葉總量與產品銷售數額關系;
(2)短期銷售內,分析茶葉市場發展前景,探究產品可以為企業創造的最高利益;
(3)明確銷售數額與產業定位之間的關聯關系,找到銷售價格與利潤的平衡點。
1.基于最大收入的產品生產數學模型
假設某茶企生產產品類別有兩種,分別記為產品A 和產品B。其中,產品A 和產品B 的銷售額分別為3000 元、2000 元,為其配備的生產設備作業效率不同。A 生產過程中,采用兩種設備進行生產,a 設備作業1 小時,b 設備作業2 小時。B 生產設備耗時與A 生產相反,a 設備作業2 小時,b 設備作業1 小時。如果兩種設備作業有效時間有限,a 設備作業400 小時,b 設備作業500 小時。在此情況下,如何控制兩種設備作業狀態,才可以給企業帶來最高收益?針對上述情況,提出假設,構建數學模型進行分析。假設每個月生產A 產品數量為i,生產B 產品數量為j,銷售額為L,那么存在目標函數:L=3000i+2000j。

直線L=3000i+2000j 通過區域(1)時,在Q 點,銷售額L取值最大。通過求解方程組,得到最大收入800000 元。此時求得A 產品和B 產品生產數量分別為200 件、100 件。
2.針對產品銷售速度與數量的數學模型
通常情況下,需要準確預測茶企產品的經營效益和產品銷量,才能夠決定下一步生產銷售方案。按照預測結果,調整產品生產銷售方案。因此,設計數學模型是企業運營決策的關鍵。
假如某茶企的新品定價過高,在一段時間內的銷售價格基本保持不變,消費者購買此類產品以后,重置茶葉或者廢棄的可能性很小。受價格偏高、消費者對新品認知較淺的影響,很難掌握新品優勢,所以,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的可能性偏低。通常情況下,人們購買產品的欲望增加,建立在產品信譽度、產品了解基礎上。因此,當前該茶企需要應對的問題為:采取何種方式增加產品銷售數額、提升生產效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情況,預測產品需求,從而為茶企創造最大利益。
面對以上情況,構建以下數學模型:
假設產品需求量上限數值為R,在未來一段時間的促銷中,產品庫存量為x(t),新產品未銷售量為R-x(t)。
通過統計產品銷售數量及銷售速度相關數據,建立者兩項指標與未銷售量之間的關系模型:

對公式(2)進行求解:

利用上述模型來分析茶品銷售問題,可以得到的結論如下:
(1)如果t< t0,則xn(t)>0,因此x'(t)單調增加;
(2)如果t> t0,則xn(t)<0,因此x'(t)單調減少。
由此可以推斷,茶品銷售速率隨著產品銷售數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以一般數量為拐點。茶企需要根據數學模型預測結果,調整產品生產數量,否則很容易出現大量產品積壓情況。
在利用數學模型預測茶葉產品經營狀況的同時,還需要借助網絡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尋找信譽度較高的互聯網平臺作為新的銷售渠道,通過參加平臺大促活動,從而增加產品銷售數額。另外,為產品建設品牌,完善產品包裝設計,根據產品特點和企業文化,為茶品打造專屬包裝,從而達到吸引消費者目的。根據市場需求,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對于新品的銷售,需要根據銷售情況作出生產方案調整。
數學建模法是一種經濟分析工具,可以作為茶葉銷售預測工具。根據收集到的茶葉銷售相關信息,構建關系模型,代入數據計算因子系數,得到數學模型,對產品銷售進行預測,為茶企產品銷售計劃提供決策依據。本文以最大收入、產品銷售速度與數量作為模型建立條件,分別構建經濟分析數學模型,并給予了產品生產銷售建議,希望對茶葉銷售方案優化研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