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靈寶 472500
小兒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主要是由于機體的鐵儲備耗竭而導致血紅蛋白減少進而引起貧血,可致患兒免疫力下降、生長發育遲滯[1]。臨床治療IDA 有效的措施是補充鐵劑,如復方硫酸亞鐵顆粒,經濟有效,但鐵離子在體內的利用機制仍在研究之中,且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食欲不振[2]。因而需采用其他方式提高療效。祖國醫學中,IDA 歸屬“血虛”“萎黃”等范疇,以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為治療原則,歸脾丸具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功效,與IDA 治療原則相契合,因而使用歸脾丸治療小兒IDA 具有良好的效果[3]?;诖?,本研究旨在分析歸脾丸聯合復方硫酸亞鐵顆粒治療小兒IDA 的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取2018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0 例IDA 患兒,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60 例)和觀察組(60 例)。對照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齡范圍6 個月~9 歲,年齡(4.83±1.25)歲;輕度貧血35 例,中度25 例。觀察組男34 例,女26 例;年齡范圍6 個月~8 歲,年齡(4.79±1.23)歲;輕度貧血37 例,中度2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批號:2018 年審(119)號,患兒近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中IDA 診斷標準,即貧血為小細胞低色素性;具有明確為缺鐵性病因;血清鐵<10.7 μmol/L 等;②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脾胃虛弱證診斷標準:主癥:面色少華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或便溏腹瀉;次癥:多汗、異食,煩躁;舌脈:唇舌色淡、苔薄脈弱;③血紅蛋白<120 g/L。(2)排除標準:①重度IDA 患兒;②伴有較嚴重的腎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佝僂病的患兒;③入組前已服用鐵劑或其他藥物治療的患兒。
1.3.1 對照組入組后,較小患兒提倡母乳喂養;食譜中補充富含鐵質、維生素C 的食物;口服復方硫酸亞鐵顆粒(廣東粵龍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105,規格:硫酸亞鐵50 mg∶維生素C 30 mg)治療,用法:將1 袋顆粒矯味劑使用50~100 mL 熱水溶解,將1 粒膠囊倒入水中,飯后服用,1 次/d。連續治療4 周。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歸脾丸(廣東佳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939,規格:9 g)治療,用法:用溫開水或生姜湯送服,9 g/次,3 次/d。連續治療4 周。
(1)中醫證候評分:治療前、治療4 周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主癥四級計分進行觀察,按主癥(面色少華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或便溏腹瀉)按無、輕、中、重度分別計為0、2、4、6 分,按次癥(多汗、異食,煩躁)按無、輕、中、重度分別計為0、1、2、3 分,總分為0~27 分,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2)鐵代謝指標:于治療前、治療4 周后抽取患兒空腹肘靜脈血5 mL,4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化學發光分析儀(羅氏e411)及配套試劑檢測血清鐵(serum iron,SI)、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及總鐵結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3)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記錄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如惡心、消化道不適等)。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中醫證候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兒中醫證候評分對比(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治療前、治療4 周后,兩組SI、SF、TIBC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兩組SI、SF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TIBC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鐵代謝對比()

表2 兩組患兒鐵代謝對比()
注:與治療前同指標比較,aP<0.05。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33%(惡心3 例、消化道不適2 例)與對照組5.00%(惡心2 例、消化道不適1 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4,P=0.714)。
IDA 是兒童期較常見的營養性疾病,IDA 可影響患兒神經元能量代謝、神經遞質代謝、認知功能等,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利的影響。目前治療IDA主要以補充鐵劑為主,但是過量的鐵劑可刺激腸胃影響患兒食欲,因而臨床運用具有局限性[7]。
中醫藥治療IDA具有悠久的歷史,IDA可歸為“血虛”“萎黃”等范疇,認為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飲食失節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故此病治療時應從脾胃著手,益其脾胃,生化氣血[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 周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低,提示了小兒IDA 采用歸脾丸聯合復方硫酸亞鐵顆粒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分析其原因為,歸脾丸屬于中成藥,其成分中黨參可和脾胃,促健運,益氣生血;白術補脾燥濕,益氣生血;黃芪補氣升陽;茯苓健脾補中,利水滲濕;遠志安神益智;龍眼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當歸補血活血;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酸棗仁、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血、健脾助運之功[9]。且現代藥理學表明,中藥對造血干細胞的增殖分化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黃芪多糖能夠改善骨髓形態學變化,增加外周血中白細胞,紅細胞數量,提高造血功能;黨參可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改善貧血[10]。茯苓具有增強消化功能吸收的作用,提高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數,改善貧血狀態[11]。白術可增加機體白細胞數,促進機體合成蛋白質,改善貧血。
當機體處于IDA 狀態,小腸細胞對鐵的吸收增加,導致TIBC 水平增高,而鐵調節素分泌增加,引起炎癥介質釋放,造成鐵釋放與利用障礙,引起血清SI、SF 水平降低,故通過改善鐵代謝指標對提高臨床治療療效具有積極的意義[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 周后,兩組SI、SF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TIBC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提示復方硫酸亞鐵顆粒單用或聯合歸脾丸治療小兒IDA 均可改善鐵代謝指標。分析原因在于,復方硫酸亞鐵顆粒通過補充鐵元素,促進機體碳水化合物與鐵的利用,保持血管的完整性促進非血紅鐵素吸收,進而改善鐵代謝;歸脾丸可影響外周血白細胞、血紅蛋白量,對造血功能具有保護與促進作用,進而改善鐵代謝水平。但是治療前后兩組的鐵代謝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由于本研究選擇的兩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較短相關,可擴大樣本量進行遠期效果觀察。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復方硫酸亞鐵顆粒聯合歸脾丸治療小兒IDA 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其原因可能是歸脾丸由中草藥制成,毒副作用甚微,因而聯合用藥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歸脾丸聯合復方硫酸亞鐵顆粒治療小兒IDA 可降低中醫證候評分,改善鐵代謝指標,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