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紅
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汝州 467599
特發性矮小癥是發生于兒童中的病理狀態的身材矮小疾病,發病后患兒身高普遍低于同齡兒,但激素水平基本正常,患兒主要表現為青春期發育正常或延遲,骨齡有所延遲,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但醫學界普遍認為矮小癥的發生可能與患兒生長激素不敏感有關[1]。目前臨床治療特發性矮小癥主要措施為給予患兒營養補充、增強其體育鍛煉。近年來重組人生長激素在特發性矮小癥的治療中引發廣泛關注,其可有效促進機體骨骼肌肉生長、調節內分泌水平[2]。研究[3]顯示,特發性矮小癥兒童的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25 羥維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兒童,因此關注特發性矮小癥患兒的鈣質不足、骨發育遲緩對治療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重組人生長激素聯合營養支持對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骨發育及相關血清因子水平的影響。
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16 例特發性矮小癥患兒,將所有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8)及觀察組(n=58)。對照組中男35 例,女23 例;年齡(7.51±2.94)歲,年齡范圍4~11 歲。觀察組中男32 例,女26 例;年齡(7.68±3.01)歲,年齡范圍5~12 歲。兩組主要基線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入選患兒均符合《兒科內分泌學:診治與實踐》[4]中矮小癥的相關診斷標準;身高低于同齡、同性別兒童2 個SD 以下;女孩≤10 歲,男孩≤12 歲;患兒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排除標準:染色體檢查結果異常患兒;排除骨齡異常、生長激素峰值<10 μg/L者;排除過敏體質者或對研究中藥物過敏者。
對照組患兒接受營養支持治療,同時給予運動治療,指導家屬幫助患兒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定量的鈣以及維生素D,口服司坦唑醇片(廣西南寧百會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0728,2 mg/片),30 μg·kg-1·d-1,6 個月為1 個周期,連續治療3 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患兒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長春金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80101,規格:4.5 IU)進行治療,睡前0.5~1.0 h 皮下注射0.15 IU/kg,治療時間同對照組。
(1)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身高標準差(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HtSDS),HtSDS=(患兒身高-同地區同性別及年齡正常兒童身高參考均值)/同地區同性別及年齡正常兒童身高參考均值、體質量、骨齡(G-P 圖譜法測定)、生長速率[(治療后身高-治療前身高)/治療時間×12];(2)檢測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中相關骨代謝指標: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骨源性骨堿性磷酸酶(bone-derived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骨鈣素(osteocalcin,OC)、血清I 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serum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I,PINP)。
采用SPSS 18.0 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患兒臨床癥狀及住院時間均以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HtSDS、體質量、骨齡、生長速率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患兒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IGF-1、BAP、OC、PINP 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特發性矮小癥的發生與遺傳、營養狀態、內分泌及代謝異常密切相關,若未經及時治療患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機體各生長發育指標異常,顯著低于正常兒童的生長速度,成年后身高甚至難以達到正常的遺傳身高[5-6]。
特發性矮小癥患兒體內生長激素缺乏或患兒對生長激素的敏感性不足是患兒發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臨床治療主要通過調節患兒激素水平來提升患兒生長速度。司坦唑醇是治療特發性矮小癥的常見藥物,因此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均以此藥物為基礎用藥,有學者[7]認為其促進生長的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食欲刺激素(Ghrelin)與IGF-1 水平而提高 GH 水平的,IGF-1 具有骨形成-吸收雙向調節作用,GH 直接或在IGF-1 介導作用下誘導成骨細胞的增殖分化,進而加速骨基質的沉積,提示IGF-1 可作為判斷治療預后的指標[8];重組人生長激素是利用大腸埃希菌分泌型基因表達技術合成的一種生長激素,應用后可有效補充患兒機體內內源性生長激素含量,提高生長激素活性,但應用該藥物后部分人群的糖脂代謝、內分泌系統會受到影響,應用后患兒也可發生生長過快及骨骼快速改變的現象,且應用時患兒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9-10]。研究[11]顯示,兒童生長期骨形成與骨吸收過程處于動態變化中,骨形成相對大于骨吸收則有助于骨骼生長,生長發育過程中生長激素(GH)-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調控軸發的原發性或繼發性缺陷均是導致兒童生長障礙的主要原因,其中IGF-1 可直接或間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OC、PINP 則均為骨形成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HtSDS、體重、骨齡、生長速率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患兒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兒IGF-1、BAP、OC、PINP 水平均顯著升高,且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重組人生長激素更為顯著地改善患兒骨代謝狀態,有利于患兒追趕性生長,最終促進患兒發育,提高患兒身高、體重方面的水平。

表1 治療后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骨發育及骨代謝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骨發育及骨代謝指標比較()
綜上所述,重組人生長激素聯合營養支持治療特發性矮小癥對患兒激素水平的調節作用更為顯著,提升患兒生長激素水平,改善患兒骨代謝及營養狀況,促進患兒發育,但由于本研究并未對該治療方案的安全性進行考量,因此后續仍需要更多研究對其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