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河海 張再鴻 楊小莉 蔡鳳丙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急癥,是一種因短暫性、局灶性的腦部組織供血障礙,引發的腦部神經功能受損的臨床癥狀[1]。TIA患者會出現短暫性失語、癱瘓、感覺障礙等癥狀[2,3]。TIA的發病體征和癥狀有一定的突發性、短暫性、反復性和可逆性,恢復后很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屬忽略,但是如未得到及時的醫治,會增加患者腦卒中的發生風險[4]。研究表明,TIA患者在發作7 d內,進展為急性腦梗死的幾率為10%左右,但是反復發作1個月的TIA患者發展為急性腦梗死的風險高達25%[5]。因此如何給予TIA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干預,已經引起了臨床醫生的廣泛關注。研究數據表明,血液流變學及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是TIA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TIA患者療效評估的重要指標[6]。尤瑞克林是從男性尿液中提取精制的一種糖蛋白。通過選擇性擴張缺血部位較小的細小動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腦循環動力學指標,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管的供血量并促使血管增生,抑制了血小板的凝集以及血液凝固亢進等[7]。目前研究顯示,尤瑞克林治療TIA有一定的臨床效果[8]。本研究觀察尤瑞克林對高危性TIA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為該類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危性TI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47.8±15.9)歲。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49.6±16.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9]:①患者均根據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TIA診斷標準予以確診,且經過腦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未發現梗死灶或出血灶;②患者均狀態清醒,TIA發作時間24 h內;③在2~3 min內急發,臨床表現:半側身體出現部分功能障礙,如運動、感覺等;單眼失明、暫時失語等;④所有患者均積極配合,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及急慢性病患者;②無行為能力患者,精神異常患者;③不配合醫生指示或者要求的患者;④對藥物過敏者;⑤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基礎代謝異常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首先對患者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檢查,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然后根據患者病情,給患者提供吸氧設備,幫助患者腦部血液的正常循環,促進神經細胞的恢復,同時監測患者血壓、血脂情況,控制血壓,調節血脂。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上海寶龍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86,規格:25 mg),1次/d。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065,規格:0.15 PNA單位)治療:將0.15 PNA尤瑞克林加入100 ml 0.9%的NaCl注射液中,靜脈滴注30 min,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個療程即2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療效評價 治療結束后參考文獻[10]進行療效評價。治愈:癥狀消失,7 d內未再次發作,并且經過CT檢查發現梗死消失;有效:大部分癥狀消失,7 d內有部分癥狀再次發作,經過CT檢查發現梗死消失;無效:癥狀反復發作,CT檢查有腦梗死存在??傆行?(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3.2 血液流變學指標 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使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重慶天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MVIS-2015,渝械注準20192220102)對血漿粘度、低切粘度、高切粘度、紅細胞比積、紅細胞變性指數和紅細胞聚集指數進行檢測。
1.3.3 血管內皮功能 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采用人ET-1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上海通蔚實業有限公司)測定血漿中ET-1含量,采用NO檢測試劑盒(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riess法測定血漿中NO含量。
1.3.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頭痛、血壓降低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粘度、低切粘度、高切粘度、紅細胞比積、紅細胞變性指數和紅細胞聚集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血漿粘度、低切粘度、高切粘度、紅細胞比積和紅細胞聚集指數均較治療前下降,且低于對照組,紅細胞變性指數較治療前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漿粘度、低切粘度、高切粘度、紅細胞比積、紅細胞變性指數和紅細胞聚集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ET-1和NO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T-1較治療前降低,NO較治療前升高,且實驗組ET-1(50.70±4.36)μg/L低于對照組的(63.72±4.68)μg/L,NO(88.96±5.01)μmol/L高于對照組的(76.58±5.17)μ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有1例患者出現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但是治療2 d后癥狀消失;試驗組有1例患者出現血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經升壓處理后得以好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TIA是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近5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曾患TIA。TIA是一種短暫的、局部的血管源性腦功能障礙發作[11]。TIA疾病發展時間非常短暫,5 min之內癥狀達到高峰,部分患者會持續24 h,但是TIA有進展為腦梗死的風險,所以需要加強對TIA患者的診治[12]。尤瑞克林是組織型激肽原酶1,可以選擇性擴張病灶區微小動脈等,改善腦缺血區域的微循環,促進新生血管形成及側支循環開放,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13]。本研究使用尤瑞克林治療TIA,并觀察治療效果和對血液流變學指標、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同時觀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尤瑞克林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增加氧攝取,對腦血管具有一定的舒張作用,增加組織供血量,抑制血小板凝集,促進新血管的生成,進而抑制腦梗死面積的擴大[14]。本研究發現,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顯示尤瑞克林能使血漿粘度、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比積下降,紅細胞變性指數增高,改善血液循環。尤瑞克林可以明顯降低ET-1,同時促進NO釋放,降低炎癥損傷對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與徐紅格[15]的報道一致。同時兩組治療均未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尤瑞克林在治療高危性TIA方面療效顯著,可以明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和血管內皮功能,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