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強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屬于心臟血管解剖結構異常,主要由胚胎時期的心血管形成障礙和發育異常所致,最為常見的類型有VSD和ASD。研究[1]發現,該疾病有心力衰竭、肺炎等并發癥風險,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危及生命?;诖?本文將探究超聲心動圖聯合胸微創封堵手術治療對CHD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其心肌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收的38例C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9例。觀察組男13例,女6例;年齡1~18歲,平均年齡(9.59±3.42)歲;CHD類型:VSD 8例,ASD 11例。對照組男11例,女8例;年齡1~17歲,平均年齡(9.43±3.50)歲;CHD類型:VSD 7例,ASD 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CHD相關診斷標準[2];②符合手術指征;③VSD患者存在膜部瘤形成且邊緣距主動脈右冠瓣>2 mm,或者膜部存在缺損>14 mm;④繼發性ASD,缺損邊緣存在4~5 mm的房間隔組織;⑤臨床資料完整且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中、重度主動脈瓣反流;②重度肺動脈高壓;③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異常;④中途退出調查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體外循環手術治療,即平臥位,全身麻醉(全麻),氣管插管,安置深靜脈留置針和外周動脈穿刺針。操作者在患者胸骨正中作一切口約10~20 cm,進入胸膜腔后,提吊心包。在患者上下腔靜脈和升主動脈進行常規插管,肝素3 mg/kg,建立體外循環,阻斷上下腔靜脈。隨后,在患者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完成修補,心臟復跳后,撤除體外循環。最后,予以魚精蛋白拮抗肝素,止血縫合,將胸腔閉式引流管置入。
1.3.2 觀察組 患者采用超聲心動圖聯合胸微創封堵手術治療,即平臥位,切開胸壁,將微創肋骨牽引器置入。游離右側胸腺,縱向切開右側心包,并在切口邊緣懸吊。VSD和ASD患者分別在右心室和右心房,采用雙頭針帶墊片縫遞合雙荷包,采用套管針在荷包中間進行穿刺。隨后,拔除針芯,置入導絲,將鞘管沿著導絲置入,在食管超聲的引導和監視下,通過缺損孔,將鞘管送至左心房、左心室和主動脈內。隨后,將封堵器置入鞘管內,釋放后,采用回拉助推試驗,調整位置,位置確認無誤后固定,超聲心動圖顯示無殘余氣體分流,降主動脈與左室流出道血流無明顯受阻現象,以及無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后,拔除輸送管,抽出安全導絲,結扎荷包,胸腔關閉,置入胸腔閉式引流管。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②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心肌功能,包括LVEF、LAD、RAD、LVD和RVD;③6個月后隨訪,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VSD患者心肌功能 術前,兩組VSD患者的LVEF、LVD、RVD、LA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VSD患者的LVEF高于對照組,RVD長于對照組,LVD、LAD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ASD患者心肌功能 術前,兩組ASD患者的LVEF、LVD、RVD、RA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ASD患者的LVEF高于對照組,LVD長于對照組,RVD、RAD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兩組VSD患者心肌功能對比()

表2 兩組VSD患者心肌功能對比()
注:與對照組術后6個月對比,aP<0.05
表3 兩組ASD患者心肌功能對比()

表3 兩組ASD患者心肌功能對比()
注:與對照組術后6個月對比,aP<0.05
2.4 臨床療效 隨訪得知,兩組患者均手術成功,未發生嚴重并發癥。
目前,手術是治療CHD的主要手段。臨床上,常采用體外循環手術治療CHD,具有技術較為成熟、安全性高等優點,但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風險較高。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和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胸微創封堵手術和超聲心動圖逐漸應用于CHD的臨床治療中[3]。本次研究中,操作者在患者胸部取一小切口,并在超聲心動圖的引導和監視下,通過輸送裝置將封堵器直接送至缺損處進行封堵,完成手術,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安全性高等優點。相關研究[4]發現,胸微創封堵手術過程中,未使用體外循環機,術中切口相對較小,可有效減少手術創傷,有助于術后恢復,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壓力。并且,手術過程中,患者心臟不停跳,可有效減輕對心功能的損傷。并且,VSD患者經胸微創封堵術后,可有效閉合VSD,從而對左向右分流進行阻斷,減輕心室負荷,進而扭轉心室結構。而ASD患者經胸微創封堵術后,可有效閉合ASD,從而減輕右室容量負荷,改善血流動力學,建立一個新的動態平衡。因此,VSD和ASD患者經超聲心動圖與胸微創封堵手術的聯合治療后,均可有效改善其心肌功能,獲得良好的手術治療效果[5]。
綜上所述,超聲心動圖聯合胸微創封堵手術治療CHD,可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