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秀 王灶明 譚光仲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此病主要和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有關,當患者血糖得不到良好控制時,容易造成下肢血管以及神經病變,從而引發足部感染甚至出現潰瘍,最后對深部組織造成破壞。高血糖會對創面的愈合造成不良影響,使創面長久不愈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癥狀,嚴重者最終可能需要截肢處理[1]。治療糖尿病足時首要任務是控制血糖,臨床一般治療此病時先進行血糖的控制,在此基礎上再行壞死組織的清理,并予以藥物治療。但是此方法耗時較長,傷口恢復速度較慢、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仍舊有明顯的疼痛感,也容易引起并發癥[2]。為提升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需要探尋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本研究對糖尿病足患者中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紅光治療儀治療,并分析了兩種方式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本院門診及病房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3.2±1.3)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3~75歲,平均年齡(63.3±1.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于1999年公布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足的定義;②所有研究對象均需要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已告知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本研究的流程及相關事宜,所有家屬及研究對象均需要簽訂知情同意書,并表示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4]:①治療過程中死亡者;②有嚴重臟器疾病和營養不良者;③放棄治療或未痊愈要求出院者;
④配合度差者;⑤過量服用抗凝劑或者存在出血傾向者;⑥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潰瘍癌變、活動性出血、血管及神經外露未覆蓋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療法治療:為患者及時清創并進行換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同時給予營養神經、擴血管、抗感染等方面的治療。根據患者的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結果選取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使用降糖藥物、胰島素進行治療,保證患者的血糖控制在6~10 mmol/L。選擇擴血管的抗凝藥物治療,指導患者調整飲食習慣。用雙氧水、生理鹽水做創面清洗,并用碘伏消毒,用無菌紗布將創面做好包扎,注意關注外層紗布滲液情況,并根據滲液情況進行紗布更換。
觀察組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紅光治療儀治療,具體如下:①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先對患者創面的血供情況進行評估,再行清創,即切開潰瘍部位的皮膚,進行清創引流。用過氧化氫溶液對潰瘍部位做沖洗,再使用含銀抗菌的敷料對患處進行濕敷。若患者的踝-臂血壓指數為0.5~0.7,其創面若出現壞死或者干性的結痂范圍未擴大,則暫時無需清創,待患者的患處血供有效改善之后再行清創處理。若患者的患處發生了明顯的濕性壞疽或者膿腫,應切開創面皮膚并減張后給予一系列相應治療,如清創引流、抗感染等以幫助患者改善患處血供。若患者患處有竇道,應做切開,避免發生死腔,然后盡快將壞死的軟組織和骨組織清理掉。根據患者創面的具體情況裁剪合適的負壓封閉引流敷料,并將其填補進患處。在泡沫上取2根硅膠管,經創面引出,對其周圍皮膚進行清潔,最后使用透性較好的生物薄膜封閉創面,連接好負壓設備,設置中心負壓為500 mm Hg(1 mm Hg=0.133 kPa),確保引流管通暢,為患者連續進行2周的負壓吸引治療。需注意治療過程中要每7天對負壓材料進行一次更換;若負壓吸引裝置出現了引流不暢的情況,應對其做沖洗,若仍舊不通暢,可更換引流管,選擇便于引流并可照顧到患者舒適度的方向穿出引流管。②紅光治療儀(北京藍訊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治療:治療前,先取一次性薄膜手套包好治療墊,然后將其輕置于患者足部潰瘍位置,再取專用彈力綁帶做好固定,紅光治療30 min/次,1次/d。治療儀的能量強度需要根據患者具體耐受度進行適當調整。在治療時要密切關注潰瘍部位皮膚的變化情況,注意了解患者感受,完成治療后,用生理鹽水對創面處進行清洗。結合創面不同時期,用相應的輔料如銀離子、水膠體、膠原酶、水凝膠等進行處理,并綜合輔料滲液情況準確把握換藥頻率。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5]:治愈:治療后,創面部分全部愈合,或已經形成瘢痕,創面部分無滲液;有效:治療后,通過肉眼觀察可發現創面有縮小,縮小范圍>1 cm,創口的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分泌物極少;無效:治療后,通過肉眼觀察可直觀看到創面和治療前無較大改變,且有較多創面分泌物。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3.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足背相關指標 包括足背動脈血流速度、ABI、潰瘍面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率、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注意分別取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14 d后的潰瘍面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
1.3.3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包括下肢靜脈血栓、下肢肌萎縮、壓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足背動脈血流速度、ABI、潰瘍面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率、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n,n(%)]
表2 兩組相關指標對比[,n(%)]

表2 兩組相關指標對比[,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發生率對比[n,n(%)]
足部是糖尿病一個比較復雜的靶器官,在糖尿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即為糖尿病足,此并發癥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最終被截肢的一個主要因素,為改善臨床中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糖尿病足患者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紅光治療儀治療[6,7]。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在治療中應用到了一種特定材料,用其對創面進行封閉,并使用負壓做持續性吸引,對創面的快速愈合具有良好的作用,也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8]。近些年來,在治療糖尿病足方面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到光學療法,本研究中使用的紅光治療儀是利用紅外線與紅光對患者病灶深部的組織進行治療,治療靶向明確,紅外線具有較強的輻射力,可較好地達到治療深部組織病變的目的,紅光具有極強的穿透性,對減輕患處感染,促進傷口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紅外線和紅光結合,能夠促進患者組織血液循環,幫助組織再生。經聯合治療,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足背動脈血流速度、ABI、潰瘍面分泌物細菌培養陰性率、換藥次數、創面愈合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和紅光治療聯合治療糖尿病足,能促進創面愈合,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效果較好,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