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立生
支氣管哮喘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氣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浸潤,激活T-輔助細胞(Th)2細胞,臨床具體表現為反復喘息、胸悶咳嗽、氣急、呼吸困難等癥狀,與氣流受限有著密切的關聯[1]。該病癥多伴有支氣管痙攣,氣道反應增強,時常在清晨或夜間發作,大多數患者能夠自行緩解,也可通過治療減輕癥狀。針對該疾病的治療,傳統多選用支氣管擴張劑緩解支氣管痙攣,但效果有限,未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2]。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屬于復合型吸入劑藥物,具有較強的抗炎和緩解痙攣的作用[3]。因此,本研究對4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實行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探究該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3月~2020年4月于本院就診的9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26∶22;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7.50±8.43)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1.00±3.33)年。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25∶23;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6.50±8.40)歲;病程3~22年,平均病程(12.50±3.3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無糖皮質激素藥物禁忌證;符合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并疾病;存在呼吸道感染。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治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葛蘭素史克集團公司,注冊證號H20130190)吸入,250 μg/次,2次/d;二羥丙茶堿片(商品名:喘定片,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294)口服,1片/次,3次/d,堅持治療2個月。
1.2.2 觀察組 患者實施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法國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注冊證號 H20150324)吸入治療。1吸(沙美特羅50 μg:羅氟替卡松250 μg)/次,2次/d,堅持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肺功能指標(FEV1、PEF、FVC)、癥狀緩解指標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PEF和FVC。②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哮喘癥狀和哮鳴音完全消除,FEV1增加幅度>35%;好轉:患者的哮喘癥狀得到緩解,哮鳴音則消失,FEV1增加幅度≤35%;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哮鳴音和肺功能均未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癥狀緩解指標包括咳嗽次數、喘息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及哮喘發作次數。③不良反應包括咽部不適、聲音嘶啞以及皮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EV1、PEF和FVC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46/48),高于對照組的83.33%(40/4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緩解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咳嗽次數、哮喘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喘息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n(%)]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緩解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緩解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25%,其中,咽部不適、聲音嘶啞以及皮疹各1例;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0%,其中,咽部不適4例,聲音嘶啞3例,皮疹5例。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中,支氣管哮喘屬于常見且多發的一種慢性炎癥疾病,發病率高,具有氣流阻塞及氣道炎癥等特征,病因尚未明確,但主要可能跟遺傳、環境有關。該病多是在慢性氣道炎癥的作用下,致使患者出現喘息、氣急、咳嗽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現象,且容易反復發作,若不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治療,病情可能逐漸發展成肺氣腫等其他病癥,嚴重者甚至死亡,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4]。
臨床治療該病主要是以抑制氣道炎癥、緩和平滑肌痙攣為目的,因病情程度不同,可將其分成急性、慢性和緩解期,而病情階段不同,治療會有所不同[5]。急性發作期主要需短時間內控制并緩解氣道痙攣現象,改善低氧血癥,消除氣道內水腫,恢復生理功能,臨床常采用吸入β2受體激動劑和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待急性癥狀得到緩解后,需長期予以控制從而防止再次發作,吸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首要選擇[6]。慢性和緩解期病癥的治療原則類似,均以控制為主。
相比常規藥物治療中采用激素聯合霧化吸入的方式,雖能改善癥狀,有一定的抗炎效果,但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繼而使得遠期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正確控制支氣管哮喘成為治療的關鍵[7]。
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是沙美特羅和丙酸氟替卡松的一種復方藥劑。沙美特羅作為一種新型的支氣管擴張藥物,選擇性強,同β2腎上腺受體直接作用,激活細胞內腺苷酸活化酶,進而將其轉化環磷酸腺苷,增強其濃度,從而減少鈣離子的濃度,達到擴張支氣管平滑肌,緩解支氣管痙攣,控制哮喘的目的[8],具有作用持續時間長、耐受性好、外作用小等優勢,對哮喘夜間發作或是持續治療均有顯著效果[9]。丙酸氟替卡松則屬于糖皮質激素的一種,該藥物通過吸入治療,藥效發揮到最大,充分抑制肥大細胞釋放和氣道高反應,產生較強的抗炎效果,促進黏液纖毛功能得到恢復,氣道通暢正常,減少哮喘癥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EV1、PEF和FVC分別為(1.53±0.22)L、(278.62±82.93)L/min、(2.71±0.21)L,均高于對照組的(1.42±0.19)L、(244.37±79.54)L/min、(2.62±0.13)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46/48),高于對照組的83.33%(40/4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咳嗽次數、哮喘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喘息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支氣管哮喘實施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療效確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