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主要以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癥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來說,糖尿病是引起患者腎動脈、腎小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患者泌尿系統發生感染、出現造影劑性腎病的主要原因,嚴重者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發病率主要占糖尿病患者的20%~30%[1,2]。部分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血糖過高造成微循環失調,導致早期腎臟微小血管基底膜增生、微血栓沉積及循環功能障礙等。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會出現高血壓等癥狀,由于腎功能障礙和高血壓同時出現會加快腎臟的衰竭,導致糖尿病腎病進展到終末期。因此,應用有效的治療措施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特別重要,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旦出現癥狀應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免影響患者的腎功能,為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而羥苯磺酸鈣是一種新型的血管保護劑,能夠降低血漿粘度,阻礙血小板聚集,從而防止血栓形成,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管壁的韌性,糾正血漿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改善淋巴回流,減少和消除水腫情況[3,4]。本文對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羥苯磺酸鈣聯合氯沙坦鉀片治療,同時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臨床治療效果、血壓情況、空腹血糖值以及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比較,并展開一系列討論與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內分泌科收治的90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研究,依據隨機分組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其中實驗組男15例、女30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5.32±6.5)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8.5±3.6)年。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6.35±6.8)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9.3±3.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加入此次研究中;②均符合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③沒有其他精神系統疾病。排除標準:①未經倫理委員會批準;②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③對羥苯磺酸鈣及氯沙坦鉀片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降糖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為患者配置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同時對患者的血糖進行嚴格監測并記錄。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服用羥苯磺酸鈣膠囊治療,3次/d,大約0.5 g/次,連續服用2個月作為1個療程。對照組患者在實驗組的基礎上聯合氯沙坦鉀片治療,服用50 mg/次,1次/d,連續治療2個月作為1個療程,醫護人員在治療期間應嚴格把控患者的飲食,禁止患者對糖分的攝入,日常水果可以食用火龍果、香蕉、紅棗等。同時,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50~60 ml/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24 h尿微量蛋白降低幅度在40%以上或恢復正常,腎功能結果恢復正常;有效:24 h尿微量蛋白不足40%,腎功能結果無異常;無效:以上指標均為達到標準,會向惡化發展。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②對兩組患者的血壓進行評估,正常范圍:DBP<85 mm Hg,SBP<130 mm Hg,MAP=(SBP+2×DBP)/3,正常值為80~100 mm Hg。③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進行評估,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圍為3.9~6.1 mmol/L,評估標準為越接近正常值,說明臨床治療效果越顯著,反之,說明治療效果越差。④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評估標準為不良反應發生率越低,說明治療效果越顯著;反之,說明治療效果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10例,面部潮紅5例,視物模糊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2%;對照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4例,面部潮紅例數3例,視物模糊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021,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6%明顯高于實驗組的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血壓及空腹血糖比較 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SBP、DBP、MAP均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血壓及空腹血糖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壓及空腹血糖比較()
注:與實驗組比較,aP<0.05
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因素,經過臨床大量研究數據均表明嚴格控制高血糖能夠降低糖尿病性腎病的發生。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變,生活水平都在發生著變化,飲食結構也逐漸發生著改變,從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所以,糖尿病患者人數也在不斷升高[5]。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的代謝系統疾病,病程較長且不能痊愈,極易出現一些其他的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中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在我國,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腎病的幾率是在不斷上升的。據了解,糖尿病腎病可能是導致患者出現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各種腎小球腎炎外,糖尿病腎病是影響患者腎臟的最主要原因。因為糖尿病腎病是一種相對復雜的代謝系統疾病,如果病情到達到終末期腎臟病的程度,可能會更加嚴重,相對其他腎臟疾病來說,終末期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困難,對患者的腎臟功能及血壓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也為腎臟血流情況帶來嚴重的影響。羥苯磺酸鈣膠囊對于治療糖尿病腎病來說,具有調節微血管壁生理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滲透性,同時也會相對減少阻力,從而可以進一步對患者的血漿粘稠度起到一個良好的調節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漿粘稠度。而氯沙坦鉀片作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能夠擴張腎小球血管,從而改善腎臟血流情況,減少蛋白尿[6]。本文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17.8%低于實驗組的4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5.6%明顯高于實驗組的7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SBP、DBP、MAP均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用羥苯磺酸鈣膠囊聯合氯沙坦鉀片進行治療后,能整體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舒張壓、收縮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不良反應,從而促進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值得被醫護人員進一步推廣與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