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劉寒梅,馬亞,張琴,馬雪萍,趙晶晶,蔣姣姣,施慧
1.昆明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紅河州滇南中心醫院)檢驗科,云南個舊 661000;2.昆明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紅河州滇南中心醫院)婦科,云南個舊 661000;3.昆明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紅河州滇南中心醫院)病理科,云南個舊 661000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發病的早期缺乏特殊性,因此,在患者確診時已經步入中期或晚期, 它是由宮頸上皮內瘤變 (cervical in 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逐步發展、演化而成的[2]。研究表明[3]:CIN 及宮頸癌的發生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續感染有密切的關系,宮頸癌患者化療能夠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但缺乏公認的化療標準。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4]:人體感染HPV 后,病毒癌基因E6、E7 所產生的E6/E7 mRNA 能夠促進CIN 甚至宮頸癌的發生與發展。 因此,該研究旨在探討HPVDNA 、HPV E6/E7 mRNA 檢測在宮頸癌篩早期篩查與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并方便選取了2018 年6 月—2020年4 月在該院進行宮頸疾病篩查的受試者180 名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進行宮頸疾病篩查的受試者180名,平均年齡(42.5±10.2)歲,患者有明顯臨床癥狀(如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異常、接觸性出血,不同程度的宮頸糜爛等)。 排除子宮切除、宮頸手術或盆腔放射治療史;合并其他系統腫瘤;取材前陰道用藥或行陰道沖洗;妊娠期。 所有受試者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在對該研究知情的基礎上,簽署知情同意承諾書后,同時進行HPV-DAN、HPVHPV E6/E7mRNA 及TCT 檢測。 該研究已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1 宮頸脫落細胞的采集 宮頸脫落細胞標本通過有經驗的臨床醫師進行采集。 將宮頸刷緊貼宮頸口黏膜,再沿順時針方向將宮頸刷旋轉6~8 圈, 將宮頸刷放入細胞保存液中充分漂洗, 裝入專用收集瓶內, 旋緊瓶蓋,做好唯一標識后,放置4℃冰箱保存待檢。
1.2.2 液基細胞學檢測 由經驗豐富的病理檢驗醫師采用宮頸癌篩查的 “金標準”——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進行病理學檢測,使用陰道細胞學的分類及報告細則(the bethesda system,TBS)將研究對象分為: 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細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or malignancy,NILM)、未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ASC-US)、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鱗癌(squamous cells cancer,SCC)5 組。
1.2.3 HPV-DNA 的檢測 試劑采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5 種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核酸試劑盒,操作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
1.2.4 HPV E6/E7mRNA 檢測 試劑采用河南科蒂亞(新鄉) 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人乳頭瘤病毒E6/E7mRNA 檢測試劑盒。 操作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Mcnemar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TCT 檢測結果, 將180 名受試者分為NILM、ASC-US、LSIL、HSIL 及SCC 5 組,5 組 受 試 者HPVDNA 與HPV E6/E7mRNA 的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

表1 5 組受試者HPV-DNA 與HPV E6/E7mRNA 的檢測結果分析
根據TCT 檢測結果,將LSIL 以上級別的受試者視為宮頸病變陽性, 對HPV-DNA 檢測結果的符合率進行統計分析,見表2

表2 HPV-DNA 檢測結果與TCT 檢測結果的比較
根據TCT 檢測結果,將LSIL 以上級別的受試者視為宮頸病變陽性,對HPV E6/E7mRNA 檢測結果的符合率進行統計分析較,見表3。

表3 HPV E6/E7mRNA 檢測結果與TCT 檢測結果的比較
比較HPV-DNA 與HPV E6/E7mRNA 兩種方法的陽性率、靈敏度、特異性及準確性等性能指標,見表4。

表4 HPV-DNA 與HPV E6/E7mRNA 診斷診斷性能指標比較(%)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99.7%的宮頸癌和HPV 感染有關。 但是,大多數的女性多為一過性感染或能在較短時間內(通常為6~12 個月)被自身免疫系統所清除[6],只有不到10%的感染者會出現HPV 整合到宮頸上皮細胞內,繼而發生CIN 甚至宮頸癌[7]。 研究HPV 感染到CIN 甚至癌變的過程發現[8],HPV 在宿主中的病毒活性、致癌機制與E6、E7 病毒癌基因表達失控大量轉錄E6/E7mRNA 有密切相關性,E6 通過募集E6AP 誘導抑癌蛋白P53 泛素化連接和降解P53 來降低P53 的水平,E7 蛋白具有連接抑癌蛋白pRb 的能力, 其中pRb/E2F復合體的失活可導致包括Ki-67 在內的負責細胞增殖的核蛋白的E2F 目標基因過表達。 除此以外,還可以幫助HPV 病毒以多種方式攻擊主要的細胞通路,為自己創造“后備計劃”,以確保細胞通路不受調控。 其結果是持續感染, 宿主細胞的繁殖和病毒的復制感染鄰近細胞,促進腫瘤的發生。然而,宮頸癌篩查的金標準—TCT檢測只有在宮頸細胞發生CIN 或癌變后才可以檢出[9],且易受到樣本采集、制片、染色及鏡檢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檢測的準確性在31%~78%波動,出現了較高的假陰性率。
該研究數據顯示,180 例研究對象HPV-DNA 檢測的陽性率為47.22%、HPVE6/E7mRNA 檢測的陽性率42.78%。 并根據TCT 檢測結果將分為NILM、ASC-US、LSIL、HSIL 及SCC 5 組中,各組之間兩種方法檢測結果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據TCT 檢測結果,將LSIL 以上級別的受試者視為宮頸病變陽性,表明兩種檢測方法能夠較好區分宮頸是否存在病變 (P<0.05)。 并分別計算出HPV-DNA 檢測的靈敏度(85.71%)、特異性(60.69%)、準確性(65.56%),HPV E6/E7mRNA 檢測的靈敏度(91.42%)、特異性(70.34%)、準確性(74.44%),兩種方法的特異性及準確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李凱[10]在其研究中指出HPV E6/E7mRNA 檢測的特異性71.45%,準確性75.16%,數據較之HPV-DNA 檢測高(P<0.05)。其研究與該研究論證觀點基本一致,均認為人乳頭瘤病毒E6/E7mRNA 檢測對于宮頸癌篩查的價值較高,但存在一定的數據差異,可能和病例數差異相關。
研究結果同時證明兩種方法均能滿足宮頸癌篩查的需求。 但是,這預示著HPVE6/E7mRNA 檢測能更準確地預測CIN 及宮頸癌的發生。
綜上所述,HPVE6/E7 mRAN 檢測在宮頸癌篩查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及準確性, 應當在宮頸癌早期篩查工作中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