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曉博
山東省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內科門診,山東濟南 250000
作為一種比較嚴重的內科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發病初期會出現全身發熱和全身倦怠等臨床表現,有一些患者還會具有惡心嘔吐的癥狀,在病情不斷加重的同時,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浮腫、胸悶和心悸等各種臨床表現,甚至會導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極大[1-2]。 病毒性心肌炎發病急、病情進展快以及病死率高,患者在患病后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救治,很容易導致疾病惡化,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臨床上在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還要做好對患者的護理工作,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3]。 對此,該文方便選擇該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相關病例102 例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并研究了綜合護理干預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質量與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 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每組51 例。 常規組中女21 例,男30 例;年齡最大為55 歲,最小為12 歲,平均年齡(34.2±5.3)歲;病程最大30 d,最小1 d,平均病程(16.1±2.7)d。 綜合組中女22 例,男29 例;年齡最大56 歲,最小13 歲,平均年齡(34.4±5.4)歲;病程最大為29 d,最小為2 d,平均病程(16.5±2.8)d。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了實施組間比較的基礎。
在獲得該單位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 該次研究得以順利展開。 納入標準:①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且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的患者;②具有程度不一的心前區不適、乏力和胸悶等癥狀的患者;③心電圖顯示具有ST 段或者T 段改變的患者;④對該次研究知曉同意,且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確認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病變的患者; ②合并心臟病史或者高血壓病史的患者; ③合并意識障礙或者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常規組予以護理, 主要為用藥指導、病情監測、心電圖監護等常規護理措施[4]。
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綜合組予以護理, 具體護理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 患者在患病后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到患者的依從性,且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 所以必須要充分做好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在正式治療之前,護理人員要將關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及家屬, 使其能夠了解和掌握疾病知識,有助于消除其恐懼心理,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心理,要及時地進行干預,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樹立治療的信心[5]。 ②藥物指導。 護理人員必須要做好對患者的藥物指導,對其用藥情況予以嚴格監督,嚴禁出現隨意增減藥量的情況。 與此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還要將各種藥物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使其掌握應對的方法。 要嚴格控制靜脈輸液的滴注速度,避免出現心力衰竭的情況。一旦發現出現異常情況,必須要及時上報醫生, 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救治措施[6]。③飲食指導。 護理人員要以患者的病情、飲食愛好和習慣等為依據,針對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要讓患者盡可能地食用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 并且保證其腸道的通暢性。④并發癥護理。心律失常是常見的病毒心肌炎并發癥, 在病毒的影響下患者的機體會發生免疫反應,再加上其心肌細胞受到破壞,因此會出現心室擴大和心肌纖維化的問題,最終導致心律失常。 對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密切地監測患者的心電圖, 一旦發現出現異常情況就要及時上報, 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此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還很容易出現心源性休克, 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脈搏血壓情況予以嚴密關注, 如果發現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和血壓降低等臨床表現,就必須要對其實施抗休克處理,并且予以及時上報[7-8]。⑤出院護理。在患者出院時要將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 同時還要將服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及家屬, 嚴禁出現自行減藥或停藥的情況,特別是合并各種并發癥的患者,要嚴格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在護理前后,分別采用SF-36 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評價和比較,患者獲得的分數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高。
對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主要包括并發癥發生率和疾病復發率。
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和比較,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進行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 常規組和綜合組在生活質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綜合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n=51)綜合組(n=51)t 值P 值36.7±4.5 37.1±3.9 0.833>0.05 59.1±4.2 74.6±5.6 3.269<0.05
綜合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n(%)]
綜合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作為一種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彌漫性、 局限性炎癥病變,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危害。現階段臨床上在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時尚沒有特效藥物,大多采用對癥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比如抑制炎癥反應治療、營養心肌治療和抗病毒治療等[9]。 一些患者在治療期間有可能發生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并且因此導致死亡,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必須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保證其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 綜合護理干預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降低死亡風險,進一步地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面對病情,樹立正確的治療心態,并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通過用藥指導確保患者按時按量用藥, 并且密切監測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的各種異常情況, 從而便于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加以處理,確保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10];通過飲食護理能夠保證患者的營養支持,強化其機體免疫力,減少刺激性食物對其胃腸道的損害,防止出現胃腸道不適等情況;通過并發癥護理能夠便于及時了解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處理,防止各種不良事件;出院指導可以確保患者能夠遵循醫囑服用藥物, 防止出現擅自停藥的情況,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11]。
在該次研究中,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常規組予以護理,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綜合組予以護理,結果顯示,護理后綜合組的生活質量評分(74.6±5.6)分明顯高于常規組(59.1±4.2)分;綜合組的并發癥發生率1.9%和復發率0.0%均明顯低于常規組17.6%、15.7%; 綜合組的護理滿意度(98.0%)均明顯高于常規組80.4%(P<0.05)。 這一研究結果與張玲利等[12]人的文獻報道結果:觀察組總滿意度93.9%高于對照組的73.5%(P<0.05),基本一致, 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并且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 針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能夠改善預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