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珺 龐維榮 梁峰崗 韓藝
摘要:中醫藥自信教育是培養具有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者、創新者、行動者的重要任務,將黨建與中醫藥自信教育、專業建設相融合,對于培養中醫藥專業高度堅守、認同中醫藥文化價值的中醫藥事業接班人有重要意義。而要將中醫藥自信教育融入學生黨建中,必須豐富學生黨支部制度建設,把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學生黨支部的組織建設中;加強網絡陣地建設,主動掌握黨建工作話語權;以黨建促團建;黨建引領學風建設;讓學生黨建進社團,在學生社團中增設中醫藥文化宣講團。同時打造“黨建+醫院”等學生品牌黨建活動品牌,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專業引領作用,以提升學生黨建工作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多維立體的育人體系,以培養合格的中醫藥事業的接班人。
關鍵詞:黨建;中醫藥自信;育人;融合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6-0100-03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重要指示,發表重要論述。李克強總理曾指出,在推進建設健康中國的進程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
中醫藥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建設中醫藥人才、傳播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使命。黨建工作是學校全部工作的思想基礎和根本保證,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對促進和引領專業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中醫藥自信教育是培養具有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者、創新者、行動者的重要任務,是黨建育人的有力抓手,是當代中醫藥大學生的必修課。因此,將黨建與中醫藥自信教育、專業建設相融合,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加強中醫藥自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對于豐富黨建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強力推動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中醫藥文化自信是黨建的重點
(一)中醫藥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包含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健康養生理念和實踐經驗,是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深刻內涵,是用中國辦法和中國方案解決世界醫學難題的厚重基石。而今,中醫藥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國家戰略高度的全面謀劃和系統部署,有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在廣大中醫藥學生中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專業自信,更是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的新篇章。
(二)中醫藥文化自信是立德樹人的要求
中醫藥文化是影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了中國人民特有的品質,深深影響著當代國人的精神世界。高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要培養知識積累、文化傳承的人。新時代高等教育始終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要把徳放在首位,要始終以德化人、以德育人。作為中醫藥院校,中醫藥文化自信是德的重要內涵,德不僅是品德,更是醫德,是中醫藥學子對中醫藥的專業堅守,對中醫藥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同,對從事中醫藥事業發展前途的堅定信心。
國務院辦公廳在發展意見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始終是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主線,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充分推動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引導醫學生將救死扶傷、解除人類之病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和崇高追求。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擁有科學完備的知識體系,又要有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堅定理想信念。學生完成課程學習的目的絕不能是應付考試,不能是抽象空洞的理論框架,而是在實踐中要激活知識、深刻理解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體系,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思想智慧、外化為行動能力,將大學生培養為具備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實踐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在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的理念上下功夫,不應只是理論學習、不能只是宣傳口號,而是要采用多角度、多途徑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發展有形象的認知和具體的設想,把理想信念融化貫通到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2]。
因此,要將中醫藥文化自信納入學生黨建的重點中來,積極尋找探索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與基層黨組織的融合形式,充分發揮好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輻射教育作用,明確學生黨建工作的導向,打造學生黨建活動品牌,提升廣大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將中醫藥自信教育融入學生黨建中
學生黨建是高校黨建工作的生命單元和神經末梢。在學生黨建中存在著與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不協調的現象,如教育內容較為抽象空洞、教育形式傳統單一、脫離學習實踐和生活實際。因此促進黨建與中醫藥自信教育的深度融合,把黨建工作放到學生的學習工作中思考謀劃,可以豐富黨建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造激情,給黨支部注入持久動力,讓黨支部永葆新鮮活力。
(一)豐富學生黨支部制度建設
1.將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學生黨支部的組織建設中,首先要加強學生黨員的專業自信的思想教育。黨課教育內容要摒棄千篇一律的黨員學習設置,要從生活中發現和挖掘生動素材,把中醫藥自信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精神追求。發揮“三會一課”制度的重要作用,要選好學生支部的帶頭人,創新形式,注重實效。以優秀中醫藥學子的典型事跡、疫情之下彰顯的中醫藥力量、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歷程等為主題召開三會一課,與學生的學習目標結合起來;把中醫藥在實現健康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戰略地位與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結合起來;把經驗化、形象化的事跡故事提升為黨課內容。把中醫藥文化自信程度、對中醫藥事業的堅定信念作為黨員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將中醫藥自信教育融入學生黨建中,就能把專業理想追求與黨的宏偉事業相結合,既從理論層面、也從感性的經驗層面結合起來,在踐行上提供大學生可操作的指南。
2.要加強網絡陣地建設,主動掌握黨建工作話語權。推進黨課形式從講臺向新媒體網絡改變。利用黨建新媒體平臺如智慧強國、三晉先鋒、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實現學生黨建信息推送常態化,重點推送中醫藥國家發展戰略、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的發展歷程、中醫藥名家大家、中醫藥優秀黨員事跡、先進學生黨支部等各個領域信息,彌補傳統學習的不足,擴大黨課覆蓋面,保證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增強學生黨建工作的存在感與影響力。
(二)以黨建促團建
學生黨員在學校和班級中都是骨干力量,肩負著幫助和管理廣大團員的義務,是溝通師生的重要橋梁,也是輻射黨性教育的重要支點。學生支部要建立完善的帶班黨員制度,選派優秀學生黨員代表深入新生班級中,就專業課程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學業生涯規劃做專題交流,讓新生在大學伊始就樹立起對專業的認知和熱愛。學生黨員真正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作用,將黨的聲音和溫暖傳向廣大團員,傾聽廣大青年呼聲,把握團員的思想脈搏和風尚,幫助團員朝著有專業理想、有過硬本領、有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的方向發展,吸引又紅又專的先進青年加入黨組織中。
(三)黨建引領學風建設
黨建是學風建設的精神引領,學風建設是黨建的重要保障。學生黨員是學生學習的領頭雁,胸懷中醫藥自信才能激發學習熱情和潛力,才能有鉆研的勁頭,優異的成績能讓學生體會到專業自信的力量。學生在哪兒,學生黨建工作就在哪兒,要無時不在和無處不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學生宿舍是學生的主要活躍場所,也是學生黨建的薄弱環節。學霸寢室集體保研的案例近來在大學生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由此可見室友之間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學生黨員要保持優異的專業課成績,在寢室內發揮領頭羊作用,所在寢室要在公寓內亮明身份,做出表率,通過宿舍讀書角、拉幫結對學習互助學習等方法在宿舍內形成良好的學風氛圍,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四)學生黨建進社團
社團組織是學生擴展視野、學習中醫藥傳統文化和技術、促進學風和校風建設的重要環節。目前,多數學生參加社團組織的目的都是為了加學分,社團成員思想不統一,社團舉辦活動動力不足,很多學生未能真正參與到其中,未能體會到中醫藥傳統治療手段的精妙之處。在社聯學生組織中增設臨時黨支部,把握各個學生社團對學生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的思想動態,健全社團組織建設和運行機制,吸納思想積極上進、專業技術過關、表現卓越的社團成員加入黨組織,成為大學生發展培養入黨的新形式。在學生社團中增設中醫藥文化宣講團,選拔文化修養高、理論功底扎實的學生加入,填補理論型學生社團的空白。學生黨建進社團,擴大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讓學生黨建有了外循壞的影響力,在校園內形成提高理論功底、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塑造思想、堅定信念的新氛圍[3]。
三、打造學生品牌黨建活動
促進學生黨員活動與中醫藥自信教育的深度融合要以專業特色為切入點,打造具有學校和專業特色的品牌黨建活動。充分應用黨建品牌的示范優勢,深化黨建工作的影響力,更加發揮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起到中醫藥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領和凝聚作用[4]。
學院黨委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加強頂層設計,緊密結合學校中醫藥自信教育的濃郁氛圍,充分考慮支部學生黨員的中藥學學科專業定位[5],凝練出了具有學校特點和學科特點的品牌黨建活動,即“黨建+N”。具體為“黨建+醫院”:帶領支部黨員走進醫院,了解最普通患者的用藥需求、用藥疑問,提供健康咨詢服務;“黨建+社區”帶領支部黨員走進社區,了解最普通老百姓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程度,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宣教和普及;“黨建+中小學”帶領支部黨員走進中小學校園,用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向中小學生宣傳中醫藥文化;“黨建+敬老院”帶領支部黨員走進敬老院,因老年人群體對中醫藥的熱愛和信服程度較高,開展中醫藥文化小課堂。
學生黨員通過向任課教師咨詢、向臨床中醫大夫請教、查閱相關書籍等方法,能夠鞏固和轉化理論知識;受眾在聽取中醫藥文化知識的講解后所流露出的信服感、以及不斷追問的舉動,又能增強學生黨員為中醫藥創新發展做貢獻的信心和信念。這是把解決思想問題和教學科研、學習等實際問題生動地結合了起來,在學思踐悟中培養了中醫藥文化自信,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貫穿于教育、教學、科研工作中,將中醫藥事業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等內容融入其中。充分發揮品牌黨建活動的影響里體現了學生黨建工作顯隱結合的維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工作時代感和實效性[6]。
四、發揮專業教師黨員的作用
專業教師黨員是高校科研教學力量的骨干,是落實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主力軍,對學生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和專業信心有著較大的影響力,是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強化劑。要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就要加強專業教師黨員的育人作用。目前高校黨建教師黨員活動與學生黨員活動聯系不密切。日常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授課為主,小部分學生跟隨教師開展課題設計,也是以課題學業指導為主。教師對學生在專業自信、職業規劃指導、理想信念方面指引作用較少。學生黨支部通常由輔導員擔任支部書記,部分輔導員教育背景為思政教育、師范類、藝術類,在學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方面上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較弱。研究表明,當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有前瞻性的認識、了解,對就業和職業發展有規劃,則會更加愿意從事本領域行業[7]。影響中醫藥學生就業的主觀因素為專業信心不足,表現為現代化研究技術和手段有限、中藥創新發展和產業化難度較大;客觀因素為薪資收入、城市等級、辦公環境舒適程度,導致畢業生自身定位不準確、就業方向單一。因此讓黨性修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專業型教師參與到黨建育人中來,把中醫藥自信態度、中醫藥文化認同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認同和接受中醫藥專業知識,把理論知識的認知轉化為信念和信仰追求。
結語
以黨建為載體,以中醫藥自信教育為連接點,融合專業教育,以培育新時代的中醫藥事業的建設者為目標,環環相扣貫通、齊頭并進,齊力構建育人體系,能摒棄千篇一律的學生黨員教育模式,實現百花綻放的教育效果。在推進黨建與中醫藥自信教育、專業建設的充分結合、互促共贏模式過程中,確定黨建工作在耦合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學生黨建工作的成效,打造多維立體的育人的工作體系,達到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為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中醫藥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軍,段志光,劉星,等.大學新生中醫藥文化自信集中教育探究[J].醫學教育管理,2019(6).
[2]王靜.論文化自信教育對高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專業自信培養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9).
[3]汪元平,張思芊.理論型學生社團促進黨建工作的模式探索及效益分析——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先鋒社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5(16).
[4]朱峻霄,馬德運,楊子岐,等.品牌理念在高校黨建工作建設中的融入[J].教育教學論壇,2020(30).
[5]姜琦,王興銘,張偉琦.載體創新助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提升的探索與實踐——以長春中醫藥大學基層黨建工作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6]張培佳.高校學生黨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模式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20(3).
[7]王昕紅,張林,楊雪燕,等.工科高年級大學生專業堅持意向及影響因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作者簡介:白珺(1992—),女,漢族,山西榆次人,山西中醫藥大學中藥與食品工程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政教育。
龐維榮(1974—),女,漢族,山西鄉寧人,山西中醫藥大學中藥與食品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
梁峰崗(1977—),男,漢族,山西文水人,山西中醫藥大學中藥與食品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
韓藝(1992—),女,漢族,山西忻州人,山西中醫藥大學中藥與食品工程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政教育。
(責任編輯:董惠安)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創新能力培育計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8PY-2-03)、2020年度科技創新能力培育計劃黨建研究(中醫藥自信教育專題)資助項目(編號:2020PY-DJ-0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