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娜 董良快 趙揚帆

作者簡介:步娜(1978-),碩士研究生,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卷煙營銷及創新、企業管理、隊伍建設、國際貿易等;董良快(1971-),碩士,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趙揚帆(1974-),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
摘 要:建設創新型基層組織是煙草商業企業保持肌體活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在對創新型組織內涵、特征進行闡述、對美國三位教授提出的創新型組織3P框架簡要介紹的基礎上,基于煙草商業基層組織現狀和業務實際,構建了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的4P模型,并從People-聚集創新型人才、Process-建立鼓勵創新的流程、Philosophy-秉持有利創新的理念、Place-打造眾創空間聚集創新型人才四個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議,以為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價值共創;基層服務站;效能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32
面對日益嚴峻的控煙形勢,創新已成為我國煙草行業商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而提升基層組織的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基層組織以支持企業創新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更成為煙草商業企業保持肌體活力、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1 創新型組織
1.1 創新型組織的界定
任何企業或市場組織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都離不開一項核心能力——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彼得·德魯克在談到創新型組織時認為創新型組織就是把創新精神制度化而培養出一種群體化的創新習慣的組織。不同領域、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創新型組織作為一個團隊來開展創新,即把幾個或者一群人組織起來開展持續而有建設性、創新性的活動,并使“變革”成為“規范”。
立足我國煙草行業發展現狀以及煙草商業企業實際,筆者認為,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就是在煙草商業企業縣級局(營銷部)及其以下組織(如基層服務站)中,通過調整基層組織內部成員以及單元的行動方式和彼此之間的互動方式,使之具有足夠的多樣性并能夠按照市場環境變化的需要生成相應的知識、技術、工藝基因鏈條,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等創新活動,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環境適應力以及目標達成率的組織。
創新型組織要實現效能最大化,就必須授權全體成員進行創新,因為創新的立足點之一就是“集思廣益”,即需要每個成員都能夠帶來新思想、發揮創造力,讓每個員工都要注意,學習、配合、努力把創新思想付諸實踐,不論創新思想來自于何處。
1.2 創新型組織的特征
關于創新型組織的特征,吳慈生等國內學者總結了創新型組織具有組織員工的冒險精神、組織具有清晰的目標、組織領導者具有創新激情等十個方面的特點;Christiansen在他的著作中從戰略、目標、組織結構等方面比較了創新成功的組織與不成功的組織的區別。
筆者認為,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組織去中心化。不盲目崇拜企業領導權威、專業技術權威,創新不是由少數“聰明人”決定組織的創新性,而是組織結構的支持和關系的結果,是組織內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由此組織高層、主管不必在擬定策略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只需要扮演溝通、協調與激勵的角色,比如處理因策略選擇所造成的各種可能資源調配矛盾等。
二是處于復雜且動態變化的環境中。組織總是處于變化、轉換、調整之中,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不應因煙草行業的專賣管理體制而固步自封,應不斷與宏觀、微觀環境進行物質、信息、能量的交換,根據卷煙消費需求的變化對相關產品、服務及技術持續更新,堅持正確的創新活動方向。
三是基層自發性的學習力量。例如,某個工作小組或個人在某種機會下,創造出自己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提升工具或者改進了自己所在工作流程環節的工藝,并對組織活動產生了影響甚至在組織中引領風潮,乃至影響到管理階層,從而由下而上地形成一種策略。
2 創新型組織的3P與4P框架
2.1 創新型組織的3P框架
關于創新型組織的建設,不同的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論,其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教授、美國楊百翰大學杰夫·戴爾教授、歐洲工商管理學院赫爾·葛瑞格森教授提出的創新型組織的3P(People,Process,Philosophy)框架是近年來比較有影響力的理論。
三位教授對全球多個頂級創新團隊和組織開展歷時八年的研究,出版了《創新者的基因》一書,并揭示了企業持續創新的三個重要元素——人才、流程、理念。具體來說,創新組織會積極招攬并有效組織創新型人才(包括善于發現的人才和善于實現的人才),建立鼓勵創新的流程(促進員工形成有利創新的行為模式),秉持有利創新的理念(鼓勵所有人創新、創造創新文化),這被稱為創新型組織的3P(People,Process,Philosophy)框架。
2.2 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的4P框架
在參考創新型組織3P理論框架的基礎上,筆者結合煙草商業企業基層組織的工作內容特點和實際條件,創新性地提出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建設4P框架,即除了人才、流程、理念,還應加上創新空間(Place)的打造與運作。
創新空間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作為煙草商業企業面向廣大卷煙零售客戶開展服務營銷、市場營銷、品牌營銷的直接承擔者,基層組織肩負著重要的服務管理職能,其創新主要圍繞服務卷煙零售客戶和消費者開展,但目前基層組織存在人員的知識水平相對不高、崗位構成偏一線、人員工作時間分配以市場單獨走訪為主、服務內容因服務對象的不同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等特點。因此基層組織需要為成員創新構建相對獨立的創新空間,便于成員之間交流、學習、實驗或演練,以推動創新活動的開展。
3 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建設4P策略
3.1 People-聚集創新型人才
基層組織要成功創新,既需要以“發現”為動力的人才,也需要以“實現”為動力的人才。杰夫·戴爾等三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創新水平較高的組織的領導人及創新主管都有著突出的發現技能,并具備五項典型的行為模式:關聯、發問、觀察、交際、實驗。此外,這些創新組織更懂得如何戰略性地將這類創新人才與善于實現(即擅長分析、計劃、詳細實施、自律)的人才搭配起來,組建成創新團隊,從而使得創新產出最大化。
煙草商業企業基層組織在組建創新團隊時要優選團隊領隊。首選善于發現、勇于創新之人,能夠審慎地觀察企業內外部環境、市場發展趨勢、企業長短期工作重點,善于溝通與協調,樂于參與不同類型的實踐和實驗,持續、適時、適當地向團隊成員提出引發思考或挑戰現狀的問題。
3.2 Process-建立鼓勵創新的流程
要想建立真正的創新型組織,應使創新滲透到組織所有層級的領導者和員工中去,并使創新成為每個人的職責。因此,企業要思考如何將創新的行為模式融入企業的各個業務環節,將個體的創新能力轉化為組織的整體創新力,這就需要發揮流程的作用,建立創新流程并將其制度化,以幫助組織系統性地形成創新。
杰夫·戴爾等三位教授研究了一些優秀的創新企業是如何將“發問、觀察、交際、實驗”的流程制度化、從而為組織植入創新基因的,這些研究成果可以為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所借鑒、并結合實際情況推廣應用。
發問:建立“5 Why”式問題分析流程,引導員工在遇到新品上市難、品牌動銷慢、終端形象不佳、零售客戶盈利水平不高等新問題的時候,通過層層詢問“為什么”五次以上,以深入分析因果關系,直到找到問題的癥結從而形成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觀察:建立駐店營銷、暗訪、隨訪等觀察零售客戶的特定流程,對零售終端的卷煙消費者體驗進行直接的觀察和記錄,以發現潛在的消費者需求或者零售終端經營技巧的不足,或設法觀察類似行業中領先公司/組織的先進做法。例如,可以通過與電信公司、銀行等組織互派員工觀摩學習的方式,激發基層員工對工作改進的想法。
交際:煙草商業企業基層組織應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交際流程,促進組織內部和外部的知識和信息交換。例如,內部可以依托行業網站、內部辦公網絡、組織微信群、內部刊物等媒介設立促進員工分享想法的流程;對外可以嘗試建立不同的系統性流程,以邀請行業外創新專家講座、觀摩創新基地等方式為人員創新提供創意來源,力求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實驗:創新型基層組織應將創新工具、措施、方法實用化,雖然大部分創新成果不需要如加工制造企業創新一樣做實驗,但是可以將創新成果與營銷實操、卷煙零售客戶服務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檢驗創新成果并加以完善、優化。
“發問、觀察、交際、實驗”既可以在基層組織中分別建立流程,也可以將其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流程,推動創新工作體系化、標準化。
3.3 Philosophy—秉持有利創新的理念
建設煙草商業企業創新型基層組織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形成識才、聚才、育才的創新格局。而創新有失敗的風險,激發并保護基層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一方面需要基層組織建設在煙草商業企業專賣、營銷人員專業技術成長通道的基礎上,不惟學歷、不惟資歷,強化“內部造血”機制,用政策引導和物質、精神激勵,調動基層員工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容錯機制,為創新營造寬松的氛圍,使基層員工敢于創新,從而培養一批貼近市場與客戶、善于解決現實問題、積極通過小改小革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的一線創新隊伍。
3.4 Place—打造眾創空間
煙草商業企業基層組織可以借鑒近年來在全國興起的諸多“創客空間”的做法,因地制宜地打造自己的眾創空間。眾創空間是基層組織將先進技術、經驗、方法和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技能人才組織。創建眾創空間,旨在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一線員工搭建一個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的陣地,發揮作用、展示才能的平臺。
基層組織的眾創空間要有適當面積的固定交流、學習、活動場所,配備必要的專業學習資料、器材工具、信息網絡、實驗儀器等設施和設備,具備工作練兵及模擬體驗功能,能夠連接中國知網等資源庫,實現知識管理;可以展示組織架構、工作制度、工作計劃、創新成果、獲得榮譽、創新風采等內容。與一般的工作場所不同的是,眾創空間應為為員工提供既能頭腦風暴、發明創造,又能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注重個性化、舒適性,營造獨特、溫馨、明快的氛圍。
其成員由基層員工組成,本著開放、共享的原則可以不斷擴大創新團隊輻射范圍,可吸納優秀的卷煙零售客戶加入眾創空間。
眾創空間的經費要列入年度財務預算,專款專用,用于創新活動的開展、接受外部培訓、學習資料購買、設備添置等方面。
參考文獻
[1]PetersT.Getinnovativeorgetdead[J].EngineeringManagementReview,1992,(19):7-14.
[2]許慶瑞,王海威.全員創新的理論來源探究[J].科學學研究,2006,(3):466-469.
[3]汪國銀,楊亞達.論國有企業創新型組織 模式的選擇與構建[J].財政研究,2010,(6)17-19.
[4]杰夫·戴爾,赫爾·葛瑞格森,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創新者的基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35-200.
[5]曹楊,鄒云龍.創新的性質及其組織[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