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凱


摘 要:在數據分析方法中,我們常用到交叉分析和方差分析這兩種常用的分析方法。教學時,通常是先介紹難度適中的交叉分析,再學習理解起來較困難的方差分析。但在實際應用中,教學順序并不一定就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本文用舉例法展示這兩種分析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希望在學習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數據思維方式,更好的利用數據分析為現實業務服務。
關鍵詞:交叉分析;方差分析;顯著性差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69
在數據分析方法中,我們常用到交叉分析和方差分析這兩種常用的分析方法,尤其在教學中,對學生來說,我們往往會先介紹難度適中的交叉分析,再學習理解起來較困難的方差分析。
1 交叉分析和方差分析
交叉分析,用于分析兩個定性變量之間的關系。把統計分析數據制作成二維交叉表格,將具有一定聯系的變量分別設置為行變量和列變量,兩個變量在表格中的交叉結點即為變量值,通過表格體現變量之間的關系。例如性別和購買彩電尺寸之間的關系。
交叉分析法在市場調研項目中應用比較廣泛,它可以讓復雜的數據關系簡單化,對于調研數據的整理比較實用。經常用于市場研究,進行市場機會、市場細分分析等。
方差分析,簡稱ANOVA,主要用于研究定性變量或定序變量與定量變量之間的關系。定量變量是被分析的變量,叫作因變量;定性變量或定序變量是影響因素變量,叫作自變量。影響因素變量的取值被稱為影響因素的水平。方差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想知道當影響因素取不同水平時,因變量是否有顯著差異,顯著性小于0.05,表明存在差異。例如研究性別對彩電品牌是否存在顯著影響。
方差分析法在社會學、經濟學、商業等諸多領域的數量分析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這種從數據差異入手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人們從另一個角度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
2 教學案例分析
在教學中,通過問卷調研,得到彩電用戶偏好分析調研問卷數據,經過清洗、整理,共得到712份有效調研數據。想要分析各類用戶偏好,能夠直接通過交叉分析對比嗎?不能!首先需要做方差分析,檢驗不同用戶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偏好差異,因為只有存在差異,才需要做差異對比。
利用SPSS分析軟件,以性別為自變量,以品牌、價格、外觀、規格、顏色為因變量,先來實施方差分析。選擇菜單,分析-比較均值-單因素ANOVA,在“因變量列表”框中選入以上5個因變量,在“因子”框中選入“性別”,單擊“確定”按鈕,得到輸出結果,如圖1所示。
通過方差分析可知,規格的顯著性0.023小于0.05,表明不同性別的用戶在彩電規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因變量均大于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圍繞自變量“性別”和因變量“規格”展開交叉分析,其余因變量就不用進一步做交叉分析了。
選擇菜單:分析-描述統計-交叉表,性別放入行,規格放入列,單擊“單元格”按鈕,在彈出的“交叉表:單元顯示”對話框中取消選擇默認項“觀察值”,選擇“百分比”中的“行”,即分別以男、女的總人數為基數計算百分比,男、女總人數百分比均為1,具有可比性,單擊“繼續”按鈕,返回到“交叉表”對話框中,單擊“確定”按鈕,得到輸出結果,如圖2所示。
通過交叉分析可知,在購買彩電時,調研樣本的男性(46.6%)、女性(46.4%)都傾向于選擇32-39寸的規格,但相對女性而言,男性更傾向于選擇大尺寸的彩電。這個調研分析的結果對彩電品牌商來說,具有經濟意義,可針對不同性別用戶開展設計、營銷等具體環節。
3 結論
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結合實際,不要拿到問題就按教學實施的難易程度,先交叉分析后再方差分析,這樣就失去了數據分析的意義。我們做數據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更好地用數據來為業務服務,不是機械地照搬書本操作,而是學習,提高用數據做決策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的數據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葉向.統計數據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武松,潘發明.SPSS統計分析大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陳哲.活用數據驅動業務的數據分析實戰[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