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其中就包括教育行業。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教育發展更加具有活力,同時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對重難點的理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應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5-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68
多媒體教學將視頻與音頻相結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重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一)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傳統教育理念相比,新的教學理念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學主要以引導為主,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由于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信息技術引進課堂教學,課堂情境的設置變得更加多樣化。例如,利用多媒體將與教學問題相關的情境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處于具體情境當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然而很多學校沒有很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沒有發揮出其對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應有的提升作用。
(二)不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數學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抽象,而且受以往教學方式的影響,數學的抽象性成為教師和學生難以解決的重難點,不僅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內容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和接受知識時也存在一定的難度。例如,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的初期,由于空間想象力不足,很難理解幾何概念,從而打消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多媒體設備,以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應用中,很多學校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教授更多的知識,對信息技術的利用率不高,也就無法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沒有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結合
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探索問題提供相應條件,幫助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來整理資料、分析問題等,激發了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將數學教材中煩瑣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呈現出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和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出來
與小學和高中數學相比,初中數學的特點在于其過渡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很多內容上,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更加抽象,特別是在初二開設幾何之后,更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才能夠較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而隨著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數學教師可以通過gif動圖和影像等多種方式將較為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種以信息化為抓手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是傳統板書、課本等單一呆板的教學方式難以達到的。
(二)有利于教師制作數學教學課件
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數學教師制作課件的水平,這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實現的。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能夠更方便、更全面地獲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從大量的教學資源中學習和吸收能夠為己所用的教學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學生學習能力制作高質量的課件。這樣制作出來的課件內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將大大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高效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提供了學生與教師的交流渠道
讓師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緊密和高效,是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重要特點之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主要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的時間只是被動地學習和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的交流往往只體現在有限的課堂提問之中。但是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師生之間的距離被拉近,課堂只是教學中的一部分,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多種方式進行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師生不只是隨時對于學習內容進行交流,還可以對教學方式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無障礙溝通,這樣就能夠大大減少因為交流不暢導致的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讓教師和學生的能力都能夠持續提高。
三、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內容
數學知識相對抽象且較為復雜,其中的定義、概念、法則以及多種公式更是晦澀難懂,使得學生害怕學習數學,更別說主動去探討數學的奧秘了。這就使得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教師要合理地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所要講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呈現給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將復雜的公式簡單化。如此,便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師也要通過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師在備課時,應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展開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去探索數學的奧秘。教師應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以及教材知識,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注重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思考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并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從以前的教學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對數學概念、幾何圖形、函數設置等知識點都比較陌生。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的計算公式比較多,并且由于數學本身的抽象性,使學生更加難以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師在講述這些知識點時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越性,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述“函數”的知識點時,如果運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是通過黑板畫出線條的變化趨勢,而學生也只能通過黑板上有限的提示去進行探索,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增加了學習難度。為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以及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信息技術,通過幾何畫板給學生講解相關內容,直觀的教學方式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
(二)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教學情境
科學高效地設置教學情境,是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應用的要求之一。在當前的教學理論中,知識的展現方法對于學生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一定的影響。而信息技術則可以使教學情境的設置更加高效,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尋教學內容中的奧秘。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逐步融合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設置出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并適當運用提問、合作等手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帶著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絕不是最終目的,需要在課堂上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這樣才能記牢相關內容。
(三)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源泉。在新時代,創新型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教師在講授初中數學知識時,應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引入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的先進性、科學性、直觀性、豐富性等優點,對學生的智力進行開發,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教師的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數學公式、概念等,而要引導學生去探索這些知識背后的無限可能性。例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與等腰三角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軸對稱圖形羅列出來,并讓學生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與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學生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以及課件素材庫的輔助下,開展自主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更多時候起到的是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及協助的作用。在該種教學方式下,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出來的結果和答案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進行共同探討,取長補短,充實學生的想法。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對研究和探討的成果進行歸納,形成更加規范和準確的報告。除此之外,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應當自主進行更多的數學知識學習,并且將自己的學習內容整合成文檔或者PPT的形式。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借助多媒體設備講述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報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讓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用好信息技術這一抓手,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同時,要持續學習新技術,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體系,讓整個初中數學教學更加高效,從根本上持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更加順利地構建堅固的數學體系。
參考文獻:
[1]沈文漢.摭談多媒體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與優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
[2]管宜江.初中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2).
[3]劉春滿.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2).
[4]單巨東.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4).
[5]張莉.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9).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