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疾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因手術通常需要切開腹部以暴露臟器,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的恢復[1]。因此,針對患者手術治療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的臨床效果與生活質量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護理模式正逐漸向更人性化方向發展。微信作為當前普及率極高的即時聯絡工具,借助于手機網絡將語音、文字、視頻、圖片等集于一體,為當前手術患者的臨床教育提供了新途徑[2]。隨訪是護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醫療機構管理和良性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但目前國內醫院普遍存在隨訪率低的情況,微信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可提供隨訪平臺的構建,加強醫務人員對患者病情的追蹤,并使患者享受到全方位的優質服務[3]。我們通過分析微信隨訪教育模式在胃腸手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行胃腸道手術的患者86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5~54歲,平均(44.71±3.56)歲,腸梗阻15例,闌尾炎9例,胃腸道穿孔12例,其他7例;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6~54歲,平均(45.02±3.49)歲,腸梗阻14例,闌尾炎10例,胃腸道穿孔13例,其他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及其家屬均詳細了解研究方案,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該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胃腸道手術指征;②對微信軟件操作熟練,確保可隨時聯系;③無溝通交流障礙;④可配合至實驗結束。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未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①由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個人信息的詳實登記,并根據患者病情遵醫囑執行;②責任護士將醫院病房情況以及入院時間告知患者;③確認手術時間,安排患者辦理入院登記手續,將手術相關注意事項進行健康宣教;④監控患者飲食內容與習慣并作出相應指導,針對用藥、不良反應的預防等進行說明。
觀察組則采用以微信為基礎的隨訪教育模式護理。首先,組建微信小組,建立醫患微信群。由主治醫師2名、高年資護士6名利用公眾號、APP、微信小程序等互聯網的形式對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其次,建立患者信息資料庫,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學歷、職業、聯系方式、日常生活習慣以及對自身疾病的認知等;再根據胃腸手術相關護理知識,整理編輯相關宣教資料定期發送,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分別于患者剛入院、術前以及術后恢復等時間點,向患者說明疾病的起因、治療方法、手術方式、術后恢復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對患者自身疾病認識和飲食與生活方式進行指導,輔助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詳細告知術前禁食等注意事項。講解術后進食、基本活動、并發癥以及康復注意事項。出院時,指導患者形成鍛煉身體、規律飲食的良好習慣,告知復查時間與內容。②術前準備。在行手術治療前,囑咐患者清淡飲食,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詳細記錄患者的排便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術前禁食8~12h,灌腸排空腸道,并指導患者進行術前咳嗽練習,根據醫囑留置胃腸減壓管與導尿管。③術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記錄血壓、呼吸、心律等;觀察嘔吐情況,防嗆咳、防誤吸;輔助患者按時翻身,調整舒適的體位,預防壓瘡;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定期發送踝泵訓練圖片,遵醫囑行氣壓治療,保證下肢血流通暢,預防深靜脈血栓。記錄患者術后第一次排氣和排便具體時間,定期觀察切口愈合情況,及時防治并發癥。④疼痛護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和原因,采用心理暗示、注意力轉移等方法緩解患者疼痛。營造舒適輕松的病房環境,輔助音樂療法。如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則適當給予藥物止痛治療。⑤飲食干預。患者排氣后給予少部分流質飲食,待胃腸道適應后逐步向半流質、軟質以及普通飲食過渡,避免辛辣生冷刺激食物,注意營養補充,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腸道負荷過重。⑥運動指導。待患者病情平穩時,指導其適當進行肢體伸展、屈曲訓練,同時配合呼吸訓練,防止牽拉傷口。制定由簡單至復雜的運動方案,根據患者耐受和康復情況適當增加時間與強度,確保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促使患者盡快康復。⑦使用微信。微信組成員每周于朋友圈推送健康內容,參考不同患者臨床資料詳細分析,制定個體化宣教內容并單獨推送給患者,主要為根據患者飲食、心理精神狀態、用藥情況、手術內容以及并發癥等情況進行個體化針對性教育和心理輔導;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疑惑及時解答;定期與患者互動,加強醫患溝通;對患者反饋意見做好詳細的記錄。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記錄兩組患者第一次排氣、排便、腸鳴音恢復以及下床時間,并進行對比。
1.3.2 依從性和滿意度 根據本院自制調查問卷量表對所有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的依從性以及滿意度進行調查。依從性量表內容包括飲食合理性、用藥規范性、運動適度性、心理健康性以及微信使用學習能力5個項目,每個項目有6個問題,各問題均分4個等級進行評分,3分為完全做到,2分為基本做到,1分為偶爾做到,0分為未做到,每個項目共18分,得分≥12分即為依從性良好,各項依從度=依從例數/總例數×100%;滿意度量表共計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比較滿意,>80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即為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3.3 并發癥 記錄患者手術治療期間至治療后3個月出現并發癥的情況,如感染、傷口撕裂、粘連性腸梗阻、腸漏等,總發生率=出現并發癥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資料t檢驗;P<0.05 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中,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h,±s)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h,±s)
組別例數 第一次排氣 第一次排便 腸鳴音恢復 下床活動觀察組 43 17.04±3.01 47.49±5.84 28.68±2.57 36.66±3.49對照組 43 27.12±2.33 56.68±6.73 35.14±3.01 49.27±4.88 t 17.365 6.763 10.703 13.7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依從性和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在飲食合理性、用藥規范性、運動適度性、心理健康性、微信學習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3 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和滿意度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胃腸道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發病率高,且在胃腸道手術治療過程中,常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疾病恢復造成嚴重干擾,需要足夠的重視,合理有效的護理防治措施必不可少。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微信搭載智能手機已成為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通訊軟件,是當前醫療行業健康宣教過程中重要的信息工具[4]。研究調查表明,規范合理的健康教育搭載有效且及時的信息平臺可明顯提高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5]。周慧敏等[6]通過對298例乳腺癌術后患者護理研究發現,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情恢復。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微信軟件向患者實時推送有關于胃腸道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醒,患者在不影響個人生活的前提下可隨時查閱相關內容,包括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多種豐富的形式,更利于患者充分吸收知識,進而達到引導正確行為的目的。經治療,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普遍優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可能為以微信為基礎的隨訪教育策略在傳統護理模式基礎上,可使患者得到高水平、全方位且無縫隙銜接的專業護理,護理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得到充分保障。患者在微信的健康宣教活動作用下,關于自身疾病相關知識認知提高,更易有主動積極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7,8]。
隨訪教育策略在心理護理方面,通過給予患者心理輔導,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使患者更加樂觀、積極地面對手術;在生理護理方面,關注患者疼痛癥狀,積極采用各種措施減輕疼痛,通過良好的疼痛護理使患者手術相關治療開展更加順利;與此同時,通過健康宣教的加強,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更加深入,配合度更高;在患者手術結束后,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積極預防,同時指導患者加強適度的運動鍛煉,促進恢復;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給予健康飲食的指導,為身體恢復提供充足的營養。通過以上綜合干預措施,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可更加迅速,對于改善預后有積極的作用[9,10]。Melissa 等[11]通過對行胃腸手術患者三年的追蹤隨訪發現,隨訪教育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恢復,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飲食普遍更加合理,用藥更加規范,有著良好的運動習慣、健康的心理,微信學習能力較對照組更強,且普遍有著更高的滿意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微信為基礎的隨訪教育策略以其良好的互動性和監督功能,使患者對于胃腸道相關護理知識接受程度提高,同時在微信推動健康知識的同時,患者也可隨時接受解釋、答疑、安慰和疏導等工作,對其心態的改善和社交能力的恢復有著重要幫助[12]。微信平臺的交流使醫院的護理服務工作滲透于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實時交流,患者可得到專業性指導意見和個體化的治療措施,患者在接受人性化隨訪服務的同時,依從性和滿意度可進一步提高[13]。
通過建立實施、長期且超前的術前相關溝通機制,患者可對疾病發展過程、護理注意事項等全面了解,醫護人員可針對患者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講解,并通過反復強調使患者記憶進一步加深,進而應用于自身疾病的治療中;結合患者的個人信息和需求,醫護人員在充分了解患者情況的基礎上可制定針對性強的護理治療方案,提前判斷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做好預案;微信傳播具有及時、快速、廣泛且操作容易的特點,在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中有著重要作用,即便患者未曾正式辦理入院手續,醫護人員也可通過微信平臺預先干預[14,15]。傳統護理模式因溝通方式受限,對患者術前的干預和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具體,無法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時有效預防。因此,以微信為基礎的隨訪教育策略的護理模式對于改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過微信為基礎的隨訪教育模式,使胃腸手術患者的護理方案更加具體,患者通過豐富多樣的健康教育內容宣教,不良生活習慣得以改善,可一定程度上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改善醫患關系[16,17]。
綜上所述,以微信為基礎的隨訪教育策略可有效改善胃腸手術患者臨床療效,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