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迪,劉俊嬌,劉越澤
1.山西醫科大學,山西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3.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隨著新醫改的持續深入,政府和公眾越來越重視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并將其視為醫院生存的基石,其中醫療設備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醫療設備使用安全管理是當前醫院發展面臨的問題,迫切需要建立醫療設備使用安全評價體系[1-2]。本研究旨在構建醫療設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用以指導醫院設備管理及醫院內部自評,同時也可用于第三方評價,以不斷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1.1 專家遴選標準 ①長期從事衛生事業管理或衛生事業教育工作;②長期從事醫療設備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經驗;③對本項目有興趣,愿意促進醫療設備管理評價體系建設。最終遴選咨詢專家29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以PubMed、萬方、中國知網等數據庫為資料基本來源,在查閱醫療設備管理指標體系建立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參考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國際標準,以ISO9001?2015 為模板來構建專門用于評價醫療設備管理能力的指標體系。本研究共構建一級評價指標7 個、二級指標24 個。
1.2.2 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主要是通過對專家的咨詢獲得專家對建立醫療設備管理評價體系的意見和建議。首先擬定醫院醫療設備管理指標體系初步框架,以此提出專家調查問卷。為了讓專家了解問卷,同時提供課題來源、研究目的、研究期限、問卷填寫方法等相關材料[3-4]。第1 輪向各位專家現場發放調查問卷,請專家按要求完成問卷,對返回的問卷進行歸納綜合,定量統計分析。第2 輪采用電子郵件方式發送給相關專家,在分析、整理第1 輪專家咨詢結果的基礎上,請專家再次對各指標條目進行重要性打分。以Likert 5 級評分法按重要性依序分5 個層級評分。要求專家根據每項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并請專家在開放欄對指標條目提出修改意見[5-7]。共進行了兩輪專家咨詢調研,對回收問卷進行分析、總結,建立最終指標體系。
1.2.3 信效度分析 用分半信度和內部信度法對指標體系進行評價。以克朗巴赫系數(Cronbach's α)表示內部信度,數值為0~1,值越大表明內部一致性越好[8]。采用表面效度、內容效度和維度相關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效度。
1.2.4 層次分析法 構造層次結構模型、判斷矩陣,以均方差確定兩個指標的重要性Saaty 標度。其中任意兩個指標重要性均值的差值為d。若d 為0,標度即為1;若d 為0.25~0.50,標度取3;若d 為0.75~1.00,標度取5;若d 為1.25~1.50,標度取7;d 大于1.75,標度取9;若差值為兩相鄰判斷的中值,則標度為2,4,6,8,據此構造判斷矩陣,進而計算各指標的權重[9-10]。依據判斷矩陣,求出特征向量,并將其歸一化,得到各指標權重分配得分,隨后進行一致性檢驗,以驗證所獲指標權重值的科學性。一致性指標用CI 來表示,CI≤0.10時,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結果較好,即計算所得的各項權重值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如若CI>0.10 則表示矩陣不符合一致性條件,需進一步調整和修正。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后,轉換層次單排序結果,則可獲取各指標對總指標體系的組合權重[9-11]。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Excel 2003 軟件處理和分析所獲得的數據。定性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專家基本情況 本研究咨詢的專家共計29 人,其中男20 人,女9 人;學歷:博士4 人,碩士10 人,本科15 人;80% 以上的專家從事本專業工作年限超過20 年;工作地點:24 人在醫院工作,5 人在醫學院校工作;21 人為醫院管理專家,8 人為醫院醫療設備管理專家。
2.2 專家意見可靠性 專家積極程度:第1 輪共發放29 份有效專家問卷,有效率和回收率均為100.0%;第2 輪發放29 份問卷,回收27 份,回收率為93.1%,有效率為100.0%。第1 輪專家咨詢調研結果顯示,專家對本項目熟悉系數為0.71,判斷系數為0.92,權威系數為0.81。
2.3 專家意見集中程度 第1 輪專家咨詢結果顯示,各指標滿分比均大于20%,最小值為106,最大值為123,重要性評分最小值為3.72 分,最大值為4.69 分;第2 輪專家咨詢結果顯示,各指標滿分比大于20%的比例有所增加,最小值為105,最大值為122,重要性均數最小值為3.70 分,最大值為4.70 分。
2.4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兩輪專家咨詢肯德爾協調系數分別為0.234,0.2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專家咨詢一致性分析結果
2.5 專家咨詢結果
2.5.1 第1 輪咨詢結果 一級指標重要性評分最小值為3.72 分,最大值為4.28 分,變異系數最小值為0.12,最大值為0.17;二級指標重要性評分最小值為3.76 分,最大值為4.69 分,變異系數最小值為0.10,最大值為0.16。基于應急管理在醫療設備管理中的重要程度,部分專家提出應加入“設備應急管理”條目,為此專門邀請10 名相關專家開展專家小組討論,一致同意“設備應急管理”應加入本指標體系。
2.5.2 第2 輪咨詢結果 由于第1 輪專家咨詢結果較好,且各個指標條目均無較大爭議,結合專家意見僅增加了1 項指標條目,所以第2 輪專家咨詢側重于考察專家對新增條目的認可程度,即專家對新增條目的重要性打分。第2 輪專家咨詢顯示,新增二級指標及其所在一級指標均數分別為4.48 分和4.30 分,變異系數均為0.11。總結兩輪專家咨詢結果,本研究新增1 項二級指標條目,并最終建立了包含有7 個一級指標、25 個二級指標的醫療設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
2.5.3 信效度檢驗 本研究總指標的分半信度和克朗巴赫系數分別為0.879 和0.787,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6,總分與一級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7。其次,本研究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與層次分析的方法相結合確定各指標權重,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因此,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表面效度與內容效度。
2.6 指標體系權重結果
2.6.1 λmax及一致性結果 一級指標λmax為7.234 6,CI 為0.039 4,CR 為0.029 8,二 級 指 標λmax、CI、CR見表2。

表2 二級指標 λmax 及一致性結果
2.6.2 指標權重及組合權重結果(見表3)

表3 指標體系權重結果
本研究以成熟的ISO9001?2015 版本以及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國內醫療改革的趨勢和方向,借鑒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通過兩輪Delphi 和專家小組討論法對指標進行篩選,確定指標體系,并進行信效度檢驗,再用層次分析法對每個指標的權重進行計算,成功構建了醫療設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本研究所構建的指標體系能夠充分體現現代醫院管理體系的特點,為進一步加強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將進行實際操作方法和評價模型的完善,并進行實證研究,使其能真正運用到醫療設備管理能力的評價中,產生社會效益,更具實用價值。
第一,醫療設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各醫院客觀評價自身設備管理現狀,而且能指導醫院醫療設備管理的提高,并進一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增加醫院的競爭力[12]。第二,醫療設備管理能力評價體系可作為幫助政府或其他第三方組織評價醫院質量管理的參考依據。當前的各項醫院評審標準均為達標性標準,未建立評審達標后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該指標體系也可為政府及第三方組織提供決策參考,進一步建立面對全國的醫院醫療設備管理能力評價標準。該成果的推廣應用有助于持續改進醫院工作質量,建立科學評價的長效機制[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