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云
對中國人來說,巴基斯坦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提起“巴鐵”,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巴基斯坦,雖是民間說法,卻足以說明中巴兩國間的深厚情誼。巴基斯坦是第一批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也是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伊斯蘭國家。2015年啟動的“中巴經濟走廊(CPEC)”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行的第一個國家級大規模投資項目,彰顯了中巴傳統友誼,更將兩國的親密關系升級為“全天候”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即便如此,對于巴基斯坦這位“鐵哥們”,恐怕真正了解的中國人并不多。
巴基斯坦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古至今都是各種文明交匯、碰撞、融合的地方,歷史文化遺產極為豐富:巴基斯坦西北部代表犍陀羅文明的塔克西拉古城遺址,印度河流域代表古印度文明的摩亨佐·達羅考古遺跡與哈拉帕文明遺址,還有遍布全國代表伊斯蘭文明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眾多伊斯蘭文化遺址等,都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文化符號,正因如此,這個年輕的國家其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若想領略其獨特魅力,感受別樣風情,應該始于有著“巴基斯坦靈魂”之稱的文化古都拉合爾(Lahore),這里自古就是富庶繁華之地,豐富的文化財富與厚重的歷史底蘊使拉合爾之美,古樸,深沉,和諧……
著名巴基斯坦裔作家莫辛·哈米德在他的小說《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中借助主人公昌蓋茲之口這樣介紹拉合爾:“我是從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拉合爾來的,那里是旁遮普省歷史悠久的首府,人口幾乎跟紐約一樣多。那里是一片沖積平原,歷史上曾先后遭受過雅利安人、蒙古人和英國人的侵略。”寥寥幾筆,拉合爾的地理位置、前世今生、城市規模及影響力就交代得清清楚楚,城市的樣貌躍然紙上。
小說中提到的旁遮普省是巴基斯坦第一經濟強省,由于是巴基斯坦最發達的省份,這里人口密度居全國之首,是巴基斯坦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省。作為省會,拉合爾是旁遮普第一大城市,是卡拉奇之后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旁遮普”源自波斯語,意為“五河之地”,巴基斯坦第一大河印度河及其4條支流貫穿旁遮普省,沖積形成了旁遮普平原,屬于印度河平原的一部分,由于土地肥沃,這里自古農業就很發達,被稱為巴基斯坦的糧倉。拉合爾位于其中一條支流拉維河的沖積平原上,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里一直是經濟繁榮,商業發達,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如小說所述,拉合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追根溯源,其始建時間大致是公元1世紀末,距今有2000年的歷史。循著小說的線索,可以閱見拉合爾大致的歷史變遷——旁遮普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被多個帝國和外族入侵和統治。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此后,旁遮普地區又先后被波斯人、希臘人、阿富汗人、突厥人、蒙古人、錫克人等占領。通過兩次錫克戰爭,在1849年,旁遮普成了英國人的殖民地。1947年印巴分治后,穆斯林占多數的西旁遮普并入巴基斯坦,成為今天的旁遮普省。在歷史的風云變幻和朝代的頻繁更迭中,拉合爾的城市歷史也隨著旁遮普的興衰沉浮不斷演進發展著。7世紀,中國高僧玄奘西行曾路過拉合爾,并對這個繁榮市鎮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歷史上,拉合爾一直是旁遮普地區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并成為伽色尼王朝和莫臥兒帝國的都城,后又進入錫克帝國的版圖。1846年第一次錫克戰爭后,拉合爾淪陷,被英國人占領。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后,拉合爾成為旁遮普省省會。掙脫了長期動蕩的泥潭,拉合爾開始了復興和重建,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恢復了活力的文化古都今日已成為巴基斯坦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一。

拉合爾地處富饒的平原,城北有拉維河潺潺流過,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有著“花園城市”的美稱,在美麗的公園和古老的庭園漫步,綠樹相伴,繁花相依,使人心生愉悅,但拉合爾真正的美不在于此,它的歷史,它的建筑,還有它的文化,才是這座古城特有的精神氣質。眾多富麗堂皇的古老建筑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彌漫著濃濃煙火味兒的喧鬧街市保持著千年古城的旺盛活力,古老韻味與市井之俗雜糅交織,使拉合爾有著別樣的美。
伊斯蘭教在8世紀進入到今巴基斯坦地區,伽色尼王朝時,伊斯蘭教在次大陸西北部得到傳播,隨后在德里蘇丹國時期,其影響擴展至整個次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這一過程中,拉合爾發展成為次大陸的伊斯蘭教文化中心,到了偉大的莫臥兒王朝時期,拉合爾作為帝都之一,城市的發展達到頂峰,商業繁榮,文化燦爛,現今遺存的大批莫臥兒風格的古建筑便是帝國強盛國力的完美體現。同時,特殊的歷史原因又使這里的文化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不同文明在這里碰撞、融合,和諧共存,只有踏進這座寫滿故事的城市,穿梭于歷史與現實之間,才能感觸到這顆文化心靈的律動……
位于拉合爾老城北郊的拉合爾堡(Lahore Fort)是一座典型的莫臥兒風格的皇家宮苑,占地面積約20公頃,堡內有21處著名的建筑古跡,是莫臥兒文明巔峰時期的經典杰作,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根據現有史料,古堡始建于伽色尼王朝時期,最初只是泥筑的軍事要塞,幾百年后,莫臥兒王朝最偉大的阿克巴大帝(Akbar)將其改建為磚石結構的堡壘,之后,經過歷代莫臥兒皇帝的擴建,堡內增添了宮殿、寺院、花園及亭臺樓閣等,原來樸素的紅砂巖結構的城墻也被華美的白色大理石替代,最終,原本用于軍事防御的古堡被打造成了氣魄宏偉、金碧輝煌的皇家建筑群,這使得拉合爾堡成為巴基斯坦唯一一處反映從11世紀伽色尼王朝到18世紀莫臥兒王朝數百年建筑變遷史的建筑群,具有無可替代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正因如此,拉合爾古堡成了巴基斯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并于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臥兒第五代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的統治時期是拉合爾堡最輝煌的時代,在將城墻換成白色大理石的同時,他還加修了敵樓和碉堡,修繕后的古堡城墻華麗、堅固、氣派。在堡內,沙·賈汗還修建了童話般絢麗的建筑群,包括“四十柱廳”、皇帝寢宮、皇家浴池、戰象坡道、觀景亭臺、珍珠清真寺及大名鼎鼎的鏡宮等。古堡正中央是議政廳,這是一座由四十根圓柱撐起的宮殿,又稱“四十柱廳”,是皇帝辦公、讀書、會見民眾的多功能大廳,是古堡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古堡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在沙·賈汗所建的這些美麗殿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為愛妻泰姬建造的鏡宮(Shish Mahal)。為滿足愛妃夜晚躺在床上就可以欣賞美麗星空的愿望,沙·賈汗下令建造了這樣一座美輪美奐的神奇寢宮,殿墻和地面使用豪華大理石,殿內頂端有穹頂,穹頂和四面墻壁鑲著無數紅、藍、褐色的玻璃鏡片及各色水晶寶石,稍有亮光,這些寶石鏡面便會相互反射,交相輝映,夜晚觀之的確是光彩溢目、燦若星河,可惜的是,泰姬未等到鏡宮完成便因難產死去了,伊人逝去,空余下美麗的鏡宮在寂寥中被無情的歲月奪去風華。泰姬去世后,癡情的沙·賈汗皇帝建造了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印度明珠泰姬陵。
隨著莫臥兒王朝的覆滅,曾經顯赫一時的拉合爾堡逐漸衰敗,經過數百年的風雨滄桑,阿克巴皇帝時期的大部分建筑已經毀壞,其他一些古跡或已不復存在,或已滿目瘡痍,原本瑰麗驚艷的古堡如今已失去了往日的華彩,盡管如此,透過高大巍峨的城墻、滄桑古老的建筑以及歲月斑駁的墻面,還是可以窺探到古堡當年的輝煌與榮耀,莫臥兒建筑的藝術神韻還清晰可見,人在其中,那股濃郁的歷史氣息和曾經動人的浪漫愛情依然會使你怦然心動。

拉合爾有很多漂亮的花園,但最負盛名的是歷史悠久的夏利瑪花園(Shalimar Garden)。花園建成于1642年,正值沙·賈汗皇帝統治的鼎盛期,也是莫臥兒帝國藝術和建筑發展的黃金期。沙·賈汗不僅重新打造了拉合爾堡,也修建了夏利瑪花園這樣的行宮御苑。拉合爾堡以宏偉的建筑為特色,而夏利瑪花園則以廣闊的水上花園而著稱,這兩組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被公認為是莫臥兒燦爛文化的杰出代表,也因此雙雙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夏利瑪花園坐落于拉合爾東北郊,距市中心大約5公里,占地面積16公頃,四周有高墻環繞,園內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石板道路筆直對稱,古樹蔥蘢,芳草萋萋,池塘、湖水、噴泉與之輝映,自然景觀和精美建筑融為一體,典雅和諧,優美怡人。這座水上園林的亮點是大面積的流水設計和園中階梯式的三層平臺結構。園內湖泊分三級由北向南依次下降,由噴水池、水瀑布和眾多噴泉點組成的噴泉系統極具特色,花卉狀的噴頭整齊地排列在寬闊的白色大理石鋪就的觀賞池中及水池四周,噴泉飛灑時,水花激越,浪花翻卷,煞是壯觀,炎炎夏日,水霧撲面,更使人神清氣爽,難怪這里受到當地市民的喜愛,成為拉合爾和巴基斯坦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巴德夏希清真寺(Badshahi Mosque)又稱“皇家清真寺”,與拉合爾堡僅一街之隔,在費薩爾清真寺建成以前,這里曾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清真寺,被譽為全球最美的清真寺之一。巴德夏希清真寺是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時期興建的,距今已300余年,歷史上曾遭到外來入侵者的破壞,1961年經巴基斯坦政府大規模整修,恢復了原有的風貌和神采。
巴德夏希清真寺具有濃厚的波斯和莫臥兒風格,是莫臥兒王朝后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風格簡素,氣勢恢宏。清真寺占地面積約為3萬平方米,由拱門、廣場、禮拜殿三部分組成,主體建筑為禮拜殿。寺門前有開闊的草坪,登上22級臺階就是寺院的拱門,寺院四周是高高的圍廊,圍廊四角有4座高大的宣禮塔,站在塔臺遠眺,市區風景一覽無余。進入拱門是一個巨大的廣場,視野開闊,可供幾萬人同時作禮拜,廣場正中有方形水池,供穆斯林做凈禮用。廣場對面便是雄偉壯麗的禮拜殿,殿頂及兩側有三個大大的圓頂,極為壯觀,大殿外墻和內墻由紅白兩色大理石砌成,均雕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尤其是殿內墻壁和穹頂鐫刻的花紋和涂金粉的《古蘭經》文,雕琢細膩,華美精致。整個清真寺主要使用紅白兩色,形成悅目的對比,充滿了異國情調。寺內還珍藏著大量伊斯蘭珍貴文物,尤其是一部用黃金絲繡成的30卷本的阿拉伯文《古蘭經》,是當今世界唯一的《古蘭經》金線繡本和罕見的藝術珍品。
在兩千年的悠悠歲月中,拉合爾一直扮演著文化中心的角色,這里一直是學者、詩人、藝術家和宗教人士的學習中心。想要全面了解這座偉大古城的悠久歷史,最好的選擇便是拉合爾中央博物館(Lahore Central Museum)。
博物館位于拉合爾市的購物區,與旁遮普大學校園隔街相望,是巴基斯坦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博物館,在英國占領拉合爾期間由英國人拉吉創建。從1864年開始到1887年,博物館幾經輾轉,最終在新建的博物館大樓落成后遷址到現在的地方。華麗宏偉的博物館主樓雖建于英國殖民時期,但其建筑設計主要是莫臥兒風格,同時兼有伊斯蘭和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特征。館內有17 個美術、繪畫和珍寶館,從50萬年前石器時代的原始工具和陶器到現代藝術珍品,館藏豐富精美,很多經典藏品不僅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也見證了拉合爾歷史的源遠流長以及這一地區文化發展的軌跡。這些藏品大致分為佛像、民俗、繪畫、書法、裝飾、服飾、錢幣、武器等系列,展示了印度河文明、犍陀羅佛教藝術、伊斯蘭藝術、現代美術工藝等的突出成就。館內一尊“苦行佛陀像”是拉合爾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巴基斯坦的國寶,這尊雕像展示了釋迦牟尼齋戒期間極度消瘦的樣子,表現了佛陀的睿智和堅毅,佛陀表情安詳,肌肉及服飾線條刻畫唯美細膩,十分逼真,是佛教藝術兼具希臘風格的結晶,可以說代表了犍陀羅藝術的最高水準。拉合爾博物館還有一個展室專門講述現代巴基斯坦的故事,大量珍貴的照片展示了巴基斯坦這個年輕國家誕生的艱辛和曲折。

拉合爾的名勝古跡還有瓦齊爾·汗清真寺、賈汗吉爾王陵、伊克巴爾墓、巴基斯坦獨立紀念塔等等不勝枚舉,每一個都是拉合爾壯闊歷史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座千年古城曲折、復雜的歷史也反映在它的城市結構上。拉合爾北部是舊城,建于莫臥兒統治時期;南部為新城,是英國殖民時代的產物,巴基斯坦獨立后,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新城不斷向外拓展,如今的現代化新城區與老城區和殖民區的風貌迥然不同。老城由紅色磚石的高墻圍繞,有14座城門,城里街道狹窄,混亂擁擠;英殖民區規劃有序,哥特式和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筑與寬闊的林蔭大道相映成趣;拓展的新城區則是一派現代風格。其實,無論是狹窄雜亂的老城,還是欣欣向榮的新區,無論是歷經滄桑的古堡,還是不斷崛起的高樓,所有這一切都是拉合爾最自然的風景,歷史的巔峰與低谷,古城的輝煌與落寞,通通都凝結在拉合爾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之間,古城的包容使這里的一切都顯得和諧自然。走在街頭,不經意間你可能就會發現一個看似普通的小小攤鋪原來已走過百年的歲月,你還會看到汽車、馬車、牛車和各種奇奇怪怪的其他交通工具在街頭招搖駛過,這樣看似無序的混亂,反倒是歲月靜好的注腳,現代化的腳步不會停下,但拉合爾卻保持著它最純樸的樣貌,這才是古城的韻味和魅力所在。被稱為“巴基斯坦靈魂”的拉合爾,不僅僅是因為擁有拉合爾堡這樣具有代表性的古跡,更重要的是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在文化多元與融合方面具有標桿的意義,它是古老又年輕的巴基斯坦最恰切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