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國產品牌也隨之高速增長,以吉利、長城、奇瑞、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已經走出了國產品牌的固有形象,以多款出色的產品證明了中國品牌的實力。
中國汽車市場,起步較晚,但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增量空間,增長迅速,這為汽車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汽車消費群體并不成熟,對產品的需求點也比較簡單,大多數時候還停留在外觀,內飾和空間表現等表層需求。這為汽車廠商做表面功夫走捷徑制造了機會。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其實國家也在積極制定相關的行業法規對汽車制造廠商的產品品質進行把控,但畢竟我們起步較晚,許多相關的規定和標準尚未完全成型。對于汽車制造廠商開始,就需要考驗良心了,是為了迎合市場,制造看起來好的車以快速獲得消費者認可,還是牢牢把控生產制造的關鍵標準,在關鍵問題上不向成本妥協。
舉個例子,汽車發生嚴重碰撞對于大多數車來說都是小概率事件,相信大多數人的安全氣囊都沒有爆開過,但是絕大多數廠商都會為車輛配置安全氣囊,因為關鍵時刻,可以救命。同樣緊急變線并非日常行駛中大概率會遇到的情況,但諸多廠商仍然要保障車輛有較高的車輛操穩性能,同樣也是遇到小概率危險情況的時候,可以通過正確的操作躲避危險。但車輛的操穩如果太強也會影響日常駕駛的舒適性,如果僅僅是為了迎著消費者需求,過度重視舒適性還尚能理解,而有些車企為了趕上市進度而將尚未調試到穩定狀態的車輛匆匆推向市場,就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尤其是車輛被多家媒體測試,在麋鹿測試中出現同側車輪同時離地,在某些極端情況存在側翻風險,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事情發展到這里,正常的廠商應該解決的問題應該是延緩上市,將產品調試完整并致歉,而有些車企竟然用拼湊剪輯的視頻來立證自身車輛是安全可靠的,意力圖改變輿論聲音,拒不認錯。這種做法就是錯上加錯,而更錯的則是,車企高層接受采訪的時候竟然說:中國沒有麋鹿,麋鹿測試是不必要的。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調侃,但涉及安全問題,哪能用調侃的態度面對呢?中國何須有麋鹿,安全早應在心中啊。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一切,車企對待產品的態度,決定了他們對待消費者的態度,可能在某個時間段,取得了短暫的成功,但在錯誤的造車態度之下必將顯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