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耘濤 肖 曉
(天津商業大學管理學院,天津300134)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歷程從外生增長到內生增長方向演進,Lucas把經濟增長的源泉內生化,在經濟增長模型中引入知識和人力資本。其中,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作為人力資本形成的一種重要途徑,可以決定人力資本的存量和質量,因此教育人力資本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因素。教育人力資本開始作為勞動力的替代變量得到重點研究。
近年天津市在京津冀中經濟發展較緩,而各地人才政策競爭激烈,本文采取天津市2000年~2017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為基礎,運用回歸分析測算教育人力資本對天津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天津市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從國外文獻來看,20世紀60年代,經濟學家舒爾茨通過對美國數據實證分析,發現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起著關鍵作用,且貢獻率明顯高于物質資本和勞動等因素[1]。Romer(1986)和Lucas(1988)根據知識溢出模型提出,人力資本投資和知識積累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因素,教育對人力資本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人力資本提升表現出的外部性,在經濟增長方面可有效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形成和使用效率[2][3]。Barro進一步證明,初始人力資本存量通過提升公民教育水平、促進技術進步和擴散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4]。上述學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和觀點都表明:在物質資本存量保持充裕的情況下,人力資本發展水平決定了該區域的經濟競爭力,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理論上得到一致認同。
從國內文獻來看,國內許多學者也對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大多數基于全國范圍或者對于東西部差異比較。觀點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認同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會產生正向的直接獲間接影響的結論。梁瑞雄和唐靖廷(2016),鄧俊榮(2017)等都支持此觀點[5][6]。董志華(2017)發現東西部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差異,在東部人力資“質”的作用力多于“量”,而西部恰好相反[7]。另一類是認為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作用不顯著,經濟增長主要靠物質資本所帶動。張勇(2015)的研究表明人力資本貢獻率遠低于勞動和物質資本貢獻率,但人力資本對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長遠性影響[8]。張亞平(2016)等通過對京津翼地區進行研究,認為人力資本存量肯定會對地區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而且在經濟越發達、物質資本越充裕的地區,其影響作用越顯著[9]。
縱觀相關文獻,對教育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的角度很多,針對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無法直接解釋天津市的具體情況。因此,本文基于天津市2000年~2017年的數據,對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并提出建議。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形式為:
Yt=A(t)KtαLtβ
(1)
其中,Y是總產值,A為技術水平,K代表物質資本,L為勞動力投入,α、β分別表示為物質資本和勞動投入的產出彈性。
隨著新經濟增長理論發展,盧卡斯在C-D函數模型中引入教育人力資本,把教育人力資本內生化并建立有效勞動模型,即教育人力資本(H)代替勞動投入要素(L),模型表示為:
Yt=A(t)KtαHtβeγt
(2)
為方便進行線性回歸,對其左右兩邊同時取對數,得到:
LnYt=lnAt+αlnKt+βlnHt+γt
(3)
其中Yt代表產出(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GDP)、Kt是物質資本存量、Ht為教育人力資本存量;A為技術進步因素;γ是隨機干擾因素項;α、β分別為物質資本存量、教育人力資本存量的產出彈性。
借鑒索洛在1957年提出的經濟增長方程,根據方程(3)推演出經濟增長因素貢獻率一般公式,微分以后得到經濟增長方程如下[10]:
(4)
其中:經濟增長率為(ΔYt)/Yt;物質資本增長率為(ΔKt)/Kt;教育人力資本增長率為(ΔHt)/Ht。α、β分別為物質資本和教育人力資本產出彈性系數,經濟增長率一定的情況下,產出彈性系數越高對經濟的貢獻份額越大。物質資本投入增長占經濟增長率比重為α(ΔKt)/Kt/(ΔYt)/Yt;教育人力資本投入增長占經濟增長率的比重為β(ΔHt)/Ht/(ΔYt)/Yt。
鑒于數據統計的連續性和可得性,本文選擇2000年~2017年為研究時段,使用所有樣本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天津教育年鑒》《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等。在考慮到數據獲得方便性,對選用的變量做出如下說明。
第一,經濟產出指標(Y)。本文選擇排除價格變動后的天津市實際地區生產總值(GDP)作為經濟產出水平指標,避免天津市名義GDP變動對數據分析結果的影響。利用地區生產總值指數(上年=100),以2000年基期進行計算,將原始數據轉換為2000年~2017年的天津市實際GDP。天津市在18年間的經濟一直在快速增長,但整體上天津市經濟增長速率有放慢的態勢。
第二,物質資本存量(K)。關于物質資本存量的測算,本文采用的是Goldsmith在1951年提出的永續盤存法。先確定基準年的物質資本存量,之后按不變價格計算物質資本存量。計算公式如下:
Kt=Kt-1(1-δ)+It/pt
(5)
式中,Kt代表t年的固定資本存量;It代表按當期價格計算的投資額;Pt代表t年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數;δ代表經濟折舊率,根據張軍的研究將天津市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經濟折舊率賦值為9.6%,并以1952年為基期測算的2000年天津物質資本存量作為基年物質資本存量K0[14]。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價格指數也采取張軍的測算方法,投資隱含平減指數用各地區的固定資本投資價格指數來代替,采用公式:
2000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數(上一年=1)=
第三,教育人力資本存量(H)。由于勞動力的跨區流動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能等同于勞動者的教育分布,所以本文以天津市從業人員教育分布來度量教育人力資本。具體采用教育年限法,對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進行五檔分類,即文盲與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對應的受教育年限分別設定為為0年、6年、9年、12年和16年。教育人力資本存量的測量公式為:
(6)
其中,Ht為教育人力資本存量,Lit為t年第i類學歷的從業人員數量,Eit為t年第i類學歷人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通過上述的變量說明以及數據處理,得到2000年~2017年天津市經濟產出、物質資本、教育人力資本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數據,為避免原數據波動和異方差的影響,本文將在不影響各變量之間關系的基礎之上對原有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得到新的數據,根據所建立的天津市經濟增長模型,利用Stata對影響天津市經濟增長的各要素進行回歸分析。得到模型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回歸結果
模型結果如下:lny=0.482lnk+0.442lnh-0.355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首先,模型的可決系數R2和調整后的可決系數R2值,均接近于1,表明模型的擬合優度很好;顯著性p值均小于0.05,說明天津市物質資本和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著;F=4789.54>F=0.05,模型整體的回歸效果顯著。其次,物質資本存量的產出彈性系數α=0.483,表明物質資本每增加一個單位,產出增加0.483個單位;同理,教育人力資本的產出彈性系數β=0.442,表明人力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產出增加0.442個單位。這說明天津市教育人力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大。
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數據是2000-2017年18年的數據,需以2000年為基期,運用幾何平均法算出各個要素的年均增長率,來代表天津市各年份物質資本和教育人力資本的貢獻率。年增長率的計算公式為:
計算得到的天津市各年份影響因素貢獻率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天津市的實際GDP年增長率在2001年~2011年間逐漸上漲,從2012年開始緩慢下降;實際GDP年平均增長率為14.03%;物質資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8.67%,增長速度在18年間呈現整體波動下降趨勢,并大于GDP增長率,說明天津市的經濟表現出一定的資本深化現象;而人力資本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32%,總體為上升的增長趨勢。總體來看,2001年~2017年,教育人力資本對天津市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13.48%,物質資本對河天津市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99.53%。2000年~2017年天津市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物質資本帶動,雖然天津市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低于物質資本,但依然保持總體上升趨勢。這與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高產出彈性極不對稱,如何利用教育人力資本的高產出彈性,以發揮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天津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通過構建經濟增長與物質資本、教育人力資本的數量關系模型,得出以下結論:

表2天津市2000年~2017年各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1)教育人力資本對天津市經濟增長影響呈總體上升趨勢,這一結論對天津市未來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從實證結果來看,教育人力資本對天津市經濟增長的產出彈性為0.442,幾乎與物質資本的產出彈性0.482保持持平狀態,但實際每年貢獻率卻遠遠低于物質資本,這種情況說明理論意義上天津市教育人力資本投入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解釋作用,但實際中目前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還未得到完全開發。因此,天津市政府促進經濟增長要注重教育人力資本的存量的積累,加大政府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2)從2000年~2017年間實證結果表明,天津市的物質資本的年均增長率是教育人力資本的年均增長率的6.63倍,經濟增長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增長方式。為了促進經濟健康快速平穩發展,要改善原有的以物質資本投入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大對教育人力資本投入。同時,注重通過物質資本的投入促進教育人力資本轉化為生產力的效率。
基于實證研究的結論并結合天津市現實情況,為進一步促進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實現教育人力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的之間的良性互動,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教育人力資本積累。首先,增加教育投資。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部分,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拓寬人力資本投資渠道,積極引導社會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加大教育的投入。其次,合理優化和調整教育層次結構。在教育發展中,重點支持義務教育,著力扶持高等教育,鼓勵各種教育方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高水平人才。最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本配置及利用機制,有利于發揮人力資源在經濟增長中的促進作用。
(2)建立良性人才發展模式。首先,完善人才引進計劃。政府應建立一體化的人才政策,持續優化“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海河工匠”建設政策、為天津市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吸引人才,積蓄人才。創新培養模式,整合人才政策系統,促進我市人力資本水平的提高。其次,防止人才浪費與流失。政府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重視人力資本的推動作用,優化人才管理,發揮人才作用,同時為引進的高端人才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最后,激發人口紅利。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深化,我國目前許多低齡老年人“退而不休”,有能力且有意愿繼續發揮剩余社會價值。老齡人口所擁有的人力資本也值得開發利用,因此,政府可以提供適合老年人的崗位,以此來激發老年人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