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燕

1963年出生的宋名周已年近花甲,身殘志堅的他,擺過地攤、收過破爛、養過雞鴨。在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幫助下,宋名周養起了鴿子,從最初的50對到現在100多對。2019年,他靠賣鴿子收入過萬,成功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實現了脫貧致富夢。
宋名周是永修縣后崗村3組人,出生不久便不幸患上了軟骨癥,四肢因病變得畸形,行動不便,雖能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說話卻十分困難。2012年被評定為肢體二級殘疾。2013年開始,他和年邁的母親吳招弟靠低保、養老金維持生活,2014年,母子二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底,母親去世,家里只剩他一個人。
盡管身體行動不便,但宋名周卻非常有志向,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擺脫貧困。這些年來,他在村小旁擺過攤,收過破爛,養過雞鴨,但因身體原因都干得不是很好。九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扶貧工作隊隊員在走訪慰問時發現,宋名周對養鴿子有濃厚興趣,也曾散養過幾對鴿子,具備一定的養鴿技能,也有一定的銷售渠道,但苦于沒有資金修建鴿舍。考慮到養鴿對身體要求不高,比較適合他,市中級人民法院幫助宋名周建起了鴿舍及附屬設施,并買進50對種鴿,開啟了他養鴿致富夢。
為了養好鴿子,他幾乎每天泡在鴿舍里,把鴿舍打理得井井有條,閑暇時還會去村里農家書屋翻閱養鴿書籍、觀看影像資料。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的養殖技術,最初飼養的乳鴿成活率不高,效益也并不好,急得宋名周團團轉。了解到宋名周的窘況,扶貧工作隊專門請來了江西省林科院研究員朱培林、詹佑生等專家,到宋名周家中現場教學,教授宋名周專業養鴿技術。宋名周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勤勞刻苦的他很快就掌握了養鴿的技術,并根據所學知識,不斷改進養殖方法,養殖技術也日益提高。2018年下半年,養鴿有一定的收益后,他順勢擴大了養殖規模,鴿子數量增至100多對。2019年,看到養鴿的收益后,他又進一步擴大養殖。
宋名周知道,他能取得成功全是源于黨的好政策,源于組織和村干部的關懷。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致富之路,用心投入、精心飼養,養的鴿子品質好,售價公道,十里八鄉的村民都來買他的鴿子。就養鴿這一項,他每年收入近萬元,成功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宋名周身殘志堅、養鴿致富的事跡在當地家喻戶曉,其“鴿舍里走出的脫貧致富夢”事跡在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江西日報、九江日報等媒體上報道,被永修縣評為2019年底“十大自主創業標兵”“永修縣十佳最美勵志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