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余干縣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大抓手,立足現有產業布局和稟賦資源優勢,因勢利導,實施產業保險推動、企業能人帶動和消費扶貧撬動“三動”助力產業扶貧,既發展了一批“短平快”的扶貧產業,又實施了一批持續長效的扶貧產業,構建了長短結合的產業扶貧體系,實現了貧困戶都有產業幫扶措施覆蓋。
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的主要做法
一是挖掘資源拉動。利用地處鄱湖之濱水多、田多、荒坡地多資源優勢,在良田和水面大力發展優質稻、芡實種植、大棚蔬菜、稻蝦共作、特種水產和湖面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利用荒坡地大力發展油茶、馬家柚、臍橙、百香果等林果業種植和菌菇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充分挖掘鄱陽湖生態旅游資源,打造大明湖萬畝花海、康山忠義文化園、田園鄱陽湖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景點,讓一部分貧困戶子女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二是企業能人帶動。投入財政資金2814萬元入股鵬輝高科、大明湖國際慢城和中航天信等3家龍頭企業,資產收益帶動2814戶貧困戶增收。在269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和93個非貧困村,從村“兩委”成員、農村黨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業大戶,以及在外創辦企業、務工有意愿回村創業的本土人才中,培育了930名致富帶頭人。通過龍頭企業和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帶領作用,使貧困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信心更足、技術更牢、市場更寬。
三是消費扶貧撬動。積極組織江西明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扶貧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參加各種農產品展銷會,不斷擴大扶貧產品的知名度。構筑農產品“六進”體系,利用專館、專區、專柜的渠道,鼓勵使用工會經費或職工福利費采購扶貧產品。縣領導積極參與“百縣千品消費扶貧”等直播帶貨,扶貧經營主體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線上交易,全方位拓展優質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2020年累計認定扶貧產品290個,采購銷售扶貧農產品近3065萬元。
四是產業保險推動。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縣財政出資購買了菌菇大棚保險、扶貧產業“深扶保”以及小額信貸“扶貧保”,針對菌菇大棚、自主產業以及小額信貸發展產業受自然災害或瘟疫等因素影響造成產業損失進行賠償。2017年以來,已理賠304件次1019萬元,有效降低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使貧困戶發展產業更有底氣、干勁更足。
鞏固拓展產業扶貧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夠強。扶貧產業大多屬傳統種養殖業,規模較小,設施不夠完善,因災害、疫病造成的損失難以防控,抵御洪災、大風、干旱和嚴寒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弱。
二是扶貧產品銷售渠道不通暢。扶貧產品多數沒有特色,市場適銷困難,部分合作社種植的瓜果、蔬菜等農產品出現積壓賣不出去的問題。同時,變幻莫測的市場導致一些合作社普遍面臨農產品過剩的局面。
三是市場風險難以完全有效應對。分散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困難,多數都存在農產品銷售價格不高、渠道不暢的問題。同時,一些產業存在同質化現象,后期各地產品大量上市,銷路難以保證。
四是經營主體帶動作用不明顯。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因種種原因,真正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比較有限,沒有形成規模效應。致富帶頭人牽頭設立的合作社管理存在不規范的情況,經營和財務等方面制度不夠健全。
在銜接鄉村振興中做好產業扶貧的思考
一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在脫貧攻堅過渡期內,用足用好上級統籌整改涉農扶貧資金等各項政策,進一步提高用于產業發展的財政扶貧資金的占比。扶貧資金要重點向產業項目傾斜,用于支持產業發展項目,加大扶持生產、基建、儲存、銷售等環節。通過財政金融支持,扶持壯大扶貧經營主體,實現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和村集體、貧困戶持續增收。挖掘扶貧小額信貸需求,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
二是層層壓實各級主體責任。縣級層面注重做好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培育,明確目標任務,分解量化到鄉到村,推進扶貧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鄉鎮要對扶貧產業情況進行認真分析,認清發展現狀,找準發展短板,定期調度,細化實化具體推進措施,改善扶貧產業發展基礎條件。村級要做好貧困戶的組織引導,及時掌握扶貧產業發展情況,推動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三是加強技術指導風險防范。進一步完善產業技術專家和服務團隊,產業發展“一對一”技術幫扶機制。結合貧困戶需求、意愿和發展實際,開展實用技術與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本地技術人才力量,做好貧困戶“傳幫帶”,提升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和增收能力。依托消費扶貧,發展訂單農業和反租倒包經營模式,建立長期穩定的扶貧產品銷售渠道。用好產業扶貧保和防貧保險政策,防范市場風險。
四是培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引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在當地進一步培養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致富帶頭人,鼓勵企業經營人才下鄉和回鄉,使更多的企業和企業家投入到家鄉的扶貧產業發展之中,吸引外出或在本地打工有所成就者、大學畢業生、退休干部、退伍軍人等本地能人回鄉創業,促進地方扶貧產業發展,實現穩定的收入和可持續發展。
五是強化產業發展組織保障。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是做好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最有力的保障。利用村(社區)兩委換屆的契機,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通過換屆換出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適應鄉村振興需要的好隊伍。在“十四五”脫貧攻堅過渡期內,優化駐村工作隊的人員和職能,繼續發揮其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作用,打造一支永不離開的工作隊。
作者簡介:李才科,余干縣政府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