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廣大扶貧工作隊是行走在廣袤農村大地上忠誠踐諾扶貧事業的排頭兵。他們肩負著扶貧事業的神圣使命,一批批從省里、市里、縣里來的扶貧干部深入偏僻的農村、山區,走田埂、訪農戶、看大棚、坐炕頭,話民生、聊項目,推就業、助搬遷……俯下身子,沉到基層,竭盡全力致力于脫貧攻堅,被當地群眾視為“家里人”,被貧困戶稱為“貼心人”;他們不顧艱辛,披星戴月,攻堅克難,精準施策,扶貧濟困,發展經濟,廣大農村舊貌換新顏,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奔小康。八年扶貧抗“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扶貧攻堅戰中,江西省贛州市水土保持局駐南康區朱坊鄉李姑村扶貧工作隊演繹了一個個精彩感人的扶貧故事。
主動請纓的第一書記
早春三月,春意盎然。江西省“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贛州市南康區朱坊鄉李姑村,遠遠望去,樹木蔥蘢,極目眺望,朗朗晴天,碧空萬里,路兩旁盡是錯落有致的三層嶄新小樓房,紅色的玻璃瓦和潔白的外墻瓷磚在藍天下熠熠生輝。
八年前的李姑村,通往村里的路雜草叢生,雨天泥濘不堪,夏天塵土飛揚,田里長滿了野草,到處都是撂荒的暗淡景象。自從贛州市水土保持局扶貧工作隊來到李姑村后,從此這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
彭旭宇,現任李姑村扶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今年32歲,是一位有著13年黨齡的黨員。大學時期就加入了共產黨的他,一直以來思想要求進步,始終保持心中信仰,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的共產黨人的本色。帶著好奇,我們走進了李姑村。第一次見到彭旭宇,他正在田里幫助貧困戶割禾,見我們到來,他放下手中的活,笑著迎上前來。談話間,我們得知彭旭宇,江西樟樹人,1.75米個頭,皮膚白晢,眉目清秀,人長得很帥,說話細聲細語,慢條斯理,笑起來有些靦腆。2013年他通過江西省公務員考試考入贛州市“特招生”崗位,分配在尋烏縣羅珊鄉人民政府工作。2016年1月通過市委組織部統一分配到贛州市水土保持局工作,現任贛州市水土保持局規劃治理科四級主任科員。2019年3月他主動請纓去南康區朱坊鄉李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因為他有著五年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而且還是水保局治理科的業務骨干。這么年輕的第一書記,竟有如此工作經歷,這是我們來之前沒有想到的,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當我們問起“扶貧工作艱辛,很少回家,家人和孩子理解嗎?”他竟然不好意思地笑道:“我還沒結婚呢。”
記得他剛到李姑村當第一書記時,得知局里駐村工作隊兩名工作隊員沒有車子,去李姑村不方便,他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一輛私家車接送,要知道扶貧工作隊是沒有交通費補助的,為了把扶貧工作做好,他沒有和領導去說明。艱苦的工作條件,他默默地承擔著,有人說彭旭宇是個“不世故”的人,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純凈、純粹、“不世故”的年青人卻在平凡的扶貧事業中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當組織上宣布彭旭宇擔任第一書記后,他挎起行囊,迅速到崗到位,在最短的時間內走訪李姑村,摸清了李姑村各村民小組的地理位置,各村民小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耕地?有多少山地?村集體經濟怎樣?全村114戶貧困戶住在哪?姓什么?家里有多少人?有什么困難?致貧原因是什么?他博學強識,思維敏捷,二個月時間里,他硬是把工作順利銜接上了,從村“兩委”的大小事務到貧困戶家庭狀況等,他都了如指掌。兩年來,上級每次檢查、每次訪談,他都能做到毫無差錯,多次得到區領導的高度評價,成為了朱坊鄉扶貧工作的學習標桿。2019年度考核中,被南康區評為優秀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被評為“好”等次。
扶貧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他既是村里的“掌柜”,又是貧困戶的“家婆”。鄉村會多、申報資料多、匯報材料多,熬夜加班是常態;進村入戶為民解憂難題多、發展產業錢少事多,還要抓黨建,更有村兩委鎖碎細小事務一籮擔,事無巨細,他都躬身必問。他似乎與李姑村結下了緣、扎下了根,每個月都是超過26天工作時間,扶貧攻堅關鍵時期,他甚至幾個月都呆在李姑村。本來他是有女朋友的,由于工作原因,女朋友也離他而去。如今的李姑村脫貧了,步入小康之路,現在大家經常都調侃到:“李姑人民欠彭書記一個女朋友。”
當我們離開李姑村時,村委會謝啟錦書記對我說:“彭旭宇同志很成熟,你可以從他那堅毅臉龐看出,他是一個性格剛強、敬業愛崗的小伙子。敢挑重擔,敢啃硬骨頭,不怕吃苦吃虧,是貧困戶值得信賴的第一書記,要知道在這個物欲橫飛的年代象彭旭宇這樣的年青人是很少了。”
貧困戶心中的貼心人
曾麗軍,贛州市水保局駐南康區朱坊鄉李姑村扶貧工作隊一名駐村女隊員,今年48歲。作為一名女同志,下派常年駐村,確實存在某些不方便,更重要是她小孩正是初中升高中的關鍵時間,而丈夫又是一名獄警,工作性質非常的特殊,小孩根本就沒有人管。同時父母年老體衰,母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年腿痛,父親有腦血栓后遺癥,兩個老人一年要住幾次院。但是人生自古忠孝難兩全,關鍵時候,她沒有埋怨,克服了種種困難,兩年來,她與扶貧工作隊一道走村串戶,奔走在扶貧一線。如今李姑村脫貧了,步入了小康之路,曾麗軍甚感欣慰。她說:“我‘辜負了家庭,但贏得了李姑村貧困戶的信任和擁護。我感到生命里有了扶貧的經歷,我不后悔,我很驕傲。”
王桂英是李姑村貧困戶,丈夫死于癌癥,一年多了她都還沉浸在深深地懷念之中,整天郁郁寡歡,以淚洗面,你若和她交談十句,就有九句關于她老公的事,要不就是講隔壁鄰居誰誰誰的老婆多么有福氣,自己命有多苦。為了盡快讓王桂英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來,曾麗軍耐心、反復安慰她。平時有事沒事都去她家坐坐,聊聊天,見她挖地,就幫她挖地,見她澆菜,就幫她擔水。時不時還打電話督促王桂英的五個女兒輪流探望、開導老母親,五個女兒們在曾麗軍的感召下也都紛紛抽出時間,過來陪老母親。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終于從悲痛中走出來,每逢家中有喜事,她都會喜上眉頭地告訴曾麗軍,“我家外孫女考上了大學”“我家外孫女參加了工作”“哪個外孫很會讀書”,看到她臉上有笑容了,憧憬美好幸福生活心態有變化了,曾麗軍也開心了。為了幫助王桂英家盡快盡早脫貧奔小康,她還常常利用下班空閑時間,主動幫助王桂英開墾荒地,種上玉米、番薯、芋頭、蔬菜,有效地增加了產業收入。王桂英家養殖了幾十只的雞鴨,還有一口魚塘,玉米,番薯可以用來喂魚喂雞鴨,雞鴨糞可以用來肥田,如今她家的農業種養殖已步入良性循環。
產業幫扶的引路人
李姑村長期以來僅靠油茶發展為主,規模也只有600畝,群眾增收渠道單一,產業助推貧困戶脫貧不明顯。扶貧工作隊深知產業扶貧既是促進貧困人口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長期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如何幫助貧困戶發揮產業優勢,盡早盡快脫貧,一直是扶貧工作隊惦記的大事,也是花了他們最多的心思的事。扶貧工作隊一行走村入戶,上山下地,征求貧困群眾產業發展意見,調研產業,分析優勢,針對性地提出了李姑村農業特色產業幫扶脫貧的思路。籌資金、調結構,謀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民增收。駐村工作隊按照“統籌規劃、社會參與、多元投入”的扶貧思路,采取“公司+農戶”的合作型產業扶貧模式,著力打造油茶、蔬菜、四季果園等產業基地。先后成立了南康盈盛油茶專業合作社,擴增油茶種植面積到1100畝;成立了贛州市南康區會康農業專業合作社,開發四季果園210畝;成立了贛州市南康區李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蔬菜大棚基地130畝。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以地入股、基地務工等方式,吸納貧困戶51人,實現貧困戶每年至少增收1萬元,成為貧困農民脫貧增收的主要渠道;李姑村有栽植水稻的傳統,其生產的大米香、口感好,在當地小有“名氣”,但因近年來勞動力外出,大部分耕地均無人耕種或用于種植其它作物,他們充分利用李姑村土地肥沃的優勢,竭力推動水稻種植復耕復產。2020年,工作隊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大村里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發動群眾復耕復產,全村農田做到了“應耕盡耕、應種盡種”,復耕復產又讓李姑村農業重顯綠色發展生機,有效地拓寬了貧困戶增收渠道。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土地資源的價值,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去年疫情剛有所好轉,村委會門前便擠滿了村民,一輛載滿果苗的卡車直奔村委會,只見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爬上卡車,有秩指揮,免費發放贛州市水土保持局贈送的優質楊梅苗。忙碌了整個上午,當全村700余戶農戶,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領完2200株優質楊梅苗時,他們都舒心地笑了。
是啊!那一株株“脫貧苗”“致富苗”承載著農戶太多的希望,也承載著扶貧單位對貧困戶太多的關愛。
村民小組長郭惠禮說:“我是代表崗上組全體農戶來領取楊梅樹種苗的,同時代表村民對市水保局的幫扶表示感謝,有黨的扶貧惠農富農好政策,有幫扶單位和幫扶干部的大力支持,李姑村人民一定會抓住春種的好時機,大力發展產業,早日實現脫貧。”
隨后,他們又組織村干部為貧困戶答疑解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現場講授楊梅種植技術,指導貧困戶如何種植和管護。楊梅產業幫扶進一步激發了貧困戶發展種植業的熱情,也帶動了更多的貧困戶投身產業發展。
建檔立卡貧困戶曾朝林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種植楊梅是引領農村脫貧的好產業。我一定把楊梅種好、管好。”
第一書記彭旭宇說:“下一步,我們將會持續關注楊梅樹的種植和管理工作,盡快請相關專家來李姑村指導楊梅產業發展,確保項目下得去,出得來。力爭通過2-3年的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楊梅采摘鄉村旅游基地,為全村高質量脫貧、鄉村振興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黨建引領的帶頭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承擔著極為關鍵的作用。2016年贛州市水土保持局扶貧工作隊進駐李姑村時,該村是一個有名的基層組織后進村,黨員結構不合理、文化素質偏低、村級集體無收入、民風不淳樸;村委會辦公條件簡陋,村里文化設施缺乏,更談不上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培訓室等,當時的村委會“既無人樂意干事,也無錢能夠辦事”。針對這種狀況,駐村工作隊從抓基層黨建、筑牢村級“堡壘”做起,通過“黨建+”推進脫貧攻堅。2018年村“兩委”換屆,吸納了2名有學歷、高素質的年輕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扭轉了村級班子老齡化、工作能力不強等現象,有效提升了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他們還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對村“兩委”班子和村黨員的學習培訓,鼓勵普通黨員積極參與扶貧工作,建言獻策;動員有專長黨員利用自身優勢,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困難群眾增收致富;駐村工作隊還不斷加強村部建設,積極幫助籌集資金350萬元,新建了一棟總面積7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黨群服務中心、綜治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扶貧工作室、村民理事會、警務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員活動室等一應俱全,同時配套停車場、綠化面積超千平方米,周邊還有2100平方米的運動休閑廣場,新的村級場所成了基層黨組織最主要的活動場所,也極大豐富了群眾休閑娛樂生活。通過抓“三化”建設,李姑村支部戰斗力越來越強了,黨員越來越有凝聚力了,群眾也越來越滿意了,原來的后進村成為了基層黨建先進村。2020年該區在李姑村召開了區、鄉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前來參觀學習的單位和個人絡繹不絕。
為徹底扭轉村“兩委”無錢辦亊的尷尬局面,駐村工作隊還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駐村工作隊四處奔波,籌集30萬元用于支持李姑村安裝30kw光伏發電項目,僅光伏發電一項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3萬元,貧困戶每年可分紅300-500元。2019年,駐村工作隊積極為李姑村爭取扶持村集體經濟資金50萬元;協助朱坊鄉解決農貿市場臟亂差問題,實施農貿市場改造項目,增加攤位租金收入21萬元。同時流轉集體土地150畝、發展優質水稻,抱團投資建設鋼架結構廠房用于出租,預計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可達50萬元左右,成為全鄉第二個達到50萬元經濟收入的村集體。
“脫貧攻堅是向貧困宣戰,我們把老百姓的貧困帽子摘了,這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有幸成為駐村第一書記,投身到脫貧攻堅的工作之中,為這個偉大實踐做點貢獻,覺得人生很有意義。”彭旭宇欣慰地說道。
四面八方的扶貧干部帶著深厚的情感扎根農村,他們就像撒落天空中的星星,閃爍著光和熱,照亮著貧困戶脫貧奔小康之路。他們勤勉敬業,務實重干,夙夜在公,躬身為貧困群眾辦實事,為集體經濟謀發展。駐村以來,李姑村貧困發生率由當初15.34%下降至0%,貧困戶由2015年的114戶412人到現在的全部清零。
作者簡介:溫圣魏,贛州市南康區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