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溪縣150個村,實現村級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上的村達121個,50萬元以上的村20個,100萬元以上的村5個。2020年以來,金溪縣在全縣開展“錦繡金溪、美麗花園”創建工作,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同時,結合各鄉鎮的自身特色和資源稟賦,探索出了“鄉賢領辦、資源入股、村民參股”等村集體經濟多元化投入模式,成立了13個鄉(鎮)辦公司、150個村辦公司;形成了“鄉(鎮)公司+村公司+鄉賢”“龍頭企業+村公司+農戶”“合作社+鄉(鎮)公司+村公司”等多元化發展模式。
“美麗花園”模式,美了環境富了鄉村
“香村”旅游公路將香谷小鎮、冠峰茶園、竹橋古村、大坊荷蘭創意村等景區(景點)串珠成鏈,公路兩側各類鮮花,競相綻放,幽香陣陣,被評為最美旅游公路;左坊鎮客路村、瑯琚鎮霞麓村、琉璃鄉桂家村等村組,蜜柚、櫻花、紫薇花等成片分布,長勢喜人,生機盎然;滸灣鎮中洲村、陳坊積鄉涂坊村、瑯琚鎮棗樹村等處的丘陵山地,一行行、一畦畦迷迭香綿延不絕,空中俯瞰,宛若天然五線譜……
金溪縣把“錦繡金溪、美麗花園”創建工作定位為既有保護鄉愁鄉土的文化功能,又有發展特色產業的經濟功能;既有滿足詩意棲居的生活功能,又有滿足吃住行游購的旅游功能。在全縣全面開展最美鄉鎮、最美村莊、最美岸線、最美通道、最美庭院、最美森林公園等創評行動,精心布局農業特色產業村、旅游休閑產業村和古韻文化特色村。把拆臨拆違與發展產業、提升村莊環境有機融合,先后完成1219個村小組的拆臨拆違,采取“村旁找、路邊拓、村內整”的辦法,整合農村閑置土地達2.6萬余畝。其中,2.2萬畝用于種植櫻花、香樟、迷迭香、吳茱萸等各類經濟作物,預計豐產期年收益可達1.5億元,實現了“四季花不斷、常年果飄香”,既扮靚了鄉村環境,促進了農旅融合,又帶動了農戶就近增收致富。
“農村混改”模式,增了動力添了活力
金溪縣陳坊積鄉高坪村鄉賢樂光華,從事肉牛養殖近二十年,是當地有名的養牛致富能人。2020年,樂光華籌資440萬元領辦金溪犇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引涉農資金、6個村委會存量資產入股和全村17戶脫貧戶惠農信貸通貸款參股等多元化投資共1100萬元,養殖西門塔爾優質肉牛610頭,年利潤預計將突破400余萬元,脫貧戶戶均股金分紅3000元,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在公司年務工收入3萬元。同時,公司引導周邊村民利用丘陵山地和“望天田”,訂單種植肉牛青飼料“皇竹草”,戶均畝增收2000余元。疫情期間,公司采取務工群眾錯時上崗、保持崗位距離等防疫措施,實現了防疫、生產“兩不誤”,村集體經濟收入、村民務工性收入“雙贏”。
金溪犇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只是金溪縣推行“農村混改”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一個實例。近年來,金溪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致富能人在市場、資金、人脈等方面的優勢,邀請鄉賢回鄉領辦鄉(鎮)、村集體經濟公司163家。同時,該縣還整合涉農資金、扶貧資金,并將拆違拆臨、土地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土地,村集體的盤活存量資產等,折算成股金入股鄉(鎮)、村集體經濟公司。2020年,全縣通過推行“農村混改”模式,共“撬動”社會多元化資金10.8億元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激活了農村資源、資產和資金要素,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農戶從鄉(鎮)、村公司獲得股金分紅達3.9億元,村民務工性工資收入達1.6億元。
作者簡介:鄧興東,撫州市金溪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