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近期,全國各省區市銀保監部門陸續披露的2020年不良貸款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銀行業資產質量總體穩健,銀行業信貸風險正加速出清,銀行業資產質量并未出現大面積惡化的現象。
截至3月18日,在已披露不良貸款數據的24個省市區(計劃單列市)中,除天津、重慶及浙江等地不良貸款率同比有所上升以外,其余地區的不良貸款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山東、大連地區不良貸款率降低相比2019年均超過1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疫情,壓降不良貸款率是穩健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在該過程中也需把控好火候,防止過猶不及,造成銀行貸款收緊,進一步影響企業需求及區域經濟發展,同時,也要做好處置過程中大量不良資產交易監管工作,防止產生違規利益輸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甘肅及大連等地不良貸款率仍相對偏高,其中,甘肅省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達到6.74%。
超八成地區不良貸款率走低
公示結果顯示,24個省市區(計劃單列市)中共有20個不良貸款率下降,占比約為83.3%。從下降幅度來看,超過1個百分點的有山東、大連。其中,2020年12月末,山東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713.86億元,較年初減少521.06億元;不良貸款率2.23%,較年初下降1.05個百分點。從一線城市來看,截至2020年末,北京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最低,為0.55%;上海及深圳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9%、1.48%。其中,上海不良貸款率相比2019年降低0.1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壓降約68億元。另外,河北、山西、江蘇、江西等多個省份不良貸款率也有所下降。
處于全國最低水平區間的為北京地區。北京銀保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北京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8.62萬億元,同比增長9.05%;各項貸款余額11.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47%;不良貸款余額633.11億元。2020年處置不良貸款規模比前兩年平均水平增長80%,年末不良率0.55%。北京地方監管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要求一向較嚴。2020年9月30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北京銀保監局關于做好不良資產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京中資銀行業機構以評估借款人自身還款能力作為核心依據,以貸款擔保作為次要依據,真實、準確、及時地反映貸款及其他實質承擔信用風險的資產質量等。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戴國強表示:“不良資產處置是必要的,但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力度的掌控,因為銀行如果過度加強不良處置,會導致銀行收緊放款,滿足不了市場上實體企業需求,進一步會影響當地經濟增長。現在針對疫情影響,主要的政策之一是貸款延期,既減少不良貸款暴露,也給予金融機構緩沖落地,同時給予了企業一定資金活水。”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業內從去年就開始加強銀行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目前的處置規模前所未有,近兩年應該是處置高峰,不良處置可讓銀行壓降風險,夯實經營基礎,推進穩健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需把控好幾個關鍵點,首先,掌控好力度;其次,不良加速處置意味著快刀斬亂麻,促使市場產生大量不良資產交易,這個過程中需做好監管工作,防止演變成利益輸送等違規事件。”
銀行處置不良資產主要通過核銷、與資產管理公司AMC交易、機構整合處理等方式。針對銀行不良處置問題,戴國強指出:“中小行的不良貸款處置途徑及能力較為有限,因為中小行盈利能力相對較差,自我核銷需消耗資本金,自我處置能力不足。”針對于此,某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中小行應重視借助外部的合作,目前不良資產交易門檻正在進一步放低,單戶轉讓可能讓中小行出現更多與AMC開展不良資產交易機會,與之同時,中小行也應該重視通過互聯網司法拍賣平臺處置不良資產。”
甘肅等地不良率仍偏高
經統計,不良資產上升地域包括天津、重慶、浙江等地。
天津銀保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季度末,天津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54217.98億元,負債為51661.4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04%;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天津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為50972.73億元,負債為48640.9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29%。今年2月4日,天津銀保監局在召開的2021年工作會議中稱,2020年處置不良資產約1043億元,完成處置任務的140%。2021年將有序拆解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加強信用風險防控和不良處置。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嚴控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加強突發風險事件防控。
公示數據顯示,甘肅、大連等地不良貸款率仍偏高,其中,截至2020年末,甘肅省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達到6.74%,但甘肅的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分別為1.82%、2.6%、2%。即便如此,甘肅地域不良貸款率仍較2019年有所改善,該地區2019年四季度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7.86%,相比來看,2020年已下降1.12個百分點。某金融業內人士表示:“甘肅資源相對較為匱乏,經濟一直處于排名較低的水平,對于銀行不良有直接影響,另外,整體來看,該地域的金融機構運行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大連市來看,截至2020年12月末,轄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到4.85%,但相比2019年的6.63%已降低1.78個百分點;轄內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為629.42億元,相比年初下降了200.43億元。
一位銀行業相關人士表示:“疫情因素對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比如西北和東北地區的影響更大,區域內企業抗風險能力不足,一旦遇上大風大浪就容易傾覆。另外,近年來一些國股大行相應減少了對于上述部分區域的信貸投放,導致一些僵尸企業‘斷糧,不良風險也會暴露出來。”上述金融業內人士還說:“實際上,除了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更應該關心的是中東部地區的不良貸款水平,對相關風險進行有效防控。”
另外,有媒體梳理了2021年以來10多家中小銀行的定向發行說明書(申報稿)發現,在湖南、廣東等地,多家中小銀行的不良率也超過了7%。“除積累的存量風險之外,2021年新增的不良貸款可能來自延期還本付息資產出現的部分不良,另外,在理財新規過渡期內,表外資產轉到表內資金資產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總體來看,銀行業較為穩定,但中小銀行化解手段缺乏,面臨的壓力比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大。”一位銀行業分析人士稱。
鄭州銀行董事長王天宇稱,應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放寬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化準入標準,推動不良資產證券化發展,進一步修改完善《銀行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實施方案》。建議不良貸款轉讓試點銀行延伸擴展到中小銀行,緩解其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加快資產價值變現;建議允許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消費抵(質)押貸款、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個人貸款批量轉讓,提高不良貸款處置效率,給予中小銀行不良資產處置自主權。
四川天府銀行行長黃毅稱,首先,中小銀行要深入產業端,整合資源、建立平臺,從產業的細分領域提供垂直的金融服務,解決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難題,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其次,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創新手段,讓科技賦能行業發展,利用日趨成熟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技術,提供“非接觸式”金融服務。另外,黃毅表示,地方法人銀行在業務發展上要堅持“穩中求進”“聚焦特色”“強化風控”的原則,不追求業務的高速發展,通過打造特色化實現高質量的穩健發展。做好存量客戶的日常維護和風險監測工作,同時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望迎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后續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攀升已引起監管部門關注。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表示,今年將保持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不減,力度甚至比2020年更大。“疫情發生以后,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不正常的狀態,還款會有困難,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狀況,更沒有能力償還貸款。所以不良貸款上升是必然趨勢。”郭樹清直言,今年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還會增長,甚至會延續到明年,但有信心、有能力把不良資產處置處理好。
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貸款,足額計提撥備,加快處置速度。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強調,下一步將“加大不良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及核銷處置力度”。
為緩釋不良風險,更多不良處置方式正加速落地。年初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開展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
3月1日,工商銀行、平安銀行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下稱“銀登中心”)以公開競價方式成功開展首批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和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業務,3月8日、3月11日,銀登中心又先后發布了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擬對其單戶對公債權項目進行競價轉讓的公告。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不良貸款轉讓取得進展意義深遠,拓寬國內銀行處置不良貸款渠道,有助于提升銀行資產質量、穩定金融體系,但這個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里,銀行仍要根據自身情況,創新工具,多元化方式處置不良貸款。
從目前監管表態來看,繼續加大對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已成定局。業內人士預計,今年不良資產處置將迎來更多政策支持,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獲批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有望進一步擴圍,不良資產的處置渠道和方式也將繼續得到拓寬。
據銀登中心網站顯示,截至3月18日,已有超過10家地方AMC開立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包括國厚資產、廣投資產、北京資產等。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地方AMC的參與拓寬了銀行業不良貸款的處置渠道和方式,對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升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效能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
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劍宇律師認為,監管可能會進一步放寬允許銀行批量對外轉讓的不良資產種類,同時可能會放寬社會中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主體資格限制,可能會有更多專業持牌AMC參與不良資產業務,加大市場的消化能力和整體容量。
此外,廈門國際銀行投行分析員任濤表示,金融監管部門還將進一步拓寬不良資產的處置渠道和方式,如核銷、清收、折價轉讓、重組、抵債、減免、ABS等,渠道也會拓寬至銀登中心、地方AMC、北金所,同時鼓勵跨境不良資產轉讓、引入外資處置機構等,以推動不良資產處置向市場化、法治化方向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對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給予更多支持的同時,監管部門對于違規處置不良資產風險也加大了處罰力度。據銀保監會官網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10家銀行因違規處理不良資產接到罰單,涉及案由包括不良資產虛假出表、利用擔保類表外業務變更延緩風險暴露、違反關聯交易管理規定向關聯人發放貸款形成不良且違規核銷、掩蓋資產質量真實性、違規轉讓不良資產、以續貸形式掩蓋貸款風險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