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旭 寧夏大學
本文以德州市城區普通高中體育高考生學訓現狀作為研究對象,以德州市第一中學、第二中學、實驗中學3 所高中2021年參加高考的體育高考生作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找CNKI 中國知網數據庫,搜集與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的順利開展與撰寫提供理論性指導。
2.訪談法
通過實地走訪來咨詢三所學校的體育高考特長生、文化課教師、體育教師,了解并詢問學訓現狀及問題。
3.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需要,遵循體育科研方法的要求,結合德州市德城區實際情況,設計了有關德州市城區體育高考特長生訓練、學習情況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形式發放問卷120 份,回收120 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15 份,有效回收率95.8%。
4.數理統計法
本文調查問卷中的數據均通過Microsoft Excel2016 進行整理和分析。
5.邏輯分析法
本文主要采用歸納、演繹及因果分析法,對德州市城區體育高考特長生學訓現狀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其學訓矛盾的成因,并探討學訓矛盾的解決策略。
1.體育高考特長生性別情況
德州市城區三所高中體育高考特長生男生人數遠超過女生人數,這可能是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男生相對喜武、女生則善文;再者,男生較女生身體素質更好、耐受能力更強,能吃得了訓練的苦。2.體育高考特長生報考類別情況
表1 顯示,體育普招人數最多為87 人,占總數75.6%,走高水平招生人數最少為12 人,占總數10.4,體育普招是體育高考的主力軍,由于對體育成績的要求較低,存在通過短期的訓練取得滿足體育普招成績要求的可能,但對文化課成績要求較高;而高水平和單招,都要求有運動等級證,這也就意味著體育必須足夠優秀,但其對文化課成績要求相對較低。

表1 體育高考特長生報考類比調查表(N=115)
3.體育高考長生訓練年限情況
德州市城區三所高中,體育高考特長生中訓練年限3-5年人數最多,1-3 年次之,5 年以上人數最少。訓練年限時間不長的同學大多是臨時選擇普通體育高考的方式來增加考取大學的幾率;而那些訓練年限達5 年以上的同學多數已取得運動員等級證,可以通過體育單招和高水平來考取大學;3-5年訓練時長的同學,則以上兩種方式的選擇都有極大的可能性。
1.體育高考特長生的文化成績
經調查發現,德州市城區體育高考特長生的學習情況不理想,成績中下的同學占比較大,這與學生基礎、日常管理等有著密切關系。有些同學文化成績差,通過文化課考取大學無望,選擇參加體育訓練,想以此為跳板來考取大學,但由于訓練成為日常,分散了其精力,反而成績會更差。
2.體育高考特長生的學習興趣
表2 顯示,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生人數最多有41 人,占35.7%,其次是一般,有32 人,占27.8%,再次是非常不感興趣,有28 人,占24.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取得優異成績。

表2 體育高考特長是學習興趣調查表(N=115)
3.體育高考特長生的學習時長
德州市城區體育高考特長生學習時長小于6 小時的人數最多,其次超過8 小時的人數最少。作為一名高考生來說,每天的學習任務量巨大,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長做保障,根本無法完成;而體育高考特長生每天需要拿出一部分時間去訓練,學習時間相應減少,影響了學習效果。
4.體育高考特長生的學習方式
根據調查德州市城區三所高中體育特長生主要有原體育特長生單獨分班學習和中途選擇體考的體育特長生在平行班混合學習的兩種方式。平行班混合學習的好處是,同學成績普遍較好,學習氛圍濃厚,不懂得可以向同學請教,但課程安排相對密集,節奏較快,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對文化成績礎差的體育特長生來說考驗巨大。而單獨分班學習,有利于文化課老師、體育老師協同照顧學習、訓練兩方面,但其課堂效率、學習氛圍則效果較差。所以應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安排管理。
1.體育高考特長生的訓練頻次情況
表3 顯示,每周訓練在1 ~3 次的有9 人占7.8%,每周訓練在4 ~6 次的有17 人占14.6%,每周訓練在7 次及以上的有89 人占89%。由此得知,德州市體育特長生訓練頻次普遍較高,雖然訓練是體育成績的保障,但一周7 次及以上的訓練必然會造成因訓練產生的身體疲勞無法恢復,久而久之不但會造成身體疾病,體育成績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表3 體育高考特長學習訓練頻次調查表(N=115)
2.體育高考特長生的訓練時長情況
調查中發現每天訓練時長1-2 小時的人數最多,其次是2 小時以上的人數。充足的訓練時間是豐富訓練內容和完成訓練任務的必須,這樣體育成績才能得到保持乃至提高。但同時較長的訓練時間既使身體疲勞、消耗精力也占用了部分學習時間、課上精力無法集中,學習成績受到了影響。所以,教練應控制訓練時長,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和任務,靈活變通。
3.體育高考特長生的訓練疲勞程度
調查中發現非常疲勞和比較疲勞的人數為54 和45 人分比占46.8%和38.7%。由此可以知道,學生高強度訓練后是十分疲憊的,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消耗巨大,這時訓練后的充分放松就顯得尤為重要。
體育高考作為升學的一種途徑,與普通高考相比文化成績要求要低,對自身體育成績要求較高。不少學生因為文化成績較差而選擇以此為跳板來考取大學,這部分學生文化成績較其體育生優秀,但體育基礎較差,可能通過短時間的體育訓練也無法達到高考體育成績要求;而訓練時間長、體育成績好的這部分學生文化成績又不理想。因此從實際出發,應優化選材,保證學生質量。
作為一名體育高考特長生,他們身份特殊。從體育生角度來看:他們的一天有早上的晨訓、下午的特訓,無疑占用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同時又身心俱疲;從高考生的角度去看:時間應當是分秒必爭的,晨讀結束后迎來的是上午的正式學習,下午體育生訓練時他們仍在學習,到晚上體育生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在課堂上與睡意斗爭時,他們則是全神貫注的繼續學習著。體育高考特長生們的一天十分的忙碌與緊迫,時間沖突的的卻影響著他們。
當選擇由一名普通學生變成一名體育高考特長生開始,文化課學習與運動訓練就成為了一種顧此失彼的現象。作為一名普通學生,要做的就是每日專心學習,心無旁騖。作為一名體育特長生,在努力完成日常文化課學習的情況下,還要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運動訓練。但在結束運動訓練后,他們并沒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久而久之,其原本的學習成績也出現了下滑現象,可能影響最后的高考,與原目標相背離。
在體育強國的背景下,更需要的是全方面發展的綜合型體育人才。轉變“體育高考生文化成績不重要”的認知,適時實行“雙向培養、共同提高”的發展渠道。同時應根據體育特長生的特殊性:制定校規、班規時,既要嚴格要求其行為標準,也要根據體育生的特殊性靈活變通;同時教練在制定訓練計劃、標準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時間及運動規律、運動負荷強度。
要加大對教師實施崗位培訓,保障教師能夠適時的參加課外進修和專業培訓,還可以對教師實施學歷教育,能夠使其不斷的全方面提升自身執教、教學水平。體育教師可以做到最新的訓練理念,訓練計劃科學化,更好的提高訓練成績;文化課老師則要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給予體育生們學習的關注。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與訓練的方法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做到對切實有效。學習方面:文化課教師要幫助體育高考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體育高考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學習,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成績。訓練方面:體育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訓練計劃和訓練量;同時在進行項目學習和訓練時應豐富訓練方法,避免單調枯燥;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做到持續且系統,能夠不斷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最終學生的訓練成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