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開明
(荊州區中醫醫院,湖北 荊州 434020)
疝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通常是由于組織器官移位、機體組織破損而引起。該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多發,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都有較大的影響[1]。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常規疝修補術治療,但是手術創傷較大,容易增加術后并發癥。同時修補后存在一定張力,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導致患者疾病復發[2]。對此,考慮應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對于治療效果的提高,并發癥及復發率的減少均有良好作用[3]。基于此,本文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疝氣患者112例,研究了無張力補片修補法在疝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疝氣患者11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2例,年齡42~73歲,平均(60.3±2.8)歲,其中46例為腹股溝疝、6例為腹白線疝、4例臍疝;觀察組中男36例、女20例,年齡43~74歲,平均(60.4±2.7)歲,其中44例為腹股溝疝、8例為腹白線疝、4例為臍疝。兩組比較性別、年齡、疝氣類型,均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均符合疝氣的診斷標準,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經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不符合手術指征或合并手術禁忌癥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疝修補術治療。行硬膜外麻醉,在恥骨結節外側做切口,將疝囊游離。在腹直肌后間隙位置放置patch補片,利用cooper韌帶固定下端。將補片周圍固定縫合,切口逐層關閉。
1.2.2 觀察組:觀察組采取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在恥骨結節外側做切口,將腹外斜肌腱膜切開。按照Bassini操作要求,將精索游離,使疝囊充分暴露并游離。使用Mycromesh、Bard補片修補。在恥骨上腹直肌前鞘部位固定圓角,在內環附近固定縫合補片下端。經精索下方使用止血鉗將上尾片拉出,在原位縫合補片上緣,切口逐層關閉。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相關臨床指標,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顯效:癥狀體征消失,切口愈合良好;有效:癥狀體征減輕,切口愈合良好,有輕微疼痛;無效:癥狀體征未緩解,仍有疝囊存在,切口愈合不佳,疼痛明顯。相關臨床指標包括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指標包括血腫、睪丸炎、切口感染、術后牽扯感。復發率隨訪時間為1年。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表示。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75.00%,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觀察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1.31±0.02)d、術后住院時間(4.34±1.37)d,分別短于對照組的(3.43±1.06)d、(7.13±1.48)d,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術后相關指標的比較(±s)
組別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d) 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 1.31±0.02 4.34±1.37對照組 3.43±1.06 7.13±1.48 t 4.582 6.267 P<0.05 <0.05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的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57%、術后1年復發率為3.57%,分別低于對照組的21.43%、17.86%,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的比較[n(%)]
疝氣是一種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因素或腔隙內壓力升高等因素,造成機體某個組織或臟器出現解剖位置異常,進而引起局部性或全身性癥狀[4]。常見的疝氣類型主要有腹股溝疝、股疝、臍疝、切口疝、白線疝等,其中腹股溝疝也分為直疝和斜疝。疝氣可造成患者排尿困難、嘔吐、慢性咳嗽、脫肛、便秘等癥狀,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5]。當前臨床上治療疝氣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手術,但傳統疝修補術對患者創傷較大,且術后張力較大,可能引起各種并發癥,也容易造成疾病復發。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采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能夠有效消除手術后的張力,緩解患者疼痛,減少相關并發癥及復發率。使用的無張力補片,能夠避免術后產生牽拉感,保持修補部位更加穩定[6]。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應當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手術規范流程嚴格遵循,認真做好細節縫合等相關處理,從而降低手術風險,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75.00%,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1.31±0.02)d、術后住院時間(4.34±1.37)d,分別短于對照組的(3.43±1.06)d、(7.13±1.48)d,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57%、術后1年復發率為3.57%,分別低于對照組的21.43%、17.86%,有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在疝氣治療中應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效果更為理想,患者術后恢復更快,術后并發癥和復發率也能明顯降低。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使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疝氣,在很多方面的優勢都非常明顯。疝氣治療中應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手術操作更為簡單,能夠減小對患者組織解剖結構的影響及損傷。患者術后疼痛感較輕,尤其是腹壁牽拉疼痛感能極大緩解。手術后患者恢復時間更短,可快速下床活動,有助于術后各項身體機能的恢復。另外,此種治療方法具有很廣的適用范圍,對于合并前列腺炎、便秘、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也都能夠良好適用。
綜上所述,在疝氣治療中,采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能夠提高治療總有效率,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及復發率,應用效果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