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提出的《綠色協議》所有措施中,還沒有一個像碳邊境調節機制這樣引起廣泛爭議。盡管目前這個機制的詳細內容還沒有公布,但還是讓國外資本增加了對歐盟保護主義的擔憂。
雖然距離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方案正式出臺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但在前些天的歐洲議會上,隨著該方案的部分內容得以陳述,碳邊境調節機制引起廣泛爭議。
歐盟表示,出臺和實施這項機制既關乎歐洲工業的生存發展,也有利于全球碳排放工作。有關企業面對更加嚴格的歐盟氣候標準,不能簡單將其生產轉移到沒有嚴格氣候約束的非歐盟國家。歐盟對于來自氣候目標要求較低國家的進口商品必須征稅,以保證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引起爭議的原因是,歐盟希望通過這個政策促使歐盟的貿易伙伴去降低其產業的碳含量,進而有利于實現歐盟和全球的氣候目標,但是這些貿易伙伴認為歐盟的政策有些過頭了。
同時還認為,歐盟擬推出并實施的這個政策有出于金錢方面的考量。根據該政策,每年將有40億~150億歐元成為歐盟的一項新的收入來源。
歐洲議會表示,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將適用于所有的進口商品。但在初期,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可能只涉及幾個領域,包括發電廠和煉油、水泥、鋼鐵、化工、化肥、造紙、玻璃及鋁業等幾個能源消費密集產業,這些領域和產業的碳排放占比歐盟工業排放的94%。更為關鍵是,碳邊境調節機制的概念正在催生一項改革,即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如何解決碳泄露問題,解決一些目標行業由于可以得到大量免費的碳信用許可,減少和停止將其生產轉移到海外的問題。這樣不僅沒有解決歐盟工業的脫碳問題,而且由于實際的碳排放低于免費收到的碳信用許可還可能形成意外利潤。環境倡議人士指出,在2008—2014年期間,歐盟工業由此形成了超過240億歐元的利潤。
為此,歐盟決定終止免費分配碳信用,取而代之的是公司需要通過拍賣購置碳信用,促使公司去降低碳排放。由于碳排放交易系統規定的幾個領域的進口商品需要支付與國內生產商一樣的碳排放成本,碳泄露風險由此可能得到解決。然而,無論是在歐盟內部,還是在國際27國集團范疇,分歧十分明顯。
部分人士認為,如果逐步終止免費碳信用,特別是碳價在過去幾年已經翻倍并達到40歐元/噸,并在未來持續升高的情景下,這個政策最終將傷害歐盟工業。氣候倡導人士激烈批評了支持繼續免費發放碳信用的決議,認為這樣會給予歐盟工業雙重補貼而失去脫碳動力,同時如此雙重保護也會與WTO規則沖突。歐盟的智庫布魯蓋爾學院認為,一直以來,歐盟提出邊境調節機制的方案內容就與現行WTO規則不相一致。歐盟提出的這個機制如果得以實施,還將面對如何安撫貿易伙伴,避免引起反擊等挑戰。早期的跡象表明,中國的態度是不予以支持,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則表態堅決反對。美國的立場十分重要,正如歐洲議會樂觀地指出,美國新一屆拜登政府支持征收碳調節費和對那些未能履行氣候義務的國家實施進口配額。然而,那些希望美國和歐盟能夠在碳邊境調節機制方面達成一致的人士可能會有所失望,最近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警告說,碳邊境調節機制應該是我們手里的最后一個手段。其潛在意思表明,歐盟目前提出的這個政策方案不宜實施過早。
由于歐盟一直希望在今年7月底之前推出氣候政策修正計劃,碳邊境調節機制是該計劃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目前世界都在關注歐盟。下一步在歐盟領導、歐洲議會和成員國之間的正式談判會格外引人注目。由于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預計在2023年之前投入運行,這些過程可能會被拖延并注定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