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傅向升
大宗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缺乏疊加價格波動,化學品壓力山大。
2020年,全年布倫特原油均價41.74美元/桶,與上年度的64.26美元/桶相比,同比下降35.05%。這是在上年度同比下降9.9%的基礎上再次出現的大幅下降。化工品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6.4%。其中,39種主要無機化工品中年均價格同比下降的有29種,占比達74%;88種主要有機化工品中年均價格同比下降的有70種,占比達79.5%。同時,大宗基礎化工產品過剩,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專用化學品缺乏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2020年,國內國際石化市場原油及主要產品價格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但去年11月開始大部分產品價格回暖、12月繼續走高,當月市場重點監測的39種無機化工產品價格環比上漲的有24種,84種有機化學品價格環比上漲的有68種。
剛剛走過的“十三五”,世界石化產業經歷了一個新的景氣周期,以亞太、北美和海灣為主的三大區域,烯烴、聚烯烴等主要石化產品的產能產量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與重組不斷加快,專用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及其高端纖維與膜材料占比增加,尤其是北美和海灣地區以乙烷、丙烷等輕烴為原料的烯烴增量明顯。而中國憑主要石化產品的增量,成為亞太和世界石化產業的主要貢獻者。
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報告,我國煉油能力由2015年的7.8億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8.9億噸/年,原油加工量由5.22億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6.74億噸/年;聚乙烯產能由2015年的1498萬噸/年增加到2384萬噸/年,產量由138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1906.6萬噸/年;乙二醇產能由2015年的720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1642萬噸/年,產量由46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900萬噸/年;聚丙烯產能由2015年的1964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3278萬噸/年,產量由1579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2625.9萬噸/年;PX產能由2015年的138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2619萬噸/年,產量由915萬噸/年增加到2020年的2000萬噸/年。這樣的快速發展、如此之增量,在我國石化產業歷史上是沒有的,在世界石化產業發展史上也是極其少見的。因此,“十四五”開局的這個基礎和平臺值得關注。
從全球市場供需來看,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乙二醇、丁辛醇、PX幾大產品都處在總產能高于總需求的狀態,大多產品尚在合理范圍內,像丁辛醇的平均開工率只有65.4%,說明產能過剩情況更為嚴重。
2020年1月下旬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國內石化行業一季度生產運行受到嚴重影響,二季度復工復產趨穩、生產逐步恢復,全年主要產品產量都有所增加。2020年,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長3.6%。其中,燒堿同比增長5.7%,乙烯同比增長4.9%,純苯同比增長8.6%,精甲醇同比增長4.7%。合成樹脂同比增長7%。其中,聚乙烯同比增長8.9%,聚丙烯同比增長10.8%,聚氯乙烯同比增長3.3%;合成橡膠同比增長0.5%;合成纖維單體同比增長8.6%。
2020年,主要產品市場消費增量更大。主要化學品消費總量同比增長約4.6%。其中,乙烯同比增長1.7%,純苯同比增長8.8%,甲醇同比增長7.5%,冰醋酸同比增長2.6%,燒堿同比增長5.8%。合成樹脂同比增長8.4%。其中,聚乙烯同比增長10.2%,聚丙烯同比增長13.2%,聚氯乙烯同比增長4.1%,聚苯乙烯同比增長7%;合成橡膠同比增長10%;合成纖維單體同比增長7.2%。
2020年,有不少產品的進口量繼續大幅增加,有機化學品進口量再創新高達到7333.7萬噸,同比增長20.5%;合成樹脂進口量創新高3743.6萬噸,同比增長11.2%。其中,聚乙烯增長11.2%,聚丙烯增長29%,聚氯乙烯增長36.1%,環氧樹脂增長40.2%,聚碳酸酯增長1.9%;合成橡膠進口量增長22.4%;乙二醇進口量增長6%;己內酰胺進口量增長32.5%。從具體產品看,有的是價格因素,很少是產能不足,有的更是因為高端產品缺乏。
今年1月以來,原油和化學品價格成為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布倫特原油均價1月為55.11美元/桶,環比上漲11%;2月為61.91美元/桶,環比上漲12.3%,同比上漲11.7%;3月8日曾短時間升高至71美元/桶,有機構推波助瀾預測三季度將突破80美元/桶。
從主要化學品價格看,1月重點監測的46種無機化工產品同比上漲25種、占比54.3%,環比上漲29種、占比63%;87種有機化學品同比上漲46種、占比52.9%,環比上漲49種、占比56.3%。這是一年多來,首次出現多于50%的無機和有機產品價格同比、環比同時上漲。
2月的上漲更是驚人。無機化工產品中價格同比上漲26種、占比56.5%,環比上漲34種、占比73.9%;有機化學品價格同比上漲55種、占比63.2%,環比上漲64種、占比73.6%。無機化工產品中,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環比增幅最高達到21.4%;有機化學品中,1,4-丁二醇價格環比增幅最大43.3%,同比上漲93.9%。
多種產品價格環比增幅高于20%。如苯類:粗苯、加氫苯、甲苯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6.9%、20.9%、21.2%。丁辛醇類上漲更是驚人:正丁醇價格環比上漲32.2%,同比上漲86.2%;異丁醇價格環比上漲24.8%,同比上漲98%;異辛醇價格環比上漲23.8%,同比上漲111.7%。其他產品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如丙酮環比上漲27.4%,同比上漲54.9%;雙酚A環比上漲42.9%,同比上漲98.4%;醋酸環比上漲23.6%,同比上漲96%;二辛酯環比上漲21.4%,同比上漲64%;聚醚環比上漲12.3%,同比上漲66.7%;聚合MDI環比上漲17.8%,同比上漲63.7%。同比漲幅高于50%的,有14種之多。
2月,化肥價格同比上漲均高于10%。其中,尿素同比上漲27.7%,一銨同比上漲13.6%,二銨同比上漲15.8%。2月,合成樹脂各種類也呈環比同比齊漲。其中,聚氯乙烯環比上漲6.4%,同比上漲12.9%;低壓聚乙烯環比上漲5.5%,同比上漲13.8%;高壓聚乙烯環比上漲4.9%,同比上漲44.6%;聚丙烯環比上漲7.8%,同比上漲17.2%;ABS環比上漲10.1%,同比上漲31.5%;EVA環比上漲2.4%,同比上漲37.6%;聚碳酸酯環比上漲8.5%,同比上漲47.9%;聚甲醛環比上漲9.1%,同比上漲48.6%;尼龍66環比上漲2.3%,同比上漲32.4%;環氧樹脂環比上漲8.6%,同比上漲36.7%。
3月開始,原油和主要化學品價格有所回調。今年剛起步的產品價格,已經成為業內人士最關注的“吸睛點”。這種同步上漲傳遞的正面信息是經濟在回暖。大幅上漲令業界焦慮不失人為炒作的因素,而更令人焦慮的是有些產品產能過剩的狀態下會不會刺激新的投資沖動?可見,今年經濟運行的國際國內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確實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