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雨晨 武 斌 宋怡昕 靳 浩 侯 露 徐 明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山東 東營 25706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自暴發以來,在全國迅速蔓延。工人停工、學生停課,禁止所有人員隨意外出,一切活動都停止進行。2020年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服從國家安排共同對抗嚴重疫情。長時間的封閉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心理狀況,如本該正常社交、如期開學的大學生們不得不長時間待在家中上網課,即便教學質量仍舊很好,但是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長此以往大學生對自己在家中的學習狀況較為擔心,同時所有的外出活動都不能進行,壓力無法排解,使得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本文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與其行為特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歸因,通過數據分析尋找解決當前困境的路徑,便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地開展學習生活。
此次調查對東營部分高校的在校生使用隨機整群采樣法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大學生人格問卷(UPI)、SCL-90抑郁自評量表以及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結果顯示,與正常時期學生測評分數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SCL-90量表總分偏高,且總均分高于全國常模。
受調查學生中男女比例分別為57.67%和42.33%,大一學生占比19.14%,大二學生占比27.78%,大三學生占比35.76%,大四學生占比17.3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獨自在家居住的學生占比8.91%。
根據自主設計的問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調查”結果,對所有涉及的影響因素進行卡方獨立性檢驗。
卡方檢驗作為一種計數資料的假設檢驗方法,主要是比較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率(構成比)以及兩個分類變量的關聯性分析。根本思想在于比較理論頻數和實際頻數的吻合程度或者擬合優度問題。設影響因素為xi=1,2,3,…,另一個因素為X,檢驗X與Y是否相互獨立,若X與Y相互獨立時必有。
將數據代入上述等式中的概率估計出來,當原假設成立的時候應該為:

或者

構造的統計量如下:

若X與Y相互獨立,當趨向于無窮時,統計量收斂于:

本文采用卡方獨立檢驗法[1],所使用的統計量為:

由表1可以得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出現焦慮、躁郁、偏執等心理問題與年級、生活情況關聯不大。與性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是否獨自居住、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和防控情況、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健康情況、學業情況、社會實踐和社會工作情況、家庭經濟情況有顯著性關系。
3.1.1 疫情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加劇態勢。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主要受環境、身體健康狀況以及交流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由此來看,大學生自身、家庭及高校三者需共同努力來確保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表1 樣本數據卡方檢驗分析結果
3.1.2 疫情期間學習情況
調查發現,疫情的出現確實對大學生的學習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學習狀態與以往相比較差。
東營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也同期開展了線上教學調研,大學生對網絡教學效果評價較好,但對自身網絡學習效果評價較差,并且發現影響線上學習積極性的最主要原因是手機和學習環境。廣西師范大學教育教學部也對大學生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狀況做了調研,發現大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學業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無法持續維持學習動機、不懂如何做好學業規劃與管理、不會有效掌握線上學習策略和方法、容易受手機和網絡的影響等[2]。
3.2.1 大學生適應能力較差
大多數大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沒有做好生活規劃,也沒有養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大學生把大量時間用在了手機娛樂上,用戶使用手機進行游戲娛樂的規模極速增長,長時間使用娛樂休閑會使眼睛受到傷害,造成視覺疲勞和斜視線,引起頸椎病和下巴下垂,提高痤瘡和黑斑等發病率;同時也會分散大學生的注意力,導致他們思考能力直線下降,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
3.2.2 大學生家庭關系緊張
疫情期間,大學生的所有生活空間都轉移到家庭,長時間的居家學習產生的負面情緒會在家庭這個狹小的空間不斷摩擦。大學生的正常社交活動無法得到滿足,自己的煩惱面對父母無處發泄,進而父母和孩子內心煩躁,隨著居家學習的時間不斷增長,打游戲和刷視頻使親子關系變得更為緊張。如果父母不能更好地處理好親子關系問題,必然會造成大學生更多的心理負擔[4]。
3.2.3 交流方式的單一
大學生在生活上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社交活動、朋友面對面的交流會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居家生活只能線上交流,長時間有問題的同學無法得到緩解和釋放,心理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2021年疫情常態化,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冠肺炎疫情預防、控制以及研究情況的最新信息,關注專家學者們提供的防范措施和建議,逐步加深了對疫情的了解。通過客觀科學的權威信息來減少心理恐懼感,消除不安全感以及伴隨的躁郁和焦慮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較為穩定的控制后,大學生收到了返校的通知。經調查發現,步入學校的學生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得到了放松,調查數據也顯示他們在學校期間,心理壓力明顯得到釋放。在學校集體學習的氛圍下,學生們注意力比居家學習集中,學習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教師可以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極端情緒并加以開導。學校的各個社團活動也都組織起來,促進同學們之間的交流,不斷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釋放和緩解大學生學習壓力及外界刺激帶來的精神負擔。
幫助學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特征和發展趨勢,以有效進行自我防護,是當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同時,還需要宣講排解方法,調適大學生的關注焦點[5]。
(1)可以通過各種組織宣傳方式,例如網上答題模式讓學生們了解疫情的基本知識、疫情傳播途徑,提高心理素質。
(2)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可以聽音樂、看電影等,以一種放松的方式進行生活,做一些喜歡的事來體驗生活,增加樂趣、平復心情。
(3)通過傾訴的方式尋求幫助。把自己的消極、無助等告訴身邊的人(父母、朋友、老師、同學等),以便得到理解和開導,獲得情感支持。
(4)采取健身鍛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邊跑步邊唱歌還可以增加肺活量、轉移聚焦點、緩解恐慌情緒。
應對突發事件,必須具備危機意識,正確判斷,果斷決策,勇于擔當。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很少有人能沉著冷靜面對,慌亂、錯誤的處理以及不重視,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大學生因心理不成熟,極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突發事件在發生前并非無跡可尋,通常突發事件有一個矛盾累積、激化直至爆發的過程,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了解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常識,可以防患于未然。大學生應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素質,提高應對能力,減少因突發事件對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
(1)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積極參加各組織為大學生開展的線上、線下文體活動,使生活更加充實、更具有活力。
(2)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鼓勵大學生每天運動,減少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進行娛樂的時間,增強體魄的同時,降低大學生沉迷網絡的時間。
(3)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設置類似英語單詞打卡等活動,使大學生每天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找到樂趣,排除心中的焦慮感與孤獨感。
(4)開通心理熱線,學校可以同時開展線上、線下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線上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線下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解答大學生在疫情期間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