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日格圖 包文明
【內容提要】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是新聞媒體的職責、使命、擔當,也是新聞媒體彰顯權威性,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優勢。新聞媒體應圍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做好重大主題報道,發揮好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本文以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為例,分析闡述全媒體時代開展重大主題報道的路徑和意義。
【關鍵詞】融媒體? 主題報道? 路徑? ?四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指示精神,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開展了《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宣傳報道。2020年7月至12月,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組20名記者,分東中西三路,行程2萬公里,走遍全區20個邊境旗市,深入邊境地區采訪廣大干部群眾,創作出260余條有溫度、接地氣的融媒體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了邊境地區涌現出的一大批法治典型人物、法治典型經驗和法治典型事件。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精心確定主題,高效實施策劃
全媒體及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進行互聯網思維創新策劃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在以事實為原則的前提下,在報道內容、報道主題、傳播渠道等多方面進行策劃創新。
(一)重大主題報道的內容是新聞媒體圍繞黨和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中心工作、社會熱點等重要領域開展的宣傳報道
“把內蒙古建成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內蒙古的重大政治任務、戰略定位和剛性使命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疆、內連八省、外接蒙俄,邊境線約4710公里,涉及20個邊境旗市,是祖國北疆重要的安全屏障。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積極合作,開展《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宣傳報道活動,宣傳報道了十八大以來,內蒙古邊境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指示精神,護邊、治邊、管邊、控邊、強邊的新舉措、新經驗、新成就,力求重大主題報道宣傳效果最大化、最優化,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二)重大主題報道的導向是新聞媒體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
《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七五”普法規劃的重要宣傳報道之一。近年來,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蒙古語廣播先后開辦《法治與社會》欄目,舉辦首屆全區大學生蒙古語法治辯論賽、第四屆科爾沁杯法治曲藝大賽和全區公檢法司機關通訊員培訓班等,在法治宣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0年開展的《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活動,堅持正確輿論引導、引領思想,宣傳報道了邊境地區公檢法司機關的普法執法、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多領域的新辦法、新舉措,傳播邊境法治聲音,促進北疆和諧穩定,保障邊境地區繁榮發展,創建祖國北疆安全屏障,營造了良好的法治輿論氛圍。
(三)重大主題報道的策劃是要圍繞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內容進行策劃,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
為了做好這一主題報道,主辦三方有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做好主題報道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確定報道主題,制定了科學可行的報道方案。為報道方案的順利實施,主辦方抽調業務素質較高的采編骨干,成立東中西三路采訪報道組,抓好主題報道采編播的落實。《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策劃注重創新性與真實性相結合,普遍性與典型性相結合,輿論性與實際性相結合,創新節目內容,創新報道形式,創新傳播渠道,達到了價值觀共鳴。
二、突出主題豐富內容,創新傳播路徑
全媒體及融媒體之所以能受到受眾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有創新的形式和內容,能給大眾帶來新鮮感。所以新聞媒體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時,要遵循新媒體規律進行一定的創新,在報道過程中融入創新性的思維。
(一)突出主題,創新融合,傳播要有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① 。重大主題的采訪報道是新聞媒體傳播新聞、引導正確輿論的重要手段,是體現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措施。
新聞媒體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融合,展示主流媒體的品位和魅力,體現主流媒體的深度和高度。②《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突出全媒體及融媒體特色,加大新媒體報道的深度廣度,擴大新聞媒體在新媒體平臺的發布,比如微信、抖音、快手和互聯網等。《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所有作品都力求創新表達,采用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的全景拍攝等新媒體手段,遵循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規律,在采編播發當中,突出受眾的分眾化、差異化、可視化、互動化傳播,在微信、APP平臺擴散,報道有特色、有亮點、有聲勢,擴大了作品的覆蓋面。《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從新聞典型群體、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著手,以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以不同小角度反映報道主題,以小切口突出時代主題。在4710公里的邊境線上深入采訪,用真情采寫了一批接地氣、有溫度的新聞作品,制作了獨家音視頻產品、系列原創策劃等多類型產品。
(二)突出廣播特色,挖掘典型,講述經典法治故事,彰顯聲音魅力
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是新聞媒體強化輿論導向、引領價值取向的根本要求。2020年7月8日至12月10日,蒙古語廣播《全區新聞聯播》《早間新聞》《新聞驛站》等新聞類節目推出《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50余篇。充分運用廣播的聲音元素,以消息、通訊、專訪等形式對法治典型人物、典型經驗、典型事件,進行集中展播。搜尋、篩選、整理、解讀的典型人物包括《北疆楷模——阿迪亞》《金牌調解員——哈斯塔娜》《堅守無人區的“一家”》《金牌調解員——巴圖》《磐石般的邊境守護者——黃建》《一個赤心的責任與擔當》等等。
(三)加大深度報道,提升宣傳效果
蒙古語廣播《法治與社會》欄目和《做客大草原》欄目,分別安排《法潤草原——邊關行》系列專題,共制作播出45期1350分鐘節目。《法治與社會》欄目和《做客大草原》欄目發揮專題節目優勢,報道《護邊強邊直通車》《馬背警隊》《守望相助——護邊員》《法律援助在身邊》等整體亮點、重點題材,展現內蒙古地區邊境法治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漢文、蒙古文兩種語言推出《法潤草原——邊關行》大型報道,通過廣播、網絡、微信等各種報道手段,用蒙古語、漢語宣傳報道了邊境地區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堅守邊境的感人故事。其中在騰格里新聞(APP)漢語推出的《一個赤心的責任與擔當》《四所聯調》《4+1訴調》《憲法展廳》《法治廣場》等很多報道得到了受眾的認可。
三、報道反響強烈,各界高度關注
以“腳力”不斷深入、以“眼力”見微知著、以“腦力”深思熟慮、以“筆力”表達呈現。③《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升了傳播力、影響力,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一)加強“四力”,提升責任與擔當
《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是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落實臺黨委加強工作作風、紀律作風,踐行“四力”的重要舉措。通過本次宣傳報道活動,采訪報道團記者不怕吃苦,深入最艱苦的邊境地區,克服機器設備不足的困難,創作了很多精品力作,貼近受眾,著力回答受眾的關注與期待。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報道中,記者既以聲傳情,又以聲寫景,與現場采訪有機結合,使受眾如身臨其境。通過《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反映出,記者只有不斷地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才能寫出有溫度、接地氣的精品力作。在全媒體時代只有踐行“四力”,才能譜寫出光彩的新聞樂章,提升新聞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④。
(二)借智借力借資源,聯合聯動,傳播有聲勢
《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由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三家聯合,互相借智、借力、借資源,提升記者的獨特視角和廣泛的影響力的一次采訪報道。《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在蒙古語廣播微信公眾號、騰格里新聞、內蒙古掌上12348、平安網、騰訊、愛上內蒙古等新媒體推出后引起了強烈反響,點擊量累計達20余萬次,稿件被新華社等10余家重點新聞網站轉載。通過《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受眾感知到了報道的高度、速度、廣度、深度、溫度,更看到了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創新力度。
(三)積極參與,優勢互補,加強合作
此次聯合采訪的主題報道是媒體與執法部門的首次聯合、首次從法治角度關注邊境,也是“四力”教育活動中的大手筆。這次主題報道的合作既鍛煉了新聞隊伍,也為新聞媒體如何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借鑒。本次采訪活動圓滿成功,離不開參與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協助。護邊、興邊、治邊、強邊是新聞媒體及其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法潤草原——邊關行》主題報道,促進了我區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綜上所述,基于全媒體及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在開展重大主題報道時,要堅持互聯網思維,創新節目內容、創新報道形式、重視價值觀共鳴和創新傳播渠道的創新策略,才能更好地發揮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
注釋:
①沈正賦.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重構[J].現代傳播,2016(5).
②丁柏銓.論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J].《新聞愛好者》,2018(1).
③李韜.融媒體時代深度報道的探索與實踐[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12-30.
④李蕓 .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把“四力”融入媒體融合全過程[J].新聞戰線,2019(9).
作者簡介:照日格圖,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 研究所主任編輯;包文明,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廣播節目制作傳播中心記者
編輯: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