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臧志彭
【內容提要】當前的新聞業面臨著假新聞泛濫、“洗稿事件”頻發、版權保護薄弱、商業模式失靈等多重挑戰,威脅著新聞業的長遠發展。從媒介發展史角度來看,每一次技術變革都帶動了新聞生產的轉型升級。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新聞生產帶來新的技術保障,也為新聞業變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使得在對抗假新聞、保護新聞版權和建立新的盈利模式等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本文從新聞生產要素與環節入手分析區塊鏈對新聞生產體系及盈利模式的創新,以期對區塊鏈新聞生產創新模式提出新的思考和可行路徑。
【關鍵詞】區塊鏈? ?新聞生產? ?去中心化? ?可追溯性? ?模式創新
一、引言
區塊鏈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已經逐步延伸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當前全球新聞業正處于轉型與變革時期的大背景下,區塊鏈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有效解決行業內存在的種種亂象。就國內現有研究來看,學界對區塊鏈新聞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之后總體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結合此前學者研究發現,對區塊鏈新聞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對區塊鏈新聞概念、特征和局限性的研究。有學者研究指出,區塊鏈新聞是為基于區塊鏈技術呈現得更為客觀、透明的、不可篡改的數字化新聞,闡述了區塊鏈新聞媒體的五大類實踐運作,并從區塊鏈技術原理深刻剖析區塊鏈新聞面臨的問題;①還有學者從時間戳、去中心化、隱私保護、信任關系建立等方面對新聞生產進行分析,并就其對新聞生產環節的影響和革新進行論述,最后對區塊鏈技術在傳媒領域的應用進行深刻的價值反思。②
二是重點討論區塊鏈技術對新聞業發展的現實影響。胡青林從新聞生產的五個方面展開論述,探討了區塊鏈在未來的新聞生產活動中所發揮的功效和技術帶來的趨勢變革;③鄧建國認為,就區塊鏈技術對新聞業的價值角度而言,其主要體現在保證數據真實性、糾正報道的“媒體偏見”、抵制技術干預等方面。④
三是研究區塊鏈技術對新聞生產盈利模式的創新與反思。區塊鏈技術在使媒體擺脫對廣告商依賴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⑤如可能引發經濟投機行為、平臺推廣難度大等問題。從理論上講,區塊鏈基礎上的加密經濟雖闡明了獨立媒體“如何自給”,但在現實操作中卻面臨“能否自足”的問題。因此,囿于商業模式和技術應用的雙重不成熟,將導致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實踐面臨巨大挑戰。⑥
總體來看,大多數學者的研究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原理下新聞行業的發展勢態,對區塊鏈技術原理與特征、在新聞業的應用、發展方向和局限性等問題做出了思考和闡述。但有關區塊鏈技術對新聞生產體系及新聞生產流程的研究依然不夠充分和深入。本文試從新聞生產的環節入手,介紹區塊鏈對新聞生產體系的創新建構,并對區塊鏈技術賦能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以期對區塊鏈技術在新聞生產模式創新建構方面提出新的可行路徑。
二、 傳統新聞生產方式面臨的問題
在傳統媒體壟斷新聞生產的時代,新聞主要由專業工作者提供,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這種封閉的傳播格局被打破。更多業余生產者涌入新聞生產環節,并且專業新聞生產者與業余內容生產者的界限逐漸模糊,但依然無法彌補媒體生產機制的缺陷,與生產技術變革、用戶參與生產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新問題的出現。
首先,體現在新聞生產主體泛化與用戶無法深度參與之間的矛盾。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受眾開始介入新聞生產主體的范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無法改變新聞生產主體依然是專業化機構的事實。傳統機構媒體和新興科技公司掌握著新聞生產的主導權。社交媒體即便為普通民眾提供了發聲平臺,但就其影響力而言,始終無法跟專業化媒體和機構抗衡。
其次,假新聞、有償新聞的泛濫使新聞生產的真實性面臨嚴峻考驗。傳統媒體壟斷新聞生產的時代,新聞從業者擁有絕對的信息生產與傳播權,在實踐過程中,收紅包、寫軟文等有償新聞或以曝光、披露要挾為手段進行新聞敲詐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嚴重危害了新聞真實性和新聞職業的權威性。在社交媒體時代,傳播主體泛化導致把關機制弱化甚至缺失,使新聞真實性面臨比傳統媒體時代更嚴峻的考驗。
第三,洗稿事件頻發導致新聞生產的知識產權保護難。2019年財新記者發文痛批公眾號“呦呦鹿鳴”涉嫌洗稿一事,引發了輿論對新聞知識產權的大討論。近年來,社交媒體蓬勃發展、自媒體監管難度增加、新聞作品確權難等導致洗稿事件層出不窮。頻發的洗稿事件不僅打消了新聞生產者的積極性,破壞了新聞專業主義原則,也使得新聞生態系統面臨一系列危機。
最后,傳統媒體過分依賴廣告使得新聞生產的盈利模式單一。廣告收入是傳統媒體的主要收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社交平臺擁有了大量的受眾和流量,因此受到眾多廣告商的追逐與青睞。這樣一來,互聯網平臺就蠶食了傳統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此外,在傳統新聞生產價值分配過程中,新聞生產者獲得的收入只是固定的稿酬收入,難以激勵新聞生產者創作出更高質量的內容。
三、區塊鏈技術對新聞生產體系的模式創新
2008年10月,一位名叫中本聰的日本學者,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文獻,在這篇文獻里,提出一種稱為“比特幣”的電子現金系統,該系統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來的,自此區塊鏈技術走入公眾視野。從狹義上講,區塊鏈作為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它把數據區塊按照時間順序組合起來,同時它也是一種分布式賬本,具有不可篡改、不可偽造的特點。從廣義上講,區塊鏈是一種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和計算范式,其對數據的驗證和存儲都依賴于區塊鏈數據結構,主要依靠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實現數據的生成和更新,另外,通過密碼學來確保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性,而對數據的編程和管理則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實現。⑦在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共同發布的《區塊鏈白皮書(2019年)》中,將區塊鏈定義為一種記賬技術,它是由多方共同維護,依靠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的技術,也稱為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⑧從社會學角度而言,區塊鏈是一種通過智能合約來維護的新型社會信任機制,它能夠在沒有中心節點的情況下達成信息共識。有學者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夠在多利益主體參與的情況下,以低成本的方式構建信任基礎,并達到重塑社會信用體系的效果。⑨簡單來說,區塊鏈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社會信任的成本,因此區塊鏈技術在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的運用就變得十分重要。
區塊鏈技術的優勢主要可以概述為四個方面:去中心化、高透明性、防篡改性和可溯源性。一是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沒有一個強制控制中心,其運行及維護由所有節點共同完成。與實體業務應用相結合時,通常對用戶身份真實性、內容合規性以及數據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高透明性:任何主體都可以訪問區塊鏈上存儲的任何信息,所有信息都是公開透明的,每一個節點對于所有用戶都開放,都可以查詢,其瀏覽痕跡也是可以被追蹤到的。任何主體都不可能使用權力或者命令等來隱藏部分或全部信息,所有主體的參與方式都是在平等條件下進行的。三是防篡改性:從空間上來說,區塊鏈采用了多點共同記賬和共識算法,參與記賬的各方通過同步協調機制,保證了區塊鏈各個節點上的數據統一;從時間上來看,區塊鏈將一段時間的數據打包成數據區塊加入時間戳,并利用密碼學的哈希算法將各個數據區塊連接起來,因此如果想篡改一個區塊的數據,就必須重新計算這個區塊之后的所有區塊的哈希值形成新鏈,大大提升了數據篡改的難度和成本。四是可溯源性:每一個數據區塊上都有對應的時間戳,每一個區塊鏈都能夠清晰地追溯歷史相關的交易記錄,同時區塊鏈上的每個交易請求都需要持有者使用私鑰進行簽名,參與交易的每個操作主體都能被確定下來,因此區塊鏈具有很強的可追溯性。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范式,具有高透明性、去中心化、防篡改性和可溯源性特征,為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創新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可能。
(一)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聞生產主體重構
區塊鏈技術在新聞生產領域的應用對新聞生產主體帶來了革命性的重構,徹底推動了受眾參與新聞生產和傳播。區塊鏈技術將構建一種新的信任機制,該機制基于共識技術、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新聞生產過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破權威機構媒體的中心式信任機制。⑩在傳統新聞生產過程中,用戶對新聞生產的貢獻僅在于提供素材和線索,生產主體幾乎被專業的新聞機構和新聞從業者壟斷,完全由新聞生產者來決定生產什么樣的內容,用戶只能一味接受新聞生產者提供的信息。在傳統新聞生產的實踐中,內容生產者與受眾之間有著明顯的身份界限。這一局面被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而打破,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受眾依托于社交媒體開始逐步參與到新聞生產中來。尤其是新媒體平臺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的地位帶來了威脅,但這一改變并未對新聞生產機構的內部機制帶來革命性影響,媒體及其內部的編輯依然是新聞內容生產的決策主體,受眾對于新聞生產的參與度仍然不高,普通用戶甚至無法參與。
而誕生于社交語境下的區塊鏈技術,則為受眾搭建起全新的新聞生產平臺,使受眾持續參與新聞生產成為可能。區塊鏈技術強調“去中心化”,在區塊鏈新聞平臺上,每個用戶既是讀者也是內容創作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相當于媒體的股東,可以實現對平臺運營的直接參與。普通公眾成為區塊鏈新聞平臺的核心驅動力,平臺的新聞生產活動往往通過眾籌、協商和游戲化等機制實現。
例如,美國區塊鏈新聞平臺DNN(Decentralized News Network)需要經過注冊才能發布新聞,DNN向所有用戶開放上傳新聞的權限,將新聞發布的權利下放給所有參與者,這就與傳統的新聞編輯室模式有著本質性區別。任何人在DNN平臺上都可以參與到新聞生產的環節中來,積極實踐新聞調查和寫作,作者提交的內容由平臺通過共識機制遴選,進行審查并確定真實性后公開發布,作者即可獲得相應的代幣獎勵。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新聞生產領域后,為內容生產者打開了全新的生態格局。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高透明性,可以允許任何主體參與到內容生產的行列中,任何主體可以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內容生產和創作,而不受平臺、權利等因素的制約,從根本上提高了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聞生產過程重構
傳統新聞生產在三個層面上是相對獨立或封閉的:首先,新聞從業者這一執業群體區別于其他專業,具有明顯的排他性,他們依賴于自己的專業教育背景及自身實踐樹立權威,并與普通受眾有著明確的身份界限;其次,傳統的新聞編輯室空間封閉,外部很少有機會接觸和介入其內部活動;最后,傳統新聞生產過程相對封閉,無論是新聞來源的獲取、甄別,還是新聞內容發布的決策,都來自于編輯和記者個人的職業判斷。11
在傳統新聞生產中,新聞媒體的透明是一種有選擇的透明。媒體占據新聞生產的主導地位,對透明度策略的運用必然會出現有限使用的情況,這就使透明決策流于形式:它們一方面顯得透明,另一方面不用向公眾大量披露新聞生產過程的實質內容。從目前來看,雖然技術發展為媒體提供了一些工作上的幫助,但媒體似乎并不愿意利用技術為公眾提供關于新聞透明度的實質性內容。
區塊鏈技術的特點與新聞透明性高度契合:首先,區塊鏈的分布式技術與對新聞透明度的“去中心化”需求相契合。區塊鏈通過分布式記賬來實現全過程的“去中心化”,主要通過數據存儲、交易驗證和信息傳輸這三大環節;其次,區塊鏈技術所包含的逆向追蹤的哈希指針與單向的新聞生產過程相契合。“區塊+鏈=時間戳”,在這個計算公式中,“區塊”承擔完整的新聞生產記錄工作,“鏈”來實現對各區塊的完整驗證。它可以反向呈現平臺上的新聞制作流程,并且任何人都可以跟蹤上一步,再現新聞生產的原始過程,進而開展有效的新聞核查;第三,區塊鏈平臺的激勵機制與網絡開放架構相契合。在區塊鏈平臺上,所有參與新聞生產的主體擁有平等機會進行內容創作與發布,并且可以獲得區塊獎勵和交易費,這兩種激勵機制可以鼓勵更多人參與生產并獲得價值。
(三)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聞生產真實性的增強
社交媒體平臺的新聞生產由于不需要專業深入的調查,并且生產成本低,新聞發布也無需經過專業組織和機構的評審,所以這是導致社交媒體時代虛假新聞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受限于知識水平、身份背景、對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等原因,會影響受眾對虛假新聞的判斷。
區塊鏈技術具有防篡改和可追溯的特點,在區塊鏈技術下,新聞一旦發布,平臺就會將相關信息記錄為一個區塊。區塊鏈將采集到的信息分布式地存儲在互聯網的各個節點上,這些節點能夠互相核驗所有材料和事實的真實性,主要通過共識機制判別信息質量,實現對新聞事實的核查過程,并永久記錄,成為區塊鏈上不可更改的一環。
此外,存儲信息的各區塊通過加密哈希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進行鏈接,每一個區塊都指向前一個區塊。一旦其中一個區塊被篡改,便需要同時改動其他區塊,只有讓全網51%的節點都和篡改的區塊一致,才可能通過共識機制實現成功篡改。然而當全網擁有數以百萬計的數據時,改變51%的節點需要耗費巨大的計算量,幾乎不可實現。
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性意味著,在平臺上發布的任何一條新聞,其生產過程都是可追蹤的 ,一旦監測到有虛假信息發布,系統可以通過區塊鏈直接定位到發布源,并對其進行懲罰。從這一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實現事實核查與信源追溯,還直接增加了新聞造假成本,進而可以從源頭上遏制假新聞的生產。
(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聞知識產權保護
網絡自媒體蓬勃發展,新媒體中新聞報道產權的確權與歸屬成為傳媒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新聞作品不斷面臨被洗稿、侵權的風險。12創作者發現自己的作品被盜用后,往往會遇到舉證困難、打官司程序復雜等問題,并且受害者還要承擔敗訴的風險。就新聞版權保護而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版權可追溯、確權流程簡單、存證方便及費用便宜、取證維權便捷等。
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下,每一條新的原始新聞發布后,都會被蓋上一個時間戳。在區塊鏈的版權注冊交易平臺中,創作者可以將相關信息記錄到區塊鏈中。由于每個區塊都是不可篡改的,所以可確保產權信息的清晰明確。在區塊鏈平臺中,對版權違法行為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監測到侵權行為,平臺將快速追蹤到侵權用戶,并按照智能合約進行審判,無需法院或仲裁機構等其他第三方的干預。13
2018年,Po.et主網上線,作為全球第一個區塊鏈數字內容版權平臺,其主要業務是利用區塊鏈中的數字簽名和時間戳對網絡內容的元數據進行追蹤,明確網絡內容的版權歸屬,平臺致力于為專業內容生產者和非專業內容生產者提供知識產權保護,避免他人非法占用生產者內容。Po.et致力于發現最先上傳網絡的原創內容,當新聞機構或新聞從業者在網站上發布新內容時,Po.et將把新內容的元數據保存,在技術上為原創內容附上不可修改的溯源鏈接、時間戳、作者署名等信息。最后Po.et的智能合約將會把這些信息上傳到區塊鏈中并保留下來,以此跟蹤原創內容在網絡的流動情況,并最終明確內容的版權歸屬,為內容生產者提供一套有力的版權保護機制。
四、區塊鏈技術對新聞生產盈利模式的重構
(一)創造一種新的盈利模式:以加密經濟為核心
零售、訂閱和廣告,是傳統新聞業盈利的三種主要渠道。其中,廣告是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對廣告的過分依賴使得媒體在新聞生產過程中喪失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而更大程度地受到廣告商的牽制。但區塊鏈技術在新聞生產方面的應用,可以直接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平臺可以繞過媒體組織和廣告商,直接連接內容生產者和讀者。
2017年創辦的美國區塊鏈新聞公司PressCoin 被稱為“新聞界的比特幣”。在 PressCoin白皮書中提到,因為新聞記者工作繁重且薪酬不高導致行業不景氣。同時,傳媒業面臨著混亂危機,如Google、Facebook這類媒體巨頭不斷蠶食傳統新聞業的廣告收入。此外,由于傳媒產業的失靈導致了民主國家的基本失靈。PressCoin宣稱將致力于擺脫這種系統性的崩潰,它希望能夠利用加密貨幣來打造一個全新的、獨立的新聞業,期待打破媒體巨頭對內容生產的控制,進而為新聞界開辟一條新的資金來源,徹底重構新聞生態系統,其目的是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價值再分配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新聞機構的數據和行為都將實時記錄在區塊鏈上,并基于智能合約自動化按貢獻分配收益。14
PressCoin為了盡可能擴大用戶群,引入了一種類似“讀者報酬”的機制,在圍繞該機制運轉的平臺中,一些能夠生產出優質內容、促進平臺良性運行的讀者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獎勵。15
(二)對新聞價值的再認識:以內容為中心的激勵方式
以PressCoin為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傳媒領域,通過顛覆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建立一種全新的新聞生產關系,讓所有受眾可以平等進入系統中。在這個平臺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編輯和讀取信息,并提供自己感興趣、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從受眾的信息需求角度來看,用戶還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再度生產、創作與傳播。
同傳統新聞機構相比,區塊鏈新聞公司PressCoin最鮮明的特征是提供了一種獨立自由性,通過加密的方式將新聞生產行為記錄在區塊鏈上,并且每一條數據都可追溯其源頭。該系統通過財務上的自由實現生產自由,從而進一步激發新聞工作者進行更高質量新聞生產的熱情。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鼓勵創作者進行深度調查報道。因為該平臺內部的內容生產者,沒有社會身份限制,不再受限于某一個具體供職的媒體或組織機構,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自身潛力和價值。
在舊的新聞模式中,專業記者可能會從公民、活動家和其他利益攸關方那里得到提示、線索、調查援助和其他幫助,但這些參與者都沒有得到獎勵。這種舊模式沒有提供一種經濟或收入方法,以影響或激勵產生新的公眾參與新聞業。相反,PressCoin創造了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旨在促進這種參與,即通過公平的收入份額獎勵真正的參與者。這極大地擴大了公眾參與的范圍,并激勵參與者以生產更為廣泛重視的真實新聞為內容生產作出貢獻。
五、結語
本文從區塊鏈技術賦能新聞生產的四個環節及新聞生產盈利模式創新角度,探討了區塊鏈技術重塑新聞生產的路徑??偠灾?,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給全球新聞業變革帶來了技術機遇,促使傳統新聞生產方式發生巨大改變。區塊鏈技術的新發展為新聞業突破現有的種種阻礙,提供了一種新的可供參考的方法。但仍要意識到,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新聞業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利用它來拯救新聞業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也要擺脫對技術工具的狂熱崇拜,以一種理性的視角來看待區塊鏈技術在新聞業未來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區塊鏈對數字出版產業全球價值鏈重構機理與中國戰略選擇研究”(批準號:20BXW0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①趙云澤,趙國寧.區塊鏈新聞的概念、原理和價值[J].當代傳播,2019(03):47-50.
②王玲玲.區塊鏈與新聞生產:技術變革及價值反思[J].新聞世界,2019(07):39-43.
③胡青林.基于區塊鏈技術探索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發展趨勢[J].新媒體研究,2019,5(07):115-116.
④鄧建國.新聞=真相?區塊鏈技術與新聞業的未來[J].新聞記者,2018(05):83-90.
⑤戎晨珊.區塊鏈能否創新新聞業商業模式[J].東南傳播,2019(01):71-73.
⑥譚小荷.加密經濟重構媒體生態?區塊鏈驅動下的新聞商業模式創新——基于PressCoin的案例[J].新聞界,2018(06):10-17.
⑦工信部:2016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10-18). http://chainb.com/download/%E5%B7%A5%E4%BF%A1%E9%83%A8-%E4%B8%AD%E5%9B%BD%E5%8C%BA%E5%9D%97%E9%93%BE%E6%8A%80%E6%9C%AF%E5%92%8C%E5%BA%94%E7%94%A8%E5%8F%91%E5%B1%95%E7%99%BD%E7%9A%AE%E4%B9%A61014.pdf.
⑧中國信通院.《區塊鏈白皮書(2019年)》.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1/P020191108365460712077.pdf.
⑨曾詩欽,霍如,黃韜,劉江,汪碩,馮偉.區塊鏈技術研究綜述:原理、進展與應用[J].通信學報,2020,41(01):134-151.
⑩涂凌波,賈雨心.區塊鏈新聞:新聞業危機話語下媒介技術的想象與批判[J].中國編輯,2021(02):22-28.
11郭恩強,梁杰兵.區塊鏈對新聞生產的重構——以“透明性”為中心的研究[J].社會科學文摘,2019(07):115-117.
12楊倫,鄭勇華.技術邏輯視野下區塊鏈對新聞生產的影響[J].新媒體研究,2019,5(03):5-6+14.
13胡青林.基于區塊鏈技術探索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與發展趨勢[J].新媒體研究,2019,5(07):115-116.
14戎晨珊.區塊鏈技術對新聞業商業模式的影響[J].中國傳媒科技,2019(02):10-13.
15吳果中,李泰儒.用區塊鏈技術打擊虛假新聞——Userfeeds與PressCoin模式介紹[J].新聞戰線,2018(13):88-90.
作者簡介:楊丹丹,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臧志彭,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編輯: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