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們的古漢語中,有“水滴石穿、積少成多、化繭成蝶”等成語,這些成語均體現了量變質變這一規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活動,把握好量變質變規律對我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為此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需要我們重視量的積累、掌握適度原則、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關鍵詞】量變質變規律適度原則時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1-0043-02
我們在學習古詩文中也有體現量變質變規律的。比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鐵杵成針”等等。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要重視量的積累。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急于求成,只重視結果,而忽視了積累(過程),導致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選擇抱怨與逃避。我們也經常聽到這些詞語:“適得其反、適可而止、張弛有度、機不再失,失不再來”等等。這些也在告訴我們:想要取得好的結果的時候,不僅要重視量的積累,還要學會掌握適度原則、抓住時機促成質變。所以量變質變規律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一、量的積累在生活中的體現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第六十四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些話語說明古代學者已經意識到量的積累的重要性,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想著一蹴而就。在我們學習文科知識的時候,例如語文、英語、政治等科目,都是需要慢慢積累的。學好語文、英語關鍵是詞匯的積累,如果沒有積累好詞匯,那么文學素養的培養是很難的,畢竟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因為在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是不一樣的。孩子成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經歷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是建立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的。
青少年學生的道德發展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他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方式,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矛盾特殊性,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也應該按其自身的規律來進行。
量變與質變規律體現在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曾指出:中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期,需要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為實現偉大目標共同奮斗,這一目標的實現不能只靠某個人、一代人,而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說明辦事情、干事業,不能急于求成。改革開放之后,黨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經過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們先后提前實現了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2002年黨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二、適度原則在生活中的體現
生活中也有許多體現適度原則的事情。聲音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知道45分貝是比較安靜的,但是到了85分貝就危害身心健康了。沒有聲音會造成心里孤獨,中樞神經緊張或者抑郁,嚴重時造成語言障礙。所以我們一個人獨處時,有時候會播放一點音樂,緩解緊張的氛圍;我們在做體育訓練的時候運動量不能過大;吃飯都講究七分飽;服藥劑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睡覺不是時間越長越好;生孩子不是越多越好。
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告誡我們做事要講究適度原則,比如“過猶不及、適可而止、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張弛有度”“干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告誡我們做事要有底線,比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告誡我們做事要恰到好處,比如“高手過招,點到為止;藥對如開鎖;寶劍贈英雄,鮮花送美人”。
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人,要立足社會,也要在各個領域堅持適度原則。愛情、工作、友情我們需要把握的依然是度,我們都是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因為我們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我們難免會有差異;但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能過度要求別人與我們保持一致,不然就會出現隔閡,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包容,去求同存異,這樣才可以維持好人際關系。
三、把握時機在生活中的體現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抓住機遇,最后獲得成功的事例在我們生活中還真不少。我們聽說過李嘉誠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時候借巨資購買大量地皮,正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20年后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亞洲地產大亨。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就有很多人南下尋找商機,正是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抓住了政策給予的機遇,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
時代造就英雄,在中國最危難的時候,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中國人民進行過多次不屈不饒的英勇斗爭和艱辛探索,但所有的斗爭和探索終究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是黨帶領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才有了如今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也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在鄧小平那個年代,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趨勢。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政策,加強了我國與世界的聯系;促進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增加了我國的就業機會。也正是在這一政策的指引下,促進了沿海城市的開放,命深圳、汕頭、珠海、廈門為經濟特區。以先富帶后富的理念,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四、量變質變規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啟示
(一)重視量的積累
在思想上:我們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重視積累、善于積累。在失敗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
在政治上:我國有個成語叫作“循序漸進”,國家政策也不是以前沒有,現在才有的,而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一步步推進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切不可急躁。要吸取“大躍進”的教訓。
在教育上:作為學生的我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學習,那么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文科要多看、多背,才可以多寫。理科注重的是多練、多算,才可以多對。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練習的過程,它需要我們少些浮躁,多點踏實。那么作為一名老師,首先需要一個知識的積累,然后是知識的傳授。對于老師來說,教學經驗是很重要的,同時也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二)把握適度原則
在思想上:我們要樹立底線思維,凡是講究一個度,做事情要有原則。那么首先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別人觸犯了我們的底線,我們不能選擇無所作為,而應該采取一定措施去解決它。
在政治上:黨的十八大要求我們整改不合理的體制,但是需要我們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們應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要實現三者恰當的配合,把握好事物發生質變的界限,我們才能更好地處理政治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教育上: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要掌握適度原則,當學生犯錯時,一定要選擇恰當的地點和合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即使很生氣,也要注意話語,言語不能過重。
(三)抓住時機促成質變
在思想上:我們既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不斷努力,永不放棄,又要在努力的過程中,抓住時機,促成質變。互聯網高度發達,一些產業面臨挑戰,但同時促進了一些新興產業,比如網絡賣貨、網絡教育、那么農村想要脫貧,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這一媒介,實行互聯網+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政治上:貧困是人類長期存在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需要我們黨和國家多下功夫。小康是全面、全民的小康,我們黨必須要打贏三大攻堅戰,尤其是精準脫貧攻堅戰。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這些取得成就,使得我們更加有自信地實現全面小康。而目前黨和國家需要做的就是在這三大攻堅戰上多下功夫。
在教育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關鍵期,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學生的成績可能就提不起來的,也有的學生在關鍵期輟學,這一行為可能會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幫其在關鍵期實現質變,從而實現人生價值。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發現學生做錯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制止,防止不良行為繼續發生。在其取得好的成績時,對其進行鼓勵,使其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孩子的道德認知是不同的,當學生存在錯誤的道德認知時,一定對其進行糾正。當學生存在正確的道德認知時,及時鼓勵,促成好的道德行為強化。
五、結語
量變質變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一種理論,還是我們前進道路的指明燈。我國古代的一些文章或者語句中可以找到“質量互變規律”的縮影,這一規律一直貫穿于我國近現代發展過程的始終。在思想上,它讓我們保持堅持不懈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在政治上,它給予了黨和國家理論指導,政策的制定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教育上,它給予老師一些啟發,遵循學生內心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明程.小學語文詞匯積累教學方法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1.
[2]黃江濤.論陽光體育運動環境下學生體質的量變與質變[J].大眾科技.2015(7):3.
[3]關惠玲.論鄧小平對質量互變規律的運用[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1(1):2.
[4]崔曉翠.“過猶不及”與“五位一體”——適度原則的啟示[J].世紀橋,2015(9):25-26.
[5]王勇.高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健康發展的量變到質變[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3):99-100.
[6]王雷雷.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以《勸學》為例[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0(9):23.
作者簡介:
鄧靖(1991年7月-),男,漢族,廣東深圳人,高校輔導員,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