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
【摘要】在中職院校中,語文教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職業語言能力的得體與否。它是學習和運用祖國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現實生活中,中職語文課程的學習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使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新課標中職學生語文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1-0191-02
在中職院校中,語文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它的任務是在學生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打好學生的文化基礎,提升他們的共情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基礎知識及綜合素質能力的體現。因此,創新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這是中職語文教師所面臨的迫切的問題。不僅如此,由于中職學校的特殊性,語文教學還應和職業教育相結合。選擇與職業教育密切相關的內容,將其融入語文課堂。強化學生的職業精神教育,體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使語文課堂與專業技能有機融合,而不是簡單地貼標簽。要發掘學科本身獨特的立德樹人的育人作用,在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實現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一、中職語文課堂的指導思路與基本思想
中職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深入貫徹黨的思想指導精髓,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語文課堂的基礎性和實用性,推動人才培養模式,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要將價值觀的教育與基礎學科的教育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文情懷,使他們對于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有著感同身受的愛國情懷。
豐富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通過豐富的課堂語言指導實踐,使學生形成獨具特色的生活體驗。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提高在具體的工作和學習中運用祖國語言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同時,中職教師還應該讓自己的語文課成為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課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感性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來豐富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對作品的感悟與理解。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和概括,能夠準確地理解文學作品,體認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理念,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他們思辨性和創造性的品格。同樣,在語文課堂中,美的情感也是需要進行交流與體現的。所以中職語文課堂要多閱讀優秀的作品,發現美、品鑒美、欣賞美、崇尚美。培育學生向上的、積極的、健康的審美情緒與品味,提升他們的人生境界。在工作情境中設立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實際工作之美。此外,語文課堂也是文化的傳承與參與的過程。要指導學生學習祖國先進文化,培養、拓展他們的職業認知范疇,使學生了解行行出狀元。培育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文化收集、積累能力,讓他們在以后實際工作中自覺弘揚文化自信與自覺。
由此可以看出,語文的指導思想與基本思路,就是在于將這四個方面融為一體。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基礎,思維審美和文化的傳承是提升。將四個方面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形成必備的、向上的、積極的品格和能力,為他們以后參與實際工作和終身發展提供基礎。涵養他們的職業精神,為他們以后進入工作崗位以致未來的生活提供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支撐。
二、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
首先,中職語文教師要發揮語文課堂獨特的、獨有的育人功能。我們大家都知道語言文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的載體,也是它重要的一部分。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不僅要教基礎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要結合語文課程的特點,在教學文本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還要培養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學習、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我們要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將語文學科的基本漢語知識基礎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的學習能力,與學生的思維發展、提升審美鑒賞和文化傳承緊密聯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我們在教學設計上要合理的設計教學目標、實施流程、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學生語言學習和運用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豐富他們的文化底蘊。
此外,教師要走出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中職學生的起點比較低,認知能力和分析鑒賞能力較弱,因此語文教學課堂重在啟發與引導,使學生積極參與并討論,而且在強化職業能力的同時,將基礎教育與基礎實踐訓練、實際的情境相結合,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熱情,使他們在整個語文教學課堂活動中,都能夠自主的、積極的、愉快的參與小組教學與課堂討論;使他們能夠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分析、整理、概括和欣賞的推理能力,以及對于信息的加工與處理能力。
由于中職語文是通識性學科之一,它是為專業職業學科的學習打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職業教育的特點,加強實踐與運用,尤其是語文課程中的綜合性學習。我們要在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地融入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行行出狀元、勞動最光榮”的職業理想,提升他們創新務實、海納百川的職業道德修養,拓展他們的職業,幫助學生認識職業的歷史,提升古代相關專業認同感。
為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還要幫助學生拓展課堂外、學科外和學校外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在實際生活中結合語文,用語文。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我們要創造與行業企業相接近的教學情境,探索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模式,我們要推動以任務、問題作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方式。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育領域帶來的影響,實現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高效融合,提升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可以開展基于網絡的多種語文課堂授課形式,引導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注重信息化資源的篩選與組織,輔助學生學習、運用語文。改善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打破一支筆一本書一塊黑板走天下的傳統模式。教師要擺脫對課本的過度依賴,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的使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的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學生課堂學習環境,探索互聯網時代下的語文教學新模式。
三、以學生發展為教學目的,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效果的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他們的學習品質。語文學科的評價在于改善我們老師的教學過程,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他是著重于學生整體的發展,圍繞語文學習中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綜合實踐等活動來進行。在具體的學習情況和情境中全面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所以,評價要遵循三原則。首先是問題導向性原則。要觀察學生是否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整體性原則。要貫穿學生學習語文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多角度的做出全方位的評價和判斷。第三,發展性原則。我們不能夠以靜態的角度看待問題,而要動態的看待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同時評價的主體一定要多元化。在此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以及實踐性評價。構建語文課堂學習與評價的全面的評價方式。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比如我們可以采用傳統的紙筆測試,我們還可以用學生們現在常用的對話交流、現場觀察、小組分享和自我反思等多種評價方式,增加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因此,我們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注意這些方面,緊緊圍繞語文教育的核心素養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注重語文課的人文建設,增強學生的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拓寬文化視野,引導學生充分尊重和理解職業文化的多樣性。第二,要讓我們的課堂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要將課本固有的內容變得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成長規律,注重課堂學習的連續性和創新性,促進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文章的選擇過程中,選取一些具有時代特點和易教利學的題材風格,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言語習得經驗,注重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過程,安排富有啟發性的練習,問題要有針對性和適度性。
參考文獻:
[1]毛惠芬.分析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數字通信世界,2021(4):229-230+236.
[2]汪艷.打造中職語文古文教學高效課堂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3):152-154.
[3]王耀國.互聯網技術優化中職語文詩詞教學的要點分析[J].科技資訊,2021,19(6):61-63.
[4]王翠娟.談中職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對策[J].輕工科技,2021,37(1):182-183.
[5]王曉霞.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中職語文課程中的實踐運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24):181-182.
[6]杜秀珍.立足傳統文化傳承,淺探教學資源策略[J].課外語文,2020(33):36-37.
[7]高瑜.基于有效情境創設運用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4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