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向上溝通是什么?不是很客氣,也不是花言巧語,更不是所謂的溜須拍馬、歌功頌德,而是你讓領導有掌控感。不僅要讓他對困難有掌控感,還要對進度有掌控感,更要對結果有掌控感。
“聰明一休”式溝通
一天,小楊要陪領導去一個遠的地方開會。本來說好了小楊開車拉著領導去,等到第二天,領導發現小楊并沒有開車,就問:“不是說好你開車嗎?”
小楊說:“今天不想開了,我約了車。”
領導停頓了一下,說:“不想開你早說啊,我會想辦法。”
小楊是怎么想的呢?原話是:“你看,有困難,我自己想辦法啊,都沒麻煩領導。更關鍵的是,我是花自己的錢辦公事啊。我都這樣了,領導居然還不滿意,真是既委屈又生氣。”
發現了嗎?這就是我們向上溝通最容易踩的第一個大坑,叫做“聰明一休”式的溝通。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默認,你正在做的這件事跟別人沒有關系,自己一個人像聰明的一休一樣,開始開動腦筋。
但問題是,我們經常自以為找到了最佳方案。
領導擔心的難道是打車費嗎?不,他擔心的可能是單位的形象問題,也可能是他要利用這段路途,在車上打個保密電話的問題。
但是下屬卻擅自改了安排,而且完全不跟領導同步。這才有了領導那句“不想開你早說啊,我想辦法”。
記住:不要表演努力,而要解決問題。要窮盡一切資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來解決問題。這其中,也包括你的領導。
“昭君出塞”式溝通
什么意思?就是領導派你一個活,你跟昭君出塞似的,一臉悲壯,自生自滅,從此杳無音信。你就說,如果你是領導,你著不著急?
在職場上,這種情況太多了。我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有一個下屬,特別能干,但就是一點,別派他出差。他一出差我就生氣。因為只要他出差,就銷聲匿跡,好幾天都沒消息。
直到出差結束,回來才跟我同步,出差期間,我干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又有什么困難。我就很生氣,這并不是因為我想要控制他,而是,我理應成為他在前線戰斗的支持者,有些他在前線忽略了的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是可以出主意、想辦法的。
但是因為缺乏過程中的同步,等到他把結果拿回來的時候,最佳的解決時機已經錯過了,這就造成了我對他工作過程的失控。
所以,向上溝通,特別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保持透明度,有困難要及時求助,沒困難也要定期同步,這樣才能方便我們彼此協作。
“無效傳球”式溝通
再來看個案例。
還是小楊。這回小楊呢,是某個項目的成員,他的一個同事突發疾病,領導就安排小楊負責這位同事的工作。但接手后,出現了問題。小楊就嘗試著向其他同事尋求幫助,也向項目對口的領導寫郵件反映情況。
結果,幾個同事并沒有相關經驗,幫不上忙;而他寫給領導的郵件,也石沉大海,沒有回復。
小楊剛開始是著急,領導怎么不回復我呀?后來是焦躁,領導怎么還不回復我呀!最后就變成憤怒了。這時候有個心態出現了:既然領導都不急,那我著什么急?
一個星期之后,領導突然打電話問起了這件事,啪,一下怒火被點燃了,小楊情緒沒控制住,不僅表示以后不做這個項目了,還當場掛了領導電話。
這就叫做無效傳球式溝通。當事人覺得,問題我已經反映了,求助我也做了,郵件我也發了,你不回,那就是你的責任,反正我的任務完成了。
但問題是,小楊,你才是責任人啊,你要做的不是光傳球,能射門的時候要射門啊。前面我們說了,領導是我們的資源,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力量,但最后的臨門一腳,不能指望別人,自己得踢啊。
很多年輕人可能心里嘀咕,那領導自己看了郵件不回,怪誰?
在職場上,別管是不是后來背鍋還是接盤,事交給了你,那就是你的,你要為這件事的結果負責。
首先,一定要先解決情緒。小楊在溝通之前,只需要想一件事,就是假設這個問題不是我在幫別人干,而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會怎么辦?這么一想,情緒馬上就沒有了。
好,處理了情緒,再來看看到底該怎么溝通。
領導為什么沒有回小楊的郵件?可能是忙忘了,但也有可能,他暫時也沒想出來這個問題怎么解決。甚至有可能,小楊這個郵件就發的不合適,領導就是不想回你。
那該怎么辦呢?
一句話:帶著方案去。再棘手的新問題,也不可能所有人一點想法都沒有,擬定一個初步方案,供領導思考的時候當個抓手用,這我們總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