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和靈魂,是開展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指導。人民至上的價值論、實事求是的唯物論、唯物辯證的方法論、知行合一的實踐論和知古鑒今的歷史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能指導我們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豐富智慧和強大力量。
[關鍵詞] 價值論;" 唯物論;" 辯證法;" 實踐論;" 歷史觀
[中圖分類號] D261.4"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11-0008-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1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唯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夠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汲取歷史智慧和精神力量,不斷鑄就新的歷史輝煌。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論
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基本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場。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2
時刻牢記初心和使命。縱觀百年歷程,黨之所以能多次從絕境中突出重圍,不斷發展壯大,就是因為它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日戰爭、建立新中國,為的是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恢復國民經濟、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變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局面,為的是人民的利益;改革開放新時期,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的是人民的利益。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是黨不斷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力量之源。因此,黨史學習教育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叩問初心、守護初心,不斷堅守使命、擔當使命,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時刻牢記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奪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依靠的是人民,“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3建設社會主義和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是依靠人民實現的。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等,改革開放的亮眼成績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要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拜人民為師。百年黨史深刻表明,只要有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黨史學習教育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人民群眾的智慧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時刻牢記實現人民利益的價值追求。黨的執政水平高不高、本領強不強、成效大不大,最根本的要看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利益是否得到了保障,人民是黨的工作的最高評判者。黨史學習教育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將黨史學習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相結合、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相結合,推動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辦實事”就要不僅著眼當下,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盼的具體問題,而且要放眼長遠,著力完善解決民生的體制機制問題;就要不僅聚焦群眾普遍反映的共性問題,而且著眼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個性問題,還要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
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論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就要避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敢于正視歷史事實,尊重歷史規律,避免主觀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1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犯過的錯誤,要把總結歷史經驗和吸取歷史教訓貫通起來,避免重蹈覆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在于它敢于正視錯誤,并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在于它不僅善于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而且善于從他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因而它能夠更加自覺地把握歷史規律,更加主動地遵循和利用歷史規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避免教條主義。建黨初期,在經歷了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所導致的嚴重挫折后,黨提出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武裝人民、推動實踐,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奇跡。黨史學習教育就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推進偉大事業。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深刻領會黨的百年歷史,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2蘇聯解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全面否定蘇聯歷史。一部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歷史,就是一大批革命烈士視死如歸、一大批英雄人物頑強奮斗、一大批先進模范忘我奉獻的歷史。黨史學習教育不僅要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輝煌歷史,還要旗幟鮮明地批判一切歪曲、丑化和否定黨的歷史、黨的領袖和英雄模范的丑惡言行。
堅持唯物辯證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是我們觀察世界、判斷形勢、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百年征程風云激蕩、滄桑巨變,要想在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歷史問題中理清頭緒,就要堅持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
有利于把握歷史發展的連續性。按照辯證法,事物都是作為過程存在的,歷史是在先后的聯系中不斷生成、展開的。因此,對待歷史既不能搞虛無主義,也不能隨意進行切割,而是要善于在歷史的聯系中把握歷史。例如針對一些質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時期的歷史成就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用“兩個不能否定”予以回應,他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1
有利于準確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按照辯證法,矛盾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同一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把握歷史,必須要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基礎上,把握歷史發展的大勢和潮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始終圍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個主題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帶領人民圍繞這兩大歷史任務不斷創造歷史偉業的奮斗史。
有利于辯證、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既要作事實判斷,又要作價值判斷;既要從具體的歷史背景出發,也要從歷史長河的發展角度考慮。歷史人物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2
堅持知行合一的實踐論
以史為鏡,以史明志,了解黨團結帶領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和根本成就,關鍵是做到知行合一,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相結合。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千難萬險,創造了一個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讓偉大的中華民族浴火重生,屹立于世界東方。新征程上,我們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并將之轉化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不竭動力,將之轉化為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在深入厘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邏輯的基礎上,切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相結合。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了自我革命的精神,保持了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勇氣。歷史經驗表明,打鐵必須自身硬,只有不斷進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才能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積極改造主觀世界,不斷通過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知行合一的革命性實踐中,把造福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堅持知古鑒今的歷史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1我們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銘記歷史、鑒往知來,汲取歷史智慧,尊重歷史規律,順應歷史潮流,擘畫歷史偉業。
知古鑒今,必須牢記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過去與現在,永遠無法割斷;過去與未來,緊密相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抉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無論是回顧歷史還是展望未來,都要以面向現實為基礎,都必須立足于現實的基本狀況,基于現實的政治經濟形勢、思想認識水平、科學技術條件等,以科學決策推動實踐,把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知古鑒今,必須牢記歷史智慧可以啟迪未來。“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推進中國改革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歷史啟迪。分析研究黨史國史,目的在于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在于為帶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提供歷史智慧、真理之光和精神力量,不斷凝聚起創造歷史偉業的強大力量。
知古鑒今,必須牢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凝聚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蘊含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思想智慧,凝結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忘初心使命的偉大實踐。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為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
學習黨的歷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堅定的政治立場、科學的思想方法,正確看待歷史上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透過繁蕪復雜的歷史現象看到歷史的本質,把握歷史規律,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歷史自信,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問題上更加自信自覺,不斷續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
[6]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2021.
[7]社會主義發展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1.
(作者簡介:董振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翁瑋嶠,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 易"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