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5M1E分析法的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化管理效果。方法:取兩個階段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為觀察對象,2019年1月~2019年12月為實施5M1E分析法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為實施后,對比不同階段工作質量。結果:實施后消毒供應中心包裝質量與清洗質量及滅菌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組間對比有差異性;在兩個工作階段各隨機抽取200件醫療器械進行處理合格率調查,兩個階段醫療器械處理合格率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包括回收、清洗、包裝、消毒、滅菌等操作緩解,尤其在消毒與滅菌調查中,實施后達到100.00%,前后對比差異顯著;實施前1名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不滿意,對照組6名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不滿意,組間滿意度對比有差異性。結論:在5M1E分析法開展集中化管理有助于持續改進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包括器械清洗消毒質量及服務質量。
關鍵詞:5M1E分析法;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化管理
醫院內消毒供應中心承擔著各醫療器械清洗與消毒等重要任務,其管理水平如何對于消毒清洗合格率具有重要影響[1]。若醫用器械消毒霉菌質量不合格,且投入各科室應用,則容易增加醫院感染發生風險。為此,強化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對于優化醫療服務質量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5M1E分析法逐漸被引入到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中,其主要作用為控制工序質量。本次研究通過對不同階段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的調查,分析了5M1E分析法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兩個階段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為觀察對象,2019年1月~2019年12月為實施5M1E分析法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為實施后。實施前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10名,男女1/9例;年齡22~45歲,平均(32.15±3.06)歲。實施后消毒供應中心護理人員10名,男女1/9例;年齡23~45歲,平均(33.65±3.12)歲。另選取醫生各25名為調查對象。兩個階段護理人員及醫生之間無年齡與性別的顯著差異,可行對比調查。
1.2 方法
實施前:采用傳統科室管理模式,依據常規流程開展各項工作,定期檢查與總結。
實施后:基于5M1E分析法的集中化管理,具體如下:
參考5M1E分析法,從6個方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及工作流程整合,轉變為集中化管理模式。
人員因素方面優化配置人力資源,設置科學獎懲制度與激勵機制,強化對人員風險意識及專業技能培訓。
機器因素方面,配置充足的清洗與消毒設備,并由專人負責設備的定期保養及檢查,確保其處在可正常應用狀態。要求所有機器數量與功能滿足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工作需要;對設備出現的功能異常表現及時上報,并進行檢修,避免影響后續工作順利進行。
材料因素方面,所有耗材統一招標,簡化不必要中間流程節省成本,耗材庫采用精細化管理,定期核查與等級,物品分類保存。
方法為修整各類規章制度,改進器械物品清洗消毒流程,組間質控小組,負責對器械清洗與消毒質量的檢查。
測量方面構建科學檢測系統,檢查器械消毒滅菌質量,并創建無菌物品追蹤機制,確保無菌應用防控相關性感染發生。護士長制定科學可行的操作評價標準,包括評估消毒滅菌效果、操作方法可行性等。定期組織滅菌方法考核,明確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操作是否規范且有效。
環境方面為改進消毒中心布局操作流程,工作區粘貼核心規章制度及標準流程,應用5S法到現場管理,創建清晰規整的工作環境。在消毒供應室放置器械手工清洗規范化流程、注意事項、意外事件的緊急處理辦法;對儀器清洗消毒緩解潛在風險進行總結,形成紙質標識粘貼到相應機器旁;由專人進行消毒供應室衛生清潔,創造良好工作環境;上下班交接要求對消毒供應室環境檢查。
1.3 觀察指標
統計實施前后器械清洗與消毒及包裝質量等質量評分;調查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代表數據對比有差異性。
2結果
2.1 組間工作質量評分對比
實施后消毒供應中心包裝質量與清洗質量及滅菌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組間對比有差異性(P<0.05)。見表1。
2.2 組間醫療器械處理合格率對比
在兩個工作階段各隨機抽取200件醫療器械進行處理合格率調查,兩個階段醫療器械處理合格率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包括回收、清洗、包裝、消毒、滅菌等操作緩解,尤其在消毒與滅菌調查中,實施后達到100.00%,前后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組間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滿意度對比
實施前1名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不滿意,對照組6名醫生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不滿意,組間滿意度對比有差異性(P<0.05)。見表3。
3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的核心工作任務為各類器械的清洗與消毒及包裝等,除此之外還需與其他各科室之間密切溝通,負責器械的發放及回收[2]。基于其工作內容來看,確保器械清洗及滅菌合格為主要評價標準,其次是為各科室提供服務的質量[3]。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證實了采用5M1E分析法進行集中化管理有助于強化器械清洗與消毒及包裝質量。
5M1E分析法分別從人員與器械等6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改進方案設計工作,經由反復改進達到持續優化工作質量的目的。其中,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有助于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設備管理有助于保障滅菌質量,監督及檢查有助于及時識別問題,并促進后續工作優化。為發揮出5M1E分析法的最大化價值,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保障工作:第一,結合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特征及任務量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并科學分配工作量,避免基于某些工作人員任務量繁重而不規范操作問題。在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中,加強責任意識與風險防控能力培訓,確保所有工作人員均能為不斷強化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作出貢獻。推行責任制管理模式,嚴格控制質量標準,并規范各項工作的規范化。第二,加強對各類機器設備的維護檢修,確保其處在可正常運行狀態。可采用專人管理模式,定期對機器設備進行檢修與養護。第三,消毒供應中心所用材料及物品種類繁雜,且數量較大,為避免應用混亂問題,應定期進行檢查與等級,并進行分類存放,對過期用品及時淘汰與更新。第四,進行5M1E分析法應用效果的評估,定期組織會議,討論5M1E分析法應用過程所存在的問題,并總結改進措施,投入到后續工作中。第五,在科室內組織優質護理服務培訓會議,深度的講解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意義,借由此轉變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進而提升各科室人員的服務優勢。
綜上所述,在5M1E分析法開展集中化管理有助于持續改進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包括器械清洗消毒質量及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倪麗俊,宋曉園,汪莉,等.基于5M1E分析法的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化管理效果評價[J].中國醫院管理,2020,40(12):54-57.
[2]鄧世洲,劉帆,魏來,等.消毒供應中心基于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的醫院感染風險管理實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6):155-160.
[3]陳麗萍,雷曦兵,黃炳乾,等.宜賓市263家醫療機構消毒供應經濟負擔調查分析及區域化集中管理模式可行性探討[J].華西醫學,2019,34(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