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醫院兒科門診退熱藥物的應用價值。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6月為研究時間,120例小兒發熱患兒為研究數據;比較用藥方案,分析其臨床應用療效;動態隨機化分組,實驗組/40(布洛芬混懸液)、對照組/40(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研究組/40(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對比患兒治療安全性。結果:實驗組患兒出現4例不良反應,包含皮膚損害2例、血象改變1例以及胃腸道反應1例;對照組患兒出現10例不良反應,包含胃腸道反應5例、肝功能損害3例以及過敏2例;研究組患兒出現4例不良反應,包含過敏3例,肝功能損害1例。結論:在對兒科發熱患兒實施退熱藥物時,應當結合患兒年齡特點實施有效退熱藥物,在患兒治療依從性以及退燒方面均有積極影響,同時還可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發生,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醫院;兒科門診;退熱藥物;應用分析
發熱為多種兒科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當小兒患者機體處于長期高熱狀態下,會導致患兒機體耗氧量以及營養素代謝水平有所增加,同時,還可能引發小兒患者出現高熱驚厥等嚴重并發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對此,在對發熱患兒實施治療過程中,主要治療目標應當以及時降溫為主,但目前多數基層醫院兒科仍存在多種藥物濫用問題,導致患兒用藥風險有所增加。對此,應當積極探究有效退熱藥物,幫助患兒發熱癥狀有所緩解,提升治療效果。本研究在2020年10月~2021年6月期間,對120例小兒發熱患者進行對比分析,探究醫院兒科門診不同退熱藥物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0例小兒發熱患者為研究數據,在2020年10月~2021年6月期間,納入標準:(1)患兒家屬均知情研究意義。(2)家屬簽署研究同意書。(3)臨床資料完整無缺損。(4)本研究活動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排除標準:(1)研究藥物使用禁忌、兩周內其他藥物治療史。(2)治療過程當中失聯患兒。(3)臨床資料不完善缺失較多患兒。動態隨機化分組,比較三組用藥方案,分析其臨床應用療效,實驗組/40(布洛芬混懸液),對照組/40(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研究組/40(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
實驗組,50.00%男患兒(20/40)、50.00%女患兒(20/40),年齡3~7歲、平均(5.00±0.04)歲;對照組,57.50%男患兒(23/40)、42.50%女患兒(17/40),年齡3~8歲、平均(5.50±0.09)歲;研究組,60.00%男患兒(24/40)、40.00%女患兒(16/40),年齡4~7歲、平均(5.50±0.03)歲,P>0.05。
1.2 方法
實驗組布洛芬混懸液(規格:25mL:0.5g,批號:國藥準字H10970354,生產廠家:揚州市三藥有限公司)治療:不同年齡以及體重患兒用藥量均有所差異,當患兒處于10~15kg以內,4mL每次;當患兒體重在16~21kg以內,用量在5mL;體重在22~27kg以內,用量為8mL。用藥每間隔4~6h一次,每日不應超過4次。
對照組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規格:6g*20袋,批號:國藥準字H53021858,生產廠家: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治療:不同年齡以及體重患兒用藥量均有所差異,當患兒處于10~15kg以內,1袋每次;當患兒體重在16~21kg以內,用量在2袋;體重在22~27kg以內,用量為2袋。用藥3次/d。
研究組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規格:15mL:1.5g,批號:國藥準字H19990007,生產廠家: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治療:不同年齡以及體重患兒用藥量均有所差異,當患兒處于10~15kg以內,每次1mL;當患兒體重在16~21kg以內,每次2mL;體重在22~27kg以內,每次用藥間隔4~6h。每日不應超過4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使用t值校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χ2值校驗;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兒出現4例不良反應,包含皮膚損害2/40(5.00%)例、血象改變1/40(2.50%)例、胃腸道反應1/40(2.5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患兒出現10例不良反應,包含胃腸道反應5/40(12.50%)例、肝功能損害3/40(7.50%)例以及過敏2/40(5.0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0%;研究組患兒出現4例不良反應,包含過敏3/40(7.50%)例、肝功能損害1/40(2.5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見表1。
3討論
由于小兒患者自身機體免疫能力不完善,因此易感染多種疾病。發熱作為多種疾病臨床癥狀之一,當小兒患者自身耐受性較好時,發熱可幫助患兒機體免疫適應性完善,在此環節中無需使用退燒藥物,但當患兒機體長期持續發熱后,會導致多種器官受損以及嚴重創傷神經系統,同時,還會引起患兒出現高熱驚厥等并發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2]。對此,當小兒患者出現發熱臨床癥狀后,應當及時對患兒發熱癥狀進行緩解,并采用有效退燒藥物,保障患兒生命安全[3~4]。
數據相較,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0.00%、25.00%、10.00%。目前,常見兒科退熱藥物包含布洛芬混懸液、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等治療藥物,但不同治療藥物之間,治療安全性以及退熱功效均有顯著差異,因此,應當積極結合患兒實際年齡以及體質狀況,選用有效治療藥物[5]。布洛芬混懸液、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以及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可有效對前列腺素合成劑抑制,因此具備顯著鎮痛、抗炎功效。但上述藥物均存在一定不良反應,因此,臨床醫師應當結合患兒年齡以及體重,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
除上述三種治療藥物外,常見退熱藥物還包含賴氨匹林注射液、布洛芬、安痛定、阿司匹林腸溶片、安乃近以及柴胡等治療藥物。賴氨匹林注射液與阿司匹林腸溶片藥物有相同治療功效,但賴氨匹林注射液通過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因此與阿司匹林腸溶片相較,可有效避免患兒腸胃不良反應發生,同時,該藥物具備起效快、療效明確以及血藥濃度高等臨床優點,但由于賴氨匹林注射液藥物持續時間較短,使得該藥物可運用于高熱驚厥以及無法口服用藥患兒,可達到最好治療效果。安痛定藥物,由于有較強過敏反應以及具備毒性強等缺點,當患兒用藥后,可引起患兒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休克或死亡,因此,應用嚴禁使用安痛定藥物。布洛芬藥物與其他藥物相較,更具備顯著散熱功效,但布洛芬具備胃腸道出血以及過敏等并發癥,當患兒存在腎功能障礙時,應當嚴禁使用布洛芬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為常見解熱鎮痛藥物,該藥物有顯著退熱功效,同時,還具備一定消炎作用。因此,當患兒出現機體炎癥導致發熱癥狀時,有顯著退熱功效。但由于阿司匹林腸溶片具備較多副作用,包含胃腸道反應、皮膚損害以及血象改變等,使得阿司匹林腸溶片藥物應用范圍受限。雖然該藥物目前在兒科中應用較少,但由于該藥物臨床療效顯著以及具備用藥方便等優點,使得該藥物在成人發熱后仍有應用,但該藥物建議短期服用,可顯著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引發阿司匹林腸溶片出現胃腸道反應原因,與該藥物中水楊酸鹽類與瑞氏綜合征發病率有密切關系。安乃近藥物具備較強散熱功效,但該藥物由于副作用較大,以及部分患兒在使用安乃近肌肉注射時,易出現局部皮膚壞死,因此,安乃近注射液目前處于停用狀態。但在臨床治療當中,仍使用安乃近滴鼻液對患兒進行局部用藥,該藥物具備用藥時間短、退熱較快以及使用簡單等臨床優點。該藥物通過患兒鼻黏膜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當中,因此,該藥物可避免在患兒肝部造成損傷。對此,安乃近滴鼻液可運用于嬰幼兒退熱治療當中。從中醫角度出發,認為對發熱患兒治療應當實施清熱瀉火、退虛熱以及清熱涼血藥物。中醫認為患兒發熱原因,多與患兒直接感受風熱濕毒以及外邪化入熱里有密切關系,因此,治療應當以清熱解毒、通腑泄熱為主。結合上述研究發現,發熱患兒治療當中,臨床醫師應當結合患兒病情發展以及體質狀況等,選擇適宜治療藥物,可保障患兒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在對發熱患兒實施退熱藥物時,應當對藥物特性進行全面了解以及遵循相關治療原則,避免患兒出現藥物副作用,提升患兒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逆.兒童感冒退燒藥的分類和正確選用[J].保健文匯,2020, 21(6):2.
[2]張志超,韓慧麗.兒童使用布洛芬混懸液時分劑量準確性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2):189-190.
[3]阿卜杜杰力力·奧布力喀斯木.布洛芬臨床藥理學及在兒科臨床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 20(30):128,139.
[4]周鵬翔,田書霞,賀蘭芝,等.布洛芬注射液用于兒童解熱鎮痛的衛生技術評估[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21,19(10):60-65.
[5]耿瑩瑩.觀察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發熱的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8,18(77):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