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在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期間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對提高臨床價值改善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采用分組對照法設計項目研究路線,研究時間范圍選定2020年2月~2021年6月間,研究對象為此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共抽選54例平均設計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在治療期間給予不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率及血氣指標改善情況、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研究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治療效率高于常規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與生活質量,研究組患者參數評分更占優勢,P<0.05。結論: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干預時,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等不良癥狀,對提高患者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等生活質量價值均相對較高。
關鍵詞:重癥監護護理;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影響;生活質量
呼吸衰竭引起疾病較多,在呼吸科及ICU較為常見,其臨床表現癥狀主要為患者呼吸困難、皮膚發紺等,不僅會產生較明顯不適感,隨病癥的加重還會進一步增加對氣道、肺組織的損傷[1]。及時運用氣管插管等治療方式來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雖可達到一定治療效果,但長時間制動也會造成并發癥發生率上升問題[2]。本文探討重癥監護護理應用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項目開展時間、終止時間分別為2020年2月~2021年6月;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共抽選54例,隨機將其分為常規組、研究組兩組,每組27例。其中常規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51~77歲,平均(64.14±5.19)歲;癥狀誘因:急性肺水腫8例,重癥肺炎8例,慢肺阻11例。研究組的男16例,女11例;年齡52~75歲,平均(64.01±5.33)歲;癥狀誘因:急性肺水腫9例,重癥肺炎10例,慢肺阻8例。兩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其他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患者經實驗室檢查診斷,符合呼吸衰竭標準。(2)患者意識清楚,無溝通障礙,具有較好的治療依從性。
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肺出血、肺部腫瘤等疾病。(2)患者生命體征波動較大或處于昏迷狀態。
1.2 方法
在治療期間,對于被納入常規組患者,遵醫囑給予護理照護;對于被納入研究組患者,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干預。措施內容如下:(1)病房環境護理。醫護人員每日需檢查監護室內各項醫療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態,保證其工作狀態正常。做好每日病房環境清潔,利用84消毒液進行兩次地面消毒,并運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3]。加強靜音病房建設,在患者休息期間,盡量調低治療儀器聲音,在聽到報警聲后及時處理,避免嘈雜環境刺激患者,增加耗氧量。(2)生命體征觀察。需密切關注患者機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狀況、血氣指標等變化情況,在有異常變化趨勢時,及時向醫生反映配合處理。(3)呼吸道護理。指導患者取最舒適體位,并保證其呼吸道結構處于通暢狀態,依照病情變化,選擇更適宜的吸氧方式,及時評估患者氧流量、治療效果、治療耐受等。加強床旁教育,幫助患者有效排痰。對于排痰能力較差或自身無法排痰患者,應幫助其翻身叩背,做好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避免出現反流進入患者氣管。做好患者痰液顏色、性質、排出量的記錄與評估。(4)無創呼吸護理。應用呼吸機治療前,責任護士應及時與家屬、患者溝通,說明使用目的、使用優勢等,提高患者配合性。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擇治療參數,治療期間保證管路通暢,線路連接有效,注意觀察患者面罩松緊度皮膚受壓情況[4]。(5)心理護理。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向其介紹基本疾病知識,并借助語言及非語言方式對患者情緒、心理進行安撫,借助院內有效治療案例,幫助患者正視疾病,建立信心。
1.3 觀察指標
顯效: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減輕,經檢測其動脈血氣分析值已回歸正常范圍。有效:患者呼吸不適癥狀與治療前比較得到明顯緩解,其動脈血氣分析指標逐漸向正常值靠攏。無效:患者未達到以上描述標準。
血氣指標改善情況:通過血氣分析儀統計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觀察指標包含PaO2(動脈氧分壓)、SaO2(動脈血氧飽和度)、PaC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三項。
生活質量:結合WHOQOL-BREF(生活質量簡易測定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層面分為生理層面、心理層面、社會關系層面、環境層面4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護理干預影響越積極。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顯效人數明顯多于常規組,其在治療有效率方面更占優勢,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血氣指標各參數與常規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參數要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討論
呼吸衰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急重癥,誘發疾病類型較多。在臨床上,呼吸困難、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等均是呼吸衰竭的常見癥狀,會嚴重降低患者循環系統與神經系統的健康質量,若不及時進行糾正緩解,還會加重損傷重要臟器,引起生命危險[5]。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復雜、變化較快,且多為老年患者會合并其他慢性病或臟器障礙疾病,因此容易在治療期間出現不耐受表現[6]。致使醫護人員無法準確評估吸氧濃度,保持吸氧濃度變化范圍的穩定。在治療期間為患者提供重癥監護護理,從環境、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為其提供優質、個性化干預,更利于提高患者適應能力與配合能力,保證臨床治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治療效率[7]。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更明顯,患者血氣指標、生活質量指標參數值均要高于常規組,表示做好重癥監護護理,對改善患者癥狀,提高康復能力有積極影響價值。
總而言之,在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治療中,做好重癥監護護理,對保證臨床療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新華,劉平,趙慧.優質護理干預在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6): 92-94.
[2]陳春燕,謝華文,李太華,等.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無創呼吸機治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4):49-52.
[3]周淑玲.零缺陷護理干預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21,43(2):152-154.
[4]劉曉梅.精細化護理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難指數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5):146-147.
[5]顧海燕,胡祖霞.基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的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重癥監護患者的應用效果[J].醫學臨床研究,2021, 38(10):1596-1598.
[6]張照瑩,馬進萍,尚霞麗.現狀-背景-評估-建議溝通模式在呼吸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床旁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1):169-171.
[7]郭靜雯,崔銀鴿.探討重癥監護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20,49(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