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索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價值。方法:篩選我院收治的(8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樣本(2020年6月~2021年6月),以盲抽簽方式將患者均分兩組。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結果:護理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評分無統計價值(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滿意度觀察組95.00%高于對照組82.50%,差異統計學顯著(P<0.05)。并發癥觀察組2.50%低于對照組12.50%,差異顯著(P<0.05)。結論: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價值較高,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焦慮抑郁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現階段治療終末期腎臟衰竭患者的常見方式。對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較為顯著,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利用先進醫療設備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技術促使患者生存時間得到明顯延長,應用價值較高[1]。本次研究將以醫院收治的8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對象,分析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樣本,以盲抽簽方式將患者劃分組別,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3~60歲,平均(46.46±2.15)歲;觀察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4~59歲,平均(46.22±2.12)歲。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均知情,達成研究協議;(2)患者病情穩定,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意識障礙;(2)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無明顯差異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與患者及時溝通,指導患者與家屬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做好日常生活護理與治療護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早期綜合護理干預。(1)開展健康宣教。指導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明確患者家庭情況,對患者開展心理指導,幫助患者降低自身心理壓力,及時為患者排憂解難,為患者制定自我管理量表,開展日常管理,如血壓、體重等,指導患者配合治療。引導患者開展病友間交流,樹立治療自信心,相互傾訴心中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提升治療依從性。指導患者嚴格控制自身進食與進水,保證食物攝入合理,同時改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對患者的日常血常規以及相關指標開展監測,評估患者健康情況。(2)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開展相關干預,配合醫護人員開展治療。記錄患者血液透析情況,做好各項指標監測與飲食干預,每周至少開展一次血液透析知識宣傳講解,鼓勵患者隨時向醫護人員反饋自身身體狀況,對病情進行總結分析,調整治療方案,促使患者得到及時治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心理焦慮抑郁情況。以SAS與SDS焦慮抑郁評價量表[2]進行測評,量表以50分為分界點,>50分-存在焦慮抑郁(分值越高越嚴重);<50分-無焦慮抑郁(分值越低越健康)。
(2)觀察患者生活質量。以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測評[3],量表從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四個維度開展,單項維度以0~100分為測評分值區域,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3)觀察患者滿意度。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實行24分制,24-16分-非常滿意;15-8分-滿意;低于8分-不滿意,計算滿意率。
(4)觀察患者并發癥情況。包括出血、血栓、感染,計算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以(±s)計量心理焦慮抑郁評分與生活質量,以t檢驗統計價值;以數(n)或率(%)計數滿意度與并發癥發生率,以χ2檢驗統計價值,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差異。
2結果
2.1 患者心理焦慮抑郁狀況分析
護理干預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無統計價值(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如表1。
2.2 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分析
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如表2。
2.3 患者滿意度
觀察組非常滿意21例(52.50%),滿意17例(42.50%),不滿意2例(5.00%),滿意率95.00%;對照組非常滿意18例(45.00%),滿意15例(37.50%),不滿意7例(17.50%),滿意率82.15%。兩組比較χ2=4.507,P=0.034,差異顯著(P<0.05)。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感染1例(1.25%),并發癥發生率2.50%。對照組出血2例(5.00%),血栓2例(5.00%),感染1例(1.25%),并發癥發生率12.50%,兩組比較χ2=4.505,P=0.034,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年來逐漸增多,該方式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患者治療過程中痛苦較大,容易產生負面焦慮抑郁情緒,不利于患者康復[4]。因此,對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尤為重要,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5-6]。
本次研究結果中,護理干預前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無對比價值(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更優,差異明顯(P<0.05),說明該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心理焦慮抑郁情緒,提升患者治療自信心,及早康復。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生理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評分更優,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干預模式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治療痛苦感,應用效果較為顯著。滿意度觀察組95.00%高于對照組82.15%,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干預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滿意度,為患者營造優質環境,提升護理質量。并發癥觀察組2.50%低于對照組12.50%,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護理干預可提升患者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患者提升治療效果,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改善患者心理焦慮抑郁情緒,促使患者樹立信心,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競葳,李琳,周文娟.綜合護理干預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動靜脈內瘺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包頭醫學院學報,2020,36(2):90-91+94.
[2]李云.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綜合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攝入依從性及護理結局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7):71-74.
[3]江燕,萬芳,王雪嬌.綜合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動靜脈內瘺患者生活質量和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9,20(11):75-77.
[4]阮君英,蔡海鵬,干靜嫻.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狀態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9,31(10):1402-1403.
[5]吳凌菲,劉紅群.綜合護理干預在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動靜脈內瘺患者中的效果[J].當代臨床醫刊,2020,33(6):554+556.
[6]林亞碰,程小娟,蘇美玲.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臨床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0,10(3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