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術后肝膽漏的獨立風險因素,總結可靠的治療方法。方法:對2019年1月~2021年4月243例肝膽外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清點術后膽漏患者人數,總結導致術后膽漏的獨特因素和獨立風險因素,總結可靠的治療方法。結果:243例肝膽手術患者出現膽漏40例,占16.46%;原因包括年齡、肝膽壁電燒傷、肝表面膽汁流失、T管提取操作不當、手術時間過長等。與無滲漏相比,這一差異在統計學上是顯著的。肝臟主壁電燒傷和肝臟表面彌漫性膀胱滲漏是獨立于術后膽道滲漏的風險因素,與無滲漏的風險因素相比在統計學上是顯著的,40例患者得到了良好的預后和100%的療效。結論:造成術后膽漏的臨床因素很多,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這種漏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可以方便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肝膽手術;膽漏;危險因素;治療措施
肝膽外科是常見的手術。雖然術后膽漏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但一旦發生,會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本文主要分析2019年1月~2021年4月我院243例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1月~2021年4月我院243例肝膽外科患者臨床資料回顧分析。在所有患者中,140例為男,103例為女?;颊叩哪挲g為22~66歲,醫療記錄為1~14個月。它在世界醫學協會《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的框架內進行了測試,符合標準,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考慮到該標準:(1)所有未接受肝臟手術治療的肝膽病患者均按照該標準進行診斷;(2)所有患者均具備手術治療的特點和條件;(3)所有患者均年滿18歲;(4)臨床資料齊全,協調性高,合規性好。
排除標準:(1)孕婦和哺乳母親;(2)嚴重并發肝腎和心臟疾病;(3)嚴重的并發精神疾病、溝通障礙;(4)由于各種原因,對治療或中止治療的依賴程度較低;(5)反手術指征;(6)在同一期間參與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因素和跡象。
1.3 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表現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颊甙l生膽漏后,先定期治療,引導選擇正確的側位,并采取有效措施插管患者胃,方便減壓。同時,選擇適當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臨床癥狀較大或伴有急性疼痛、反彈和發燒等癥狀的患者,積極治療患者是有必要的。根據患者情況、膽道重建、膽道支撐和患者肝內引流。通過掃描我們可以看出肝臟里是否有液體,如果行為良好的患者發燒和疼痛癥狀較低,我們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來治療,通常提供腹部指導和營養支持,并提供預防感染的保護。
1.4 觀察指標
(1)計算肝膽囊手術后膽漏的次數。(2)計算肝膽術后膽漏的單一因素。(3)術后膽漏的獨立風險因素統計。(4)觀察膽囊手術后膽漏患者的治療效果。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膽汁淤積癥病例數
243例中有40(16.46%)例膽汁淤積癥病患者。
2.2 膽漏單因素
年齡、肝膽壁電燒傷、肝表面膽漏、T管提取手術、縫合不當、手術時間過長是術后膽漏單因素。見表1。
2.3 獨立風險因素
年齡、肝膽壁電燒傷、肝臟膽汁損失是術后膽汁損失的獨立風險因素,與膽汁損失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治療效果
在這里治療的40例患者中,26例接受了手術,14例接受了保守治療。所有患者都做好充分準備,百分之百有效。
3討論
3.1 肝膽手術后膽漏的原因分析
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方面有:(1)T管放置不當,拔管時間不準確。(2)患者有其他并發癥或身體狀況不佳。(3)肝傷口縫合有問題[3~4]。(4)膽管損傷檢測不及時或檢測后治療不及時。其中,膽漏的第一、第三、第四病因與醫務人員密切相關。因此,為有效預防肝膽手術患者出現膽漏癥狀,醫務人員應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豐富的手術經驗和技巧,具備專業的解剖學基礎知識,如保證技能,規范膽總管殘留縫合等。
3.2 膽漏是膽囊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
膽漏的原因有幾個,如操作不當和操作人員缺乏意識。在臨床治療中,膽汁稍微滲漏的人通常得到謹慎的治療,包括抗生素和引流。治療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膽漏的發展,但嚴重的膽汁淤積癥患者需要根據其具體原因和嚴重程度,進行康復、穿刺和手術治療。
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非手術治療。對于一些嚴重的膽漏患者,如果早期的非手術治療沒有成功,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以有效防止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選擇手術方法時,還必須將患者的實際情況與膽漏的大小和部位充分結合起來。根據具體情況手術,對提高治療效率至關重要[5]。
3.3 加強臨床護理措施
患者入院后,有針對性地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信息,如發病原因、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如果患者術后出現膽漏癥狀,要及時向患者說明癥狀產生的原因,告知治療措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確保各項治療措施能夠有效實施。同時,也要注意對患者的心理疏導,注意營養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還應加強腹腔沖洗的護理。腹腔沖洗一般用復方氯化鈉和生理鹽水,每日沖洗量應控制在3000~5000mL范圍內。與此同時,在沖洗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引流物的性質和顏色,并做好記錄。當確認患者有膽漏癥狀時,醫護人員還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膽漏的原因、大小、部位等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6]。
總之,肝膽手術后膽漏的因素很多,患者手術后各種臨床征象的變化需要特別注意。一旦檢測到膽漏,就有必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有效的治療措施,從而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有效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李紅.肝膽手術后膽漏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10):52-53.
[2]卜生祿.肝膽手術后出現膽漏的相關因素及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1):57+60.
[3]趙劍.肝膽術后膽漏的病因分析及診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6):22-23.
[4]吳品飛,陳汝岱,李偉剛,等.肝膽手術后膽漏的治療[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6,39(2):67-68.
[5]呂正耀.肝膽手術后并發膽漏的診斷和治療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7):126-127.
[6]石如進,吳畢勇,陸勁松.肝膽手術后膽漏的相關因素的分析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3):56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