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冠心病患者臨床檢驗中血清膽紅素與尿酸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設為疾病組,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55例,設為對照組。檢測所有受試者血清膽紅素及尿酸,對比其在不同人群(疾病組與健康組)、不同病變程度中的表達,并分析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疾病組血清膽紅素均更低,尿酸更高(P<0.05)。隨著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增加,血清膽紅素均逐漸降低,尿酸逐漸升高(P<0.05)。二者聯合診斷冠心病的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單項診斷(P<0.05)。結論:血清膽紅素及尿酸表達異??商崾竟谛牟“l生及發展,二者均對冠心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且聯合診斷價值更高。
關鍵詞:冠心病;臨床檢驗;血清膽紅素;尿酸;應用價值
冠心病患病率高居不下,近年來呈年輕化趨勢[1]。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引發冠狀動脈狹窄及心肌供血不足是其發病基礎,若不能及時檢出冠心病,疾病進展可導致心臟發生器質性病變,心臟功能衰退,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2]。本研究通過檢驗并比較血清膽紅素及尿酸在冠心病與健康人群的水平、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患者中的水平、不同疾病類型患者中的水平,探討其檢驗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設為疾病組,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者55例設為對照組。疾病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9~72歲,平均(46.64±7.34)歲;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分級(分級標準為管腔面積縮小率,以25%、50%、75%為臨界點):Ⅰ級15例,Ⅱ級14例;Ⅲ級15例,Ⅳ級16例。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30~66歲,平均(45.82±7.02)歲。兩組性別、年齡資料對比(P>0.05)。
納入標準:疾病組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對照組均為健康體檢者;有正常溝通能力,可配合本研究;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妊娠、哺乳期;合并慢性疾病;嚴重貧血。
1.2 方法
采集受檢者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取上清液。在檢驗當天采用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檢測患者血清、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總膽紅素。
1.3 觀察指標
(1)疾病組與對照組尿酸、血清膽紅素對比;(2)疾病組不同病變程度患者的尿酸、血清膽紅素對比;(3)分析兩種檢驗指標的相關性;(4)分析兩種指標的診斷價值。以臨床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尿酸及血清膽紅素任一項診斷結果為陽性則聯合診斷結果為陽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兩個以上樣本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n(%)]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比較疾病組與對照組尿酸、血清膽紅素水平
與對照組相比,疾病組血清膽紅素均更低,尿酸均更高(P<0.05)。見表1。
2.2 比較疾病組不同病變程度患者尿酸、血清膽紅素水平
隨著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增加,血清膽紅素均逐漸降低,尿酸逐漸升高(P<0.05)。見表2。
2.3 血清膽紅素與尿酸的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分析結果顯示,血清膽紅素與尿酸無明顯相關性(r=0.242,P=0.088)。
2.4 血清膽紅素與尿酸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
聯合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6.67%、80.00%、88.70%、84.06%、95.65%,聯合診斷的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單項診斷(P<0.05)。見表3、表4。
3討論
目前,冠心病病因尚無明確定論,但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均可增加冠心病發生風險,其主要誘導機制為冠狀動脈的痙攣及粥樣硬化[3]。機體脂質代謝異常時,脂質含量增高并附著于動脈血管膜上,最終形成粥樣斑塊,該病理變化會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從而引發冠心病。
與對照組相比,疾病組血清膽紅素均更低,尿酸均更高(P<0.05)。隨著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增加,血清膽紅素均逐漸降低,尿酸逐漸升高(P<0.05)。提示血清膽紅素及尿酸與冠心病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血紅蛋白水平可反應機體抗氧化能力,其表達明顯降低時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從而為冠心病的發生埋下誘因。血清膽紅素是由血紅蛋白分解產生的,是一種抗氧化物,可促進釋放膽固醇,其作用途徑為抑制脂類氧化,同時降低血紅素氧化酶、卵磷脂膽固醇脂酰轉移酶的活性,從而減少補體介導的炎性反應刺激帶來的損傷。劉永斌等[4]研究證實,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可增加冠心病的發生風險。尿酸是一種嘌呤化合物,是在腎臟中代謝排出的,尿酸異常升高說明有大量嘌呤合成,腎臟排出功能下降,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丁平等[5]報道指出,尿酸水平越高,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越嚴重。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聯合診斷的靈敏度、準確度均高于單項診斷(P>0.05),提示二者對冠心病均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且聯合診斷時效能更高。其原因可能為:血清膽紅素從機體抗氧化機制反映冠心病的發生與進展,而尿酸從腎臟代謝機制反映動脈粥樣硬化,二者反映角度不同,且本研究結果證實兩者無明顯相關性(r=0.242,P=0.088),因而聯合診斷可減少漏診,提高檢出率,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尿酸、血清膽紅素均與冠心病的發生及發展有關,二者均對冠心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且聯合診斷效能更好,臨床檢驗其表達水平可作為臨床輔助診斷指標,提高冠心病檢出率,減少漏診。
參考文獻
[1]莊先靜,周杰,張鷗,等.老年衰弱的評估及其與冠心病的關系[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0,19(6):470-473.
[2]徐萍.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測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9,16(20):3047-3050.
[3]張艷達,隋汝杰,趙健,等.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非阻塞性冠心病潛在發病機制[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20,41(3):315-320.
[4]劉永斌,李今朝.γ-谷胺酰轉移酶及血清膽紅素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17):2990-2993.
[5]丁平,姬宏利.早發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癥病人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Gensini積分的相關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3):458-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