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罹患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聯合多樣性護理方式的具體內容、應用效果及在血糖水平方面影響。方法:研究對象40例,分為兩組,組別名稱為:對照組、實驗組;選取參照依據為:電腦隨機法,且兩組患者均于我院收治;其資料抽取前提為:醫院許可;而后開展臨床檢查,結果顯示:與“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且全部糖尿病患者入院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在2019年8月~2021年8月。其中,20例糖尿病患者用以常規護理,在對照組中收納;20例糖尿病患者用以多樣性護理,在實驗組中收納。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臨床成效,內容包括: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臨床指標(用藥依從性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臨床護理后階段,評測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相比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實驗組居更低水平,P<0.05;在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方面,實驗組糖尿病患者VS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評分有更高顯示,P<0.05。結論:多樣性護理方式,不僅在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控制方面有較好作用,而且能夠有效促進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多樣性護理方式
慢性病領域中,糖尿?。╠iabetes mellitus,DM)較為高發,屬于持續性血糖升高的病理表現[1];在臨床分類方面,其一為1型糖尿病,其二為2型糖尿病,且以后者居多;綿長病程中,患者并發癥較多,例如:視網膜血管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神經炎、其他心血管病,且有無法根治性特征[2]。目前來說,采取藥物方案控制過程中,部分患者耐受性差,情緒積極性不高,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配合度欠佳,極易影響最終療效,在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威脅較大[3]。因此,本文將重點分析常規護理模式、多樣性護理方式相關信息,對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入我院40例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成效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階段內我院收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參考對象,其疾病類型均已確診,且有程度不同糖尿病癥狀伴隨發生,在電腦隨機法下行分組處理,具體組別為:對照組、實驗組。兩組糖尿病患者收集時間在:2019年8月~2021年8月,病例數總計40例。分析如下: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共計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45~71歲、平均(58.06±2.14)歲,病程2~7年、平均(4.53±0.29)年;實驗組糖尿病患者共計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48~69歲、平均(58.44±2.06)歲,病程2~8年、平均(5.02±0.11)年。上述背景信息組內病例數、性別構成、年齡區間值、病程時間比較,糖尿病患者組間數據差異小,對照組、實驗組可比,P>0.05。
入組標準:(1)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許可;(2)具體方案經專業人員詳細解說后,糖尿病患者、家屬基本理解,自愿簽署知情協議;(3)肝、腎器官方面,無嚴重障礙性疾病;(4)糖尿病患者精神狀態較好;(5)研究全程中,糖尿病患者有較高配合度,無嚴重抵觸心理、行為。
排除標準:(1)存在認知障礙、精神類疾病者;(2)嚴重并發癥伴隨出現糖尿病患者;(3)癌癥疾病糖尿病患者;(4)免疫能力差、身體素質較弱的糖尿病患者;(5)病歷資料有所缺失糖尿病患者。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模式,在對照組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如對血糖水平、身體其他指標密切監測,檢查指導、監督用藥等。
多樣性護理方式,在實驗組糖尿病患者中實施,具體內容包括:(1)心理安撫。糖尿病影響下,焦慮情緒、抑郁情緒普遍存在,患者用藥積極性不高,生活狀態較為消極,對此,護理工作人員需提高重視度,在雙方交流、溝通工作方面進行加強,密切監測其面部情緒變化,重點監測伴隨并發癥糖尿病患者。該階段內,需確保熱情態度、足夠耐心,在患者勇敢表達后,對其遭遇表示理解、同情,給予適當安慰[4]。(2)知識普及。其一,糖尿病知識,護理工作人員可通過疾病手冊發放、講座活動方式進行普及。該過程中,需將糖尿病誘因、癥狀、危害性、如何預防、如何治療信息涵蓋,而后用通俗易懂語句解釋,促進理解。其二,藥物知識,例如藥物功效、按時按量服用重要性、血糖監測重要性,在詳細告知患者后,護理人員需將我院反面案例與患者分享,以此來提高其重視程度、依從率,囑咐患者對于藥物劑量,嚴禁私自更改,并觀察其不良反應[5]。(3)體育鍛煉。以散步、體操、太極拳等有氧活動為主,活動前需攝入對應食物,嚴禁空腹鍛煉,并由家屬、護理人員全程陪伴,對糖尿病患者鍛煉時間、強度進行監督、把控,以患者耐受性為宜。(4)合理飲食。低鹽、低糖、低脂為首要原則。具體搭配過程中,由護理工作人員負責,其食物選取類型可側重于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類,并在新鮮水果、蔬菜攝入含量方面適當增加。該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家屬及時聯絡,建議其搜集網絡視頻,對食物進行多樣化制作,以此來達到刺激食欲效果;且糖尿病患者休息時間方面,還需嚴格遵循護理人員制作表進行落實,保證良好生活習慣。
1.3 評定內容
比較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比較糖尿病患者臨床指標:用藥依從性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表示,具備統計學意義的界定標準為P<0.05。
2結果
2.1 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較,護理前評測數據無區別,P>0.05;臨床護理干預后階段,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明顯改善,且在實驗組中更低,P<0.05。見表1。
2.2 臨床指標
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中,比較糖尿病患者具體評分,實驗組高,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幾年來,人們經濟條件提升、膳食結構改變的整體背景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也呈上升趨勢發展,而“三多一少(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少)”則屬于此疾病典型癥狀;在臨床上,糖尿病為代謝性疾病,存在復雜誘因,例如遺傳易感性、胰島細胞功能障礙、病毒感染、營養過剩、年齡、免疫系統缺陷等,持續進展階段,還會在患者生命健康、生活質量方面構成嚴重影響。
本次結果中,研究指標顯示:(1)糖尿病患者中,護理前階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無區別,P>0.05;常規護理、多樣性護理干預后,血糖水平改善明顯,且相較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實驗組糖尿病患者低,P<0.05。(2)關于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評測實驗組糖尿病患者相比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實驗組居更高水平,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多樣性護理干預模式,效果確切;探析原因后得出: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身體指征監測前提下,開展多樣性護理模式,能夠將糖尿病患者心理需求作為著手點,從心理特征分析、護患溝通、及時安慰方面進行干預,以此來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減輕內心壓力;與此同時,糖尿病知識、藥物知識的普及,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對自我疾病觀念及時糾正,幫助患者在治療自信心方面進行重建,提高其用藥依從性,確保藥物效果。另外,日常生活指導中的有氧運動、膳食搭配措施,不僅能夠較好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身體質、免疫能力,而且能夠對其體內流失營養物質及時補充,保障其營養均衡性。以上護理干預措施聯合應用,能夠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方面進行有效改善,緩解其臨床不良癥狀,更好的穩定糖尿病患者自身病情。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治療期間,多樣性護理方式效果確切;一方面,有利于控制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另一方面,能夠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推廣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孫敏.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分析[J].醫藥前沿,2018, 8(16):278-279.
[2]柳海霞.糖尿病護理中多樣性護理方式的應用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5):129-132.
[3]李美香.多樣性護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5):725-726.
[4]嵇春妹,李慶,陳艷.糖尿病護理中多樣性護理方式的應用及對患者的血糖控制、睡眠質量的影響探析[J].中外醫療,2020,39(32):164-167.
[5]宋文紅.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4):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