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并呼吸訓練在慢阻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及對肺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接受的慢阻肺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各40例,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運動并呼吸訓練治療。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肺功能相關指標、負性情緒、生活質量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應采取運動并呼吸訓練的方式進行治療,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運動;呼吸訓練;慢阻肺;肺功能;影響
慢阻肺屬于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針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除了常規治療之外,還需采取運動并呼吸訓練治療[1]。為了探討運動并呼吸訓練在慢阻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及對肺功能的影響,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選取了到我院接受診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作為樣本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具體時間段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樣本為該時間段內到我院接受診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然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各40例。常規組中的40例患者中共有男22例,女18例;年齡最小的為50歲,年齡最大的為80歲,平均年齡65歲左右。實驗組中的40例患者中共有男21例,女19例,年齡最小的為49歲,年齡最大的為82歲,平均年齡65歲左右。本次研究所抽取的這些慢阻肺患者,經過分析對比其基本資料后可知,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所以可納入分析。
本次研究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阻肺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完整無誤;(3)所有患者均主動配合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聽力障礙及語言障礙患者;(2)排除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有惡性腫瘤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主要包括平喘、祛痰及氧氣支持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取運動并呼吸訓練治療,其主要內容如下:(1)運動訓練。有氧運動,指導患者進行散步及打太極等有氧運動,每次10~20min左右,每日2次,并在運動之前做好熱身運動。下肢運動訓練,下肢運動訓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因運動過量造成患者不適。以行走訓練為例,每次的行走時間需控制在30min左右,每周2次。(2)呼吸訓練。臥式呼吸法,患者取仰臥位,雙眼微閉,緩緩呼氣?;颊咴谖鼩鈺r需收腹提肛,呼氣時需展腹舒肛,并將全部氣體盡量呼出,臥式呼吸法每次訓練30min,每日2次。在訓練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呼氣及呼吸節律的方法。腹式呼吸法,患者取站立位,將一只手置于腹部隆起處,另一只手放于胸前,用以限制胸部擴張,患者在吸氣時要保持胸部不動,使腹部隆起,呼氣時盡量將所有氣體全部排除,使腹部內陷。訓練時需使用口呼氣與鼻吸氣的方式,遵循深吸緩呼的原則,每次訓練10~20min,每日2次。
1.3 評價標準
組間臨床治療效果統計分析。慢阻肺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顯效: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組間肺功能相關指標統計分析: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方式治療前后患者肺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其中主要包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及FEV1/FVC水平[3]。
組間負性情緒統計分析:慢阻肺患者負性情緒的評估主要根據兩個量表進行評估,分別為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這兩個量表的分值區間在25~50分之間,分數的高低分別代表了患者負性情緒的嚴重與輕微[4]。
組間生活質量統計分析: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主要根據我院自制的“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問卷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5]。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評估,進行卡方和t檢驗,計數資料以(±s)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組間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經調查后,實驗組的治療效果遠高于常規組,組間數據有明顯的的差別(P<0.05)。見表1。
2.2 組間肺功能相關指標對比分析
據研究可知,實驗組的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數據有明顯的的差別(P<0.05)。見表2。
2.3 組間負性情緒對比分析
經本次研究后發現,實驗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3。
2.4 組間生活質量對比分析
經研究發現,實驗組的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4。
3討論
慢阻肺患者的治療應以改善患者肺功能為主要目標,治療方式則為運動并呼吸訓練。通過運動訓練,可以提升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呼吸訓練可以緩解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兩個相結合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提升臨床治療效果[6]。本次研究將常規治療與運動并呼吸訓練治療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經不同方式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肺功能相關指標、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常規組。
綜上所述,針對慢阻肺患者的治療應運動并呼吸訓練的方式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黎小惠,王智輝,胡春榮.呼吸康復訓練聯合噻托溴銨在老年穩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1,27(10):1468-1471.
[2]陳瑞英,劉雅,孫婷,劉峰輝,馬小花.肺康復運動訓練對肺癌患者呼吸運動功能、生活質量及總生存期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1):31-36.
[3]別柏林.百令膠囊聯合呼吸康復訓練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氣指標 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9):1467-1469.
[4]許培玲.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對穩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活動耐力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1,39(2):29-30,67.
[5]李亞珍.早期肺功能康復訓練對ICU慢阻肺機械通氣患者肺功能,譫妄及呼吸力學指標的影響[J].罕少疾病雜志,2021,28(6):33-35.
[6]沈婭妮,魏莉莉,荊志忻,等.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效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1,36(2):186-192.